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首先是将日常社会的人性假设——“政治人”、“经济人”带入了网络社会,“政治人”意即网民的行为经常体现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已有千百年的人性假设,“经济人”意即网民的行为表现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一近代的人性假设;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网民一般以爱好、情趣等精神属性选择交往对象,因此,网民都表现出“情感人”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语音谐音型、符号象形型、英汉简略型。“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相似文献   

3.
传统伦理中的“大学之道”思想对今天的网民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纲领”指明了网民道德建构的总方向,具体转化为复明既有的现实道德、“亲”网上和网下的所有人、构建网民道德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八条目”是网民道德建构的具体环节,重点表现为网民诚信、慎独、忠恕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上海几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一事披露网络后,引起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火切,网民更是发出一片呵斥声,有的说此举违背《宪法》、《教育法》、《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现行法律精神,有的说此为是在搞学科歧视,更有甚者说是“数典忘祖”、不爱国家和民族的表现,如此等等;而当事高校在回应中则辩称:不考语文是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博客(Blog)是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Blog”是“Web Log的缩写,意为“网络日志”。网上有专门的网站为网民提供上传章的空间,只要能上网,就能通过极简单的操作方便地建立、更新、编辑自己的网上日记本。这种被称为“Blog”的网上日记的使用便被称作“Blogger”,中译为“博客”。现在“博客”在网上已经非常流行,不容身为网民的你拒绝.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朴素的伦理型社会,网上的行为主要靠个人的道德自觉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因此培养青少年网民的自身道德素养至关重要。而孔子提出在道德修养时,强调应遵行“立志”、“重学”、“克己”、“内省”、“慎独”、“中庸”、“力行”、“改过”等基本要求,这对加强青少年网民的自身道德修养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05,15(6):38-38
新华社堪培拉11月7日电 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而能够便捷上网对于网民来说可谓“如虎添翼”。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正在试行一种名为“电力线宽带”的新技术,网民们可借助这一技术与世界各地的网友更加便捷地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8.
电信运营商之间“南北不通”、“内窄外宽”,教育网无辜“被瓶颈”,城门失火的乱局,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5月17日是国际电信日,在这一天,国内主要运营商纷纷提出大规模拖动宽带互联网普及和提速的目标,宽带提速一时成为网民们热切讨论和期待的话题。但在现实中,这一惠及亿万网民的计划却迟迟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9.
吴剑 《学子》2004,(2):36-36
最近,关于“还有必要对教师保持特别的尊重吗?”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关注,加之冒出来的几起教师猥亵甚至强奸学生的案子,更让网民们群情激愤,一时间,“天下乌鸦一般黑”,教师的职业价值在世俗的眼光中蜕变得分文不值。  相似文献   

10.
“被网络红人”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民“寻求魅惑”心理在网络人物炒作中的作用出发,“被网络红人”强调的是没有网络推手的推动、网民心理在推动该现象产生时的作用,其炒作对象处于被动状态,实质上该现象是网民虚拟世界狂欢的一种表现,是网民求新求异心理的集体行动的结果。因为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被网络红人”质量参差,由此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监督处汤淳处长做客“人民议事厅”,就职业病防治话题与网民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招生考试通讯》2012,(10):I0007-I0007
浙江卷: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都在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数以亿计的网民共同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话语世界。这个崭新世界的话语方式自由、宽容,改变了工业时代的话语结构。它反对话语的中心化,反对话语的权威性。而是提倡多元主义的方法论。提倡话语的自由性。网民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言说。发出不同的声音,网络话语变得破碎而无整体。从而。网络文化蒙上了浓厚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4.
图览世界     
新版《红楼梦》的“红”与“黑” 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日前在多家电视台播出.热议不绝。曾经红极一时的“选秀”让此剧颇受期待。然而公映之后。有人说画面唯美,有人却说惊恐堪比聊斋。网民调查显示:76.1%的网民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了.坚决抵制”;19.8%的网民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  相似文献   

15.
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给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并伴随一系列消极影响,培育和重塑网民价值观尤为迫切.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以及网络对我国网民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站要科学“办网”、网民要文明“上网”、文化文艺工作者要精心“织网”、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善于“用网”、网络管理部门要依法“管网”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青少年网民带来丰富知识、信息的同时,网络中各种消极因素以及青少年对待上网的不正确态度等也导致了青少年网民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本着重对青少年网民常见的主要的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特点等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有四大内容:一是收集整理中国网络用语,出现了3本网络语言词典;二是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结构,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网络行业语”和“网民常用词语”,而网民常用词语又分为七大类,若干小类;三是关于网络语言产生的四种主要原因;四是对待网络语言的九种态度。述、评、论三结合,展示出了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民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热点事件,并不断发表个人言论。以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为研究个案,基于新浪微博2021年7月18日至8月6日的全量数据,分别从时间、发布主体、网民情绪演化和高频词四个视角探寻网民对该网络舆情事件发布主体情绪的类型、特征、强度和规律。研究发现:预警期“好”“恶”、应急期“好”“恶”、灾后期“好”“哀”等这几个类别平均情感强度较大,通过了解和把握发布主体的情绪呈现及其舆情特征,可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桂杰 《成才之路》2011,(5):98-I0015
“网民在用汉语、汉字这把尺子丈量社会,丈量世界。”1月5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现场这样说。2010年,经过网民推荐和投票,“涨”“给力”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现状调查 据调查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18岁-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网民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