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2,(16):24
不同的人际传播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人们的使用偏好是什么?本刊调查显示,调查参与者认为自己使用最频繁的人际传播方式是电话、QQ或MSN等即时通信工具和面谈,最高效的人际传播方式是面谈和电话。盘点5月的传媒,《中国周刊》封面专题《谁的建筑》可称优异策划,优异报道是"新华视点"的《甘肃"5·10"特大冰雹洪灾见闻与反思》,优异评论是《奢华之风已  相似文献   

2.
王立纲 《青年记者》2013,(16):26-28
2013年5月5月优异策划☆《"杜拉拉"后传第一代外企白领的尴尬中年》,《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16期,5月2日简介:外企白领曾经是一个让人艳羡的身份,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他们的状况怎样了?这也是近年来媒体关注的一个盲区,这一策划勾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份,《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下简称海外版)在版面上有了较大的调整,新增加了4块周刊:《网络周刊》、《金融周刊》、《名流周刊》、《西部开发周刊》。这4块周刊不仅在规模上也在报道格局上改变了海外版的整体面貌。那么,海外版增加这四块周刊是出于何种考虑呢?笔者  相似文献   

4.
十一、平民法平民,本谓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从平民的角度写会议、写新闻、写领导人,新闻就会显得很亲切,领导人也会显得很亲切.2003年"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清华大学看望广大青年学生,并与同学们座谈.当时正是"非典"非常时期,座谈时,总理满面笑容,跟同学们说:"谁的水能给我喝一口!"多亲切的话语呀!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十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写出了一篇别开生面的特写《"谁的水能给我喝一口"》.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新闻类周刊伴随改革开放历程的推进,与社会转型思潮的变迁同步发展。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取得跳跃性的发展,从最初的《半月谈》、《瞭望》,到现在市场销量较稳定的《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以及《新民周刊》,三十余年间,中国的新闻类期刊以西方同类先导性周刊为典范,历经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历程中的起伏跌宕,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期刊类型,并以兼容并蓄、心怀天下的开放性视野,在转型中国的社会发展场域中发挥稳中向好的作用。然而,游走于"时事"与"时尚"两界的定位局限,当前国内新闻类周刊总体发展格局有待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6.
调查与排行     
《青年记者》2013,(19):23
读者眼里的高考报道是怎样的?本刊调查显示:8成多的参与调查者关注媒体上的高考报道,他们认为今年高考报道的一大优点是不再炒作"高考状元"了,不足是模式化、无新意、过度关注高考成绩、过分注重受众的猎奇心理、报道的成功案例太功利等。盘点6月的传媒,优异策划是《新民周刊》的《老大知道你是谁——"棱镜门"全揭秘》,  相似文献   

7.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张维为先生在他的新著《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201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中国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何处去?《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张维为先生的"思考中国三部曲"。在《中国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结合其在西方国家生活20多年、走访100多个国家的经历,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8.
姜春康 《今传媒》2010,(3):82-82
《阿凡达》火了,火得一塌糊涂。李承鹏说:"中国电影技术上相差50年,人性上相差5000年。"而依我看,在智慧上,中国人至少领先N个5年。谁说中国人不智慧?说这话的人,纯属睁眼说瞎话。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创新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应该包括管理上、运营模式上,营销上的创新。近日,笔者在读到《谁来"承包"网络营销?》一文后深有感触。《谁来"承包"网络营销?》讲的虽然是信息化外包,但是,作者却把学习十七大精神和我们信息化的创新实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把信息化外包,这样一个老问题,挖掘了,提升了、深化了、创新了!  相似文献   

10.
8月优异策划     
《青年记者》2012,(25):22
☆《暧昧的隐性福利》,《中国经济周刊》,8月13日简介:"它可以是一块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闹市区的一套住房;它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败";它常常不合理地存在着,你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这一专题由《何谓福利?》、  相似文献   

11.
《蜜蜂华报》1822年9月于澳门创办,此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周刊,为葡萄牙文。《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1949年5月终刊,这是旧中国历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12.
龙念 《现代传播》2013,35(1):156-157
2012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自开播以来,其平均收视率超过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美食"话题在网络论坛、微博、贴吧的关注度居高不下。那么,《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何以如此火爆?它以美食为题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本文试图从美食的自然性、社会性、文化性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丛书》第一部分——《北京紫禁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北京四合院》和《北京古建筑地图》将于5月初面市,此套丛书浓缩了北京古都的建筑精髓,是了解北京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1,(3):66+134-135
1、《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该书和一般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相比,突出了中国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是针对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的强势情况之下,如何发掘和发展中国建筑中的精华作了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5.
王淑兰 《新闻知识》2005,(12):22-23
最近一期的《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亚洲版),出现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广告语是:Everybody’s watching CCTV(有目共睹:CCTV)。中央电视台在最近几个月将连续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亚洲版)和(中国版)投放此类广告。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亚洲版)有19个广告版面,而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中国版)上有12个版面的央视广告,总投入额大约有300多万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活动国际化趋势正在乘势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新闻类周刊也在快速崛起。期刊业有一句行话:"赢封面者,赢天下。"如何在封面故事上做出特色,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选取2012年度美国《时代》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试图以故事内容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从美国期刊业丰富经验中找到缩小差距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路边车位谁的王国》,《新世纪》周刊,11月21日简介:路边车位,所有权归谁?经营权归谁?收的钱哪里去了?又是怎样用的?这对很多城市的市民来说,都是一个不太明白的问题。这一报道从最近的一起贿赂案切入,揭开了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刊》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杂志,旨在报道中国、引领舆论、重塑价值。以推崇独家的报道、独到的视野、独立的观点和独特的报道为办刊风格,强调原创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我们提出的是社会的记录者,触摸活的中国,记录行进中的中国",这是朱学东总编对刊物的总结。《中国周刊》以敏锐的传媒视角和独特文笔,以故事化解读的方式从个体角度,看时代命运,分享个人在中国社会中努力奋斗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一份期刊的社会价值及一位资深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感。前不久,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请他为读者讲述其独特的杂志经营之道和《中国周刊》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9月最佳报道☆《天价烟秘密》/冯翔、陈宁一、刘俊、郭国松,《中国周刊》,2009年第6期简介:《中国周刊》的这组报道,由《黄鹤楼1916:扭曲的消费》、《小店烟事》、《天价烟自白》、《美国为何没有天价烟》、《天价烟:控烟最大绊脚石》、《天价烟是对社会的公开蔑视》、《部分高档烟售价》等组成,有报道,有评论,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领衔主持、火爆全国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关切民间特色文化.成功地打造了平民英雄秀舞台。《谁是英雄》颠覆传统明星娱乐大众,开创大众娱乐大众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