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吕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巨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原名可能叫《春秋》,后人称之为《吕氏春秋》《吕览》。《吕氏春秋》有十二纪(各五篇)、八览(各八篇)、六论(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另外,十二纪后附有"序意"一篇。《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组织下集体编撰而成,记录了当时人对自然社会的权威认识。《吕氏春秋》涉及的领域虽多,但其中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现存的《吕氏春秋》,八览的"有始览"只有七篇。  相似文献   

2.
《察今》和《察传》在《吕氏春秋》里是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章。前者出自“八览”中的《慎大览》,后者出自“六论”的《慎行论》。尽管这两篇文章未必都出于一人之手,但是,文章风格很接近,其中不少地方也很相同:  相似文献   

3.
《察传》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亦名《吕览》,全书分十二纪、六论、八览,计二十余万字。《察传》列于六论中的“慎行论”,主张对传言必须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加以检验,慎重考察,切忌妄听妄信,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一书,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所著。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纪”“览”“论”各统子目,凡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成书的年代,据十二“纪”末之《序意》篇说,是“维秦八年”,据高诱注,即“秦始皇即位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当时已是战国末期,诸候封建割据的局面即将结束,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即将到来。随着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巩固和全国形势的趋于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由百家争鸣,走向百家融合。这种百家融合的趋势,在当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主于一家,而又批判地吸收诸家学说,加以融会贯通,发展形成一套新的学术思想体系,《荀子》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编写的.它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问世,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在《诸子略》的“杂家”类.自汉以后,我国历代研究《吕氏春秋》的人,大都把它看成“杂家”. 的确,《吕氏春秋》是一部“兼儒墨,合名法”,“采精录异,成一家言”的“杂家”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种,但此书在著录、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引发学者关于此书今本与初本一致性问题的探讨。通过对相关历史记载及学界讨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仔细考察之后,本文认为,《吕氏春秋》的初本顺序,应该是八览居首,六论继之,十二纪殿后。《吕氏春秋》确实存在着一些文字上的衍脱窜讹和个别篇章上的残缺窜乱现象,但基本上仍能维持初本原貌。  相似文献   

8.
问世于清代中叶的《梨园原》一书,是中国戏曲论著史上唯一的一部专论戏曲表演的著作。此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曾一度被"名曰《明心鉴》",后"复更其名曰《梨园原》"。书中《艺病十种》《曲白六要》《身段八要》等之所论,虽然皆为作者的经验之谈,但也不乏理性色彩。着眼于"明心"的角度论戏曲表演,《梨园原》堪称第一书。其中"心"之所指,既有属于剧中人物者,也有属于表演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察今》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第三》中的第八篇。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平不详,死于公元二三五年。他是秦王政(秦始皇)的相国。为了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加强国力,吕不韦厚相结纳,蓄士三千人。他使这些食客各抒所闻,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言。由于十二纪分述四季十二个月的时令和行事,所以书名叫“春秋”,又因为有“八览”,古人也称这部书叫《吕览》。《吕氏春秋》的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等,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收并蓄,所以《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类。《察今》篇就反映了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构并不相同;陆游的两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11.
吕茵 《黄山学院学报》2005,7(4):123-124
19世纪是欧洲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先行者舒曼,通过一系列音乐创作、批评等活动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借分析舒曼的著名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内容、结构及音乐,尝试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作粗浅的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词原为一种依声填词的音乐文学样式,后演变为长短句的抒情格律诗,其间既有关联,又有不同,这也就使词乐研究与词律研究既同出一门而又有分别。由于曲谱的唱法失传,现代的词乐研究已多非真正意义的音乐研究,而是音乐文献的考释,人们更多地关注词之起源的理论探讨。词律研究也从传统的词谱、词韵的制定,转向领会词之文字声情的声调之学,具有文艺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音乐学是研究音乐与其所处文化环境共生的科学。它的研究目的首先是要阐明各民族、各地区音乐发展的规律,从各民族、各地区的现实音乐状况出发,探索它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等问题,从而达到对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认知。传统音乐的实地调查作为音乐学研究(案头工作)的第一步,要求研究者在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上更趋科学和系统,从而能够更加自觉、更加成熟地走向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  相似文献   

14.
二度创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它的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二度创作是使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琵琶艺术在近代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对二度创作的研究也有所发展。二度创作要受历史条件和人条件的影响。对于琵琶艺术的二度创作,我们要根据琵琶艺术自身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和民族音乐的精神来做好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卢梭“语言的音乐化”音乐美学观点的主要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比较,指出卢梭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民间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认为“语言的音乐化”观点尽管有些方面略显偏激,但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颇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对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9至1966年,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是我国音乐事业逐渐繁荣和丰收的时期。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1949至1966年我国音乐的创作生产满足了人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音乐生产方式融合了民族化的继承与新时代的创造,创作生产过程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音乐传播过程呈现多样性、政治性特征,传播效果实现了"传必求通",音乐流行表现出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音乐社会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活动怎样与其社会情境和文化背景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与音乐心理学不同的是,强调从社会和文化环境视角对各种音乐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特点.本文简介了这门学科主要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音乐趣味研究、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研究、医学和音乐治疗、音乐技巧和创作以及人种音乐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人类学认为,音乐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教育也是特定音乐文化的反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平等地看待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借助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词和它的音乐形式为立足点,从其产生的艺术理论基础出发,说明了在词产生之初,音乐从旋律、节奏、乐声和乐韵等方面对词的分片、句式、字声和用韵的决定作用及其具体体现。又以历史进步的角度,观察了在音乐形式的内容决定下,词由依附音乐渐趋独立的过程,以及它和音乐互动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变化。从字的内部乐音规律,到词的外部音乐形式,本文也都加以尝试论述,以求更加明晰的论证音乐和词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盛唐年间问世的《古今乐纂》保存了不少有关隋唐时期音乐体制的第一手资料,对隋唐燕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元明以后该书失传,本文勾辑辨证此书佚文,希望能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些新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