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中国干细胞研究机构的合著论文数据,分析了科研机构在国际合作网络和国内合作网络中的位置嵌入、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对论文发表数和论文被引频次为代表的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科研机构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对科研产出质量有正向影响,在国内合作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则对提高科研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利;在国际和国内合作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都能够促进科研产出,并且加强与国内合作伙伴的关系更有效;在国际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位置能够显著提高科研产出,但在国内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位置没有明显的优势。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应提高国际合作网络的开放性,加强国内合作关系,发挥内外两方面优势,进而提升科研产出。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 of Science及ESI的学科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eb of Sciences及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99~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师生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论文数量、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引用排名及高被引文章等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科技论文产出随时问的变化趋势、主要领域的发展状况、科研合作情况、交大物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科地位以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葛敏  刘丽 《情报探索》2020,(1):47-54
[目的/意义]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及完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ESI数据库中国产出的高被引论文为样本,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论文的产出、国际合作率和集中度、国际合作类型及其影响力差异、国际合作倾向以及合作主导性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结论]中国ESI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仅次于美国,国际合作论文现已成为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合作广度不断增加,但与不同国家合作产出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差异较大;国际合作的主要类型为双边合作,但多边合作产出引用增长量最高;虽然中国在各学科主导率差异较大,但在大部分国际合作论文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苏林伟  乔利利 《现代情报》2019,39(4):143-152
[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科研论文是体现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为科学把握广东在国内的科技竞争力地位,利用Access、CiteSpace等工具和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从论文产出、卓越论文、国际合作论文和学科优势等维度对2010—2019年广东SCI论文情况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发现:广东SCI论文数量全国排名第四、增幅居全国首位,论文被引用强度明显提升;但广东在SCI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基础研究产出和学科建设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地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仍较为滞后。广东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引入和培育优秀科技人员、再创学科新优势和打造高水平科技期刊等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发展态势,进一步促进高校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利用InCites数据库中国际合作论文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文献计量等方法,从发文数量、合作国别、合作学科、资助机构/计划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着重对比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2个5年间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特别是2016—2020年期间,42所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合作规模显著扩大;合作国家集中度较高;主要合作学科领域相对固定;资助机构/计划有所优化。对此,提出高校后续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建议:优化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布局;改进国际科研合作学科领域结构;丰富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多元资助机构/计划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统计1984—2014年SCI-E和SSCI网络版数据库中知识溢出效应领域的文献产出,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引文编年图梳理了知识溢出研究的发展历程,从论文数量、论文质量和合作情况3个维度对标意大利、荷兰与中国的科研实力,得到如下结论:知识溢出效应研究主要经历了沉寂期、缓慢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英国和美国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合作情况不佳,合作论文数量和作者数量偏低;研究热点主要为知识溢出与产出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社会网络和FDI溢出;社会网络的知识溢出和国际知识溢出对产出的影响是两大主线;中国对知识溢出的研究虽然具备较大规模,但要注意提高论文质量,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基于基本科学指标(ESI)和InCites数据库,分析了海南医学院的论文产出、被引频次、发文期刊、合作机构以及潜力学科,并与国内4所排名相近的同类医学院校进行对标分析。发现海南医学院的论文数量及被引次数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科研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对学科竞争力的贡献较大,“药理学与毒理学”是最有可能入围全球前1%的潜力学科,但主导研究的论文中缺乏高被引论文。最后从人才引进、科研合作、期刊投稿及学科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基本科学指标》观照下的我国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的数据,分析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间,被ESI收录的51所中国高校的科研论文.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研论文产出量已经具有比较好的整体实力;我国高校论文被引频次、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产出数、热门论文数等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显得数量比较少,排名比较落后,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创新力都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给"卡脖子"领域提供发展启示,利用情报学方法开展科研产出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按"情报学分析→‘卡脖子’领域发展特征→多层面启示"的路径进行:采用文献计量、共现与聚类方法,将分析出的发文量、主体排名、聚类和密度等文献特征与科研产出时序、科研地位、机构合作和领域技术等领域发展特征进行映射关联,从而归纳出"卡脖子"领域总体发展方向、未来趋势走向、竞争合作倾向和技术布局导向等启示。将此研究模式应用于芯片光刻领域的研究表明:光刻领域技术发展与S曲线基本吻合,目前科研产出处在衰退阶段;发文量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排名全球机构第一,但中国与美、日、韩、欧等的影响力差距甚远,且西方各合作集团的国际合作远少于其国内共同研究,技术壁垒依国界划分明显;研究热点包括辐照、光刻胶薄膜、硅、阵列、纳米、自组装以及光刻聚合物等方面,研究体系庞大、分支领域纷繁复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我国在光刻领域应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手抓,并聚焦国内合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形成政产学研合力;同时抓住技术转型机遇期,敏锐捕捉技术革新方向以提前布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从ESI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学科分布、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2017年发展ESI高被引科研论文的产出与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研究上学科间差异明显,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产出逐年增加但研究实力以及影响力较不均衡,基本实现了广泛而密切的国际合作,但重点实验室间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强。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择1978~2007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发表的SSCI论文,通过对其数量与趋势、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学科分布、平均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陆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总量相对偏少,但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合作论文与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一样在经济与商业管理领域、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等.研究结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1年Web of Science中收录外科学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比较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主导论文与从属论文在提高论文影响力上的不同,以验证国际合作是否能提高科研论文的影响力。通过检验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与被引频次之间的关系,开展了相关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合作中不同国家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影响力,国内合作效果不如国际合作;合作国家数量与被引用频次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但相关度高于国内机构数与被引频次,选择合作国家对论文影响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SCI被引次数作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从合作方式、合作方、合作学科三个角度,采用期望、频率比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科研合作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总体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质量要远高于国内合作和无合作论文,而国内合作论文略微优于无合作论文,但不同学院的情况有所不同。合作国家或合作机构影响着合作论文的质量,科研实力强的合作伙伴确实能提高合作论文的质量,但是与合作方的整体科研实力并不成正比。交叉学科间的合作对中低质量的论文产出有积极影响,但对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影响却因学科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论文是衡量学术研究产出的主要指标。本文基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描绘了我国国内科技论文总量、变化趋势和学科分布情况,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论文的数量、论文引用、国际合作及学科差异情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国际论文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论文引用规模已进入全球前列,国际合作也渐趋明显,但也呈现出论文影响力有待提升,学科发展欠均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目前,高层次人才引进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举措,考察人才引进后的论文产出情况,有助于掌握人才计划的实施效果。[方法/过程]文章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下载题录信息,借助Bibexcel、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前5批化学领域青年千人引进后发表论文的数量、结构、影响力、合作网络和基金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青年千人发表论文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论文平均被引高于化学领域国内和国际平均水平;存在若干已经形成规模的作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机构合作以国内机构合作为主;通过软件分析,青年千人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5个主要类别,分别是化学生物学、有机合成化学、新化学能源研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纳米材料;论文获得基金资助的水平高于全国论文项目资助的平均水平。研究提出通过建立合作网络、扩大合作网络规模,增加高影响力期刊发文数量,加强国际合作发表论文等建议提高中国化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国际论文是评价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中美英德四国2016—2020年发表在Cell、 Nature和Science上的论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选择发文量、被引量、关键词聚类、高影响力作者和机构、合作率、第一作者率、通讯作者率、非合作论文率等指标,从科研产出、领域分布、研究队伍、国际合作、自主研究5个视角对4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了解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与美国、英国和德国仍有差距,尤以与美国为甚,但是中国科研的上升态势明显,具体体现为中国科研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研究领域的深度、各类创新主体的活跃度、科研合作的规模和强度、科研自主能力等大幅提升,正加速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基于WoS和ESI数据库对我国地球科学在全球地球科学研究中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包括论文量、引用次数、篇均被引频次、高影响论文、高被引作者、高水平期刊发文、研究热点等情况;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论文产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质心法分析了全球尺度上地球科学研究活跃中心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论文总被引次数也快速增加,但篇均被引频次的增长并不显著;(2)从主要国家地学资助机构的贡献度来看,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对我国地球科学的资助产生的成果最多,在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与美欧澳日等发达国家开展了较多的国际合作研究,并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