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动物     
土壤中看起来好象是个没有阳光、没有色彩、也没有喧啸叫声的,非常安静又黑暗的世界。实际上土镇中具有一个多姿多彩、非常热闹的动物世界.从小到原生动物,大到蚯蚓和田等,生活着种类非常之多。数丕特别惊人的土壤动物。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就离不开陆地上和水中的动物,但认为土壤动物既不能吃、不能多,也不能用,没有多大的益处.也无多大害处,对它知之甚少。什么叫土壤动物?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生活史全部都在土壤中度过的动物,”这是狭义的土壤动物,如蚯蚓、团子虫、跳虫等;另一件是:“凡是能在土壤中或地表找到的,并能给…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9―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潮间带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对不同季节不同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持续降低的,而在空间上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在空间上,汇泉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境随经纬度的变化不大,底质环境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底质栖息的软体动物种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有较大差异。汇泉湾底栖生物群落的分布同沉积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对林地土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微生物对林地土壤的作用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含义、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菌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根系分泌物对林地根际微环境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充分发挥林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和pH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而土壤速效养分如DOC、有效氮和有效磷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碳分解酶、氮分解酶和磷分解酶也随着海拔升高而活性降低。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对海拔升高反应敏感,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降低影响了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使得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而在低海拔处土壤酶活性较强,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ach)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 cm)的水、盐、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来揭示甘草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盐含量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土壤的水、有机质含量与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的盐含量与它们间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进一步通径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对土壤的水、盐、有机质含量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而盖度、高度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盖度、高度均通过地上生物量对土壤的水、盐、有机质含量产生较强的间接作用效果.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土壤表层水、盐、有机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种虫子,它们的体长还不到1毫米,也许因为在显微镜下看上去像黑熊,所以人们叫它们"水熊虫"。以前,人们只知道它们是缓步动物门中的一类动物,主要生活在潮湿土壤  相似文献   

7.
生物量能包括天然植物、能量作物(含能量高)、生物量剩余物、生物量厌弃物。而生物量是指那些持续生长的植物。生物量能的本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的太阳能,然后以化学方式(碳水化合物)在植物细胞中储存起来的能量。碳水化合物糖类中含有C、H、O元素与矿物燃料极为相似。据测定,农作物光合作用所贮存的能量有1/2到2/3存在于作物茎叶中,长出1000斤粮食的作物茎叶,就有近半吨煤的热量,而人和动物摄取植物性食物的能量只有一半被吸收利用。对于植物中储存能量的概念,可用稻草作例子,三公斤稻草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及杜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季中,在1100mm酸雨淋溶下,pH 3.5~5.6酸雨对土壤pH值及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pH 3.0及2.5处理组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12.5%和43.4%。同时,土壤A l∶C a值与杜仲总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酸雨pH值与杜仲总生物量及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短期胁迫下,酸雨对杜仲叶的生理生态效应是导致杜仲生长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酸致土壤酸化除强酸雨(pH 3.0、2.5)外,其余酸雨处理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 Fiach)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 cm)的水、盐、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来揭示甘草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盐含量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土壤的水、有机质含量与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的盐含量与它们间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进一步通径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对土壤的水、盐、有机质含量均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而盖度、高度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盖度、高度均通过地上生物量对土壤的水、盐、有机质含量产生较强的间接作用效果.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土壤表层水、盐、有机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新课导入师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花、草、树木等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 ,那么植物为什么生长在土壤里?土壤里究竟有什么呢?上一节课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对土壤进行了考察。现在我把大家考察土壤的录像放给你们看看 ,边看边回忆你们是怎么考察的。二、学习新课1 汇报、交流考察情况。师 :你们能不能把考察中的发现汇报一下?生 :土壤是咖啡色的。生 :土壤里还有根、小虫子。生 :土壤里还有植物、动物的残体。生 :还有一些动物的蛹。生 :还有 ,土壤有点湿。师 :“湿”说明土壤有什么?生 :有水。师 :你们用手感觉了吗?生 :我用手摸一摸的…  相似文献   

12.
一粒种子能够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呱呱坠地的婴儿能够长大成人。我们经常见到各种动物和植物由小长大,这是动物和植物体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以及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可  相似文献   

13.
Hg元素在不同的土壤植被系统中,其化学地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循环的周期长短都不同。研究表明,在海南岛不同的土壤植被系统中,Hg元素的丰度差异明显,其主要是受土壤理化特征、植被类型及其生物量,生长量和Hg元素化学地理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你相信吗     
“太空动物”可在真空中生存。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的动物——水熊虫。这种只有1.5毫米长的动物分布在地衣类、苔藓类植物、土壤、山顶和4000米的深海中,它们有望担当星际旅行重任。  相似文献   

15.
土壤动物在土壤的形成与发展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金属、农药等会影响土壤环境,同时也会改变土壤动物的生理状况,降低土壤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一些土壤动物成为反映土壤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6.
土壤镍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褐土土壤中添加镍对盆栽小麦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小麦地上部分的含Ni量、生物减产量和幼苗POD活性突变点对所应的土壤含Ni量表征土壤Ni污染。结果表明,土壤中全Ni量与土壤有效态Ni和幼苗中N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含Ni量与叶绿素含量及幼苗POD活性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有效态Ni含量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时苗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均与小麦幼苗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有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在野外实践中,需要借助吸虫器采集中型的土壤动物.这类动物一般体宽2~3 mm,生活在土壤团粒的缝隙中,大部分体型较小,常见的有螨虫、跳虫、白蚁以及蛛形类和多足类的动物.使用吸虫器既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如被虫叮咬、被利器划破等事故,又可以便捷高效地采集中型土壤动物.但是在教材中没有介绍吸虫器的图示与制作,虽然目前吸虫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如电吸虫器、机械吸虫器等,但大多不适用本活动.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特点,自制出一种简易实用的吸虫器.  相似文献   

18.
传统陆生生态调查中野外数据的获取是其难点之一,而新型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出现,凭借其灵活、高效、便捷等优点弥补了传统遥感影像分辨率低、易受云层影响等不足.无人机拍摄高分辨率影像并结合实地调查,运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得到分类精度较高的植被类型分布成果,并为生物量估算及景观生态分析提供更详实的数据,同时在动物调查方面也有极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它有改良土壤的本领,是农家的好帮手。据科学家统计,如果每亩地里有五万条蚯蚓,每年排泄的蚓粪约有18吨之多。蚓粪含丰富的氮、磷、钾、镁等元素,是一种高效的颗粒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蚯蚓怎样在土壤中不断纵横穿孔、上下翻动土壤呢?要了解这个秘密,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观察实验: 先采集蚯蚓。可在菜园或是农田里肥沃的土壤上浇些稀氨水、盐水或烟草水,蚯蚓就会从土中爬出。蚯蚓怕水,因此,雨后在露出水面的地上翻土,也可采集到蚯蚓。蚯蚓采到后,用水洗净,挑选粗壮无伤的放在洁净的马粪纸上,你可用手指在蚯蚓身上轻轻地来回抚摸,就会感觉到蚯蚓身上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根钻法,研究了绵阳游仙区森林公园柏木林区的柏木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减小;柏木林柏木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体积也逐渐减小,细根的比根长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的体积、比根长、根长密度、生物量与对应的土层的相关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发现,柏木细根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土壤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