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口播信息由声音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声音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之一,比文字符号出现得更早,也更方便迅捷,但是声音符号也有不易保存、易出歧义的劣势。口播使用的符号系统是声音符号。在口播中,数字应用一方面要符合汉语口语的表达习惯和规范,并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另一方面还要便于广大受众听清楚听明白。本文试对实际工作中数字应用的一些不当情况举例分析.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家烈  刘莹 《编辑学报》2007,19(3):236-237
讨论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不能都改为"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39-39
在期刊审读中发现有的期刊把许多仍应当用“一”的而改用“1” ,例如“作为 1个国有企业”“每 1个步骤”“这是 1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等。按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第一”“一届二次理事会”“一气呵成”等。这些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另外一些情形。为了做到“得体” ,这里针对该用“一”还是该用“1”提出几条建议“规则” ,供同人参考。规则 1 “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生活类期刊中数字用法颇为混乱,现将此类期刊中常见的数字不规范用法归纳整理,并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对照,列出正确用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6.
对《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的主张“在版物上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应尽可能地使用汉字数字”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7.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编号GB/T 15835—1995,以下简称《标准》)于1996年6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实施13年来,对我国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大出版工作者欢迎。但笔者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标准》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供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一”与“1”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一”与“1”的用法●李喜婷【郑州数字“一”与“1”是编辑工作中遇到最多而又最难使用的数字。“一”的用法比较普遍,不仅能与量词连用,而且还能与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等连用。“1”的用法则较局限,仅能与量词、计量单位连用或表示时间时使用。尽管国家...  相似文献   

9.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47-47
《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规定了出版物上在表示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涉及数字时,是使用汉字数字还是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规定是:  相似文献   

10.
"500多种"的写法不妥──对"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一点意见王柏秋【天津】汉语中表示余数的数词有"多、余、几"等几个。其中"多"用得范围最广、频率最高,"余"次之,"几"只用来表示个位有余数。翻阅书报刊,常发现有"10余"、"10几"这...  相似文献   

11.
数字的用法和修约的一般规则秦良才【石家在】自1987年1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到1988年3月1日公布的《数值修约规则》以后,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统一了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从全国近万种出版...  相似文献   

12.
《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失之偏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使用汉字数字的优点》一文的主张“在出版物上凡是可以使用汉字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应尽可能地使用汉字数字”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3.
在研读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在执行新的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对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的选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用法的国家标准历经三个阶段: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使数字用法开始有章可循,但"鲜明的阿拉伯数字倾向"和"许多地方留有余地",使得其处理起来是"剪不断,理还乱";1995年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是明确的国家标准,它继承了上版的规范,并肯定了一些汉  相似文献   

15.
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以下称"新标准")代替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老标准"),已于2011年11月1日实施。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这是每一位编辑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笔  相似文献   

16.
林永友 《青年记者》2005,(11):66-66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内各家媒体都以显著篇幅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事件与人物以及评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这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但美中不足,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媒体将“九一八事变”误写成“九·一八事变”。根据199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5.2.3中规定: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的词组,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在…  相似文献   

17.
贾保生 《今传媒》2010,(5):84-85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近日我却在一家报纸上见到人家是这样写的:"38年过去,弹指1挥间"。照此朗读起来便成了"三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了,那么,究竟是"三十八年",还是"一九三八年",还是"三年八年"?糊涂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数字出版物《三体》有声书为例,立足媒介可供性视角解构数字出版物的仪式属性,梳理其相关融合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出版物在仪式层面的融合创新呈现技术、内容、传受方式相耦合的多元形式,通过缔结共筑关系凸显价值认同,反哺可供性建构;继而提出从生产可供性中象征性符号的具象化,到社交可供性中分众记忆的破圈整合,再到移动可供性下受众共筑行为的自愿化融创策略通路,以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冀威 《图书与情报》2023,(1):138-144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拨款总额过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实现全民数字平等》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会,展示了美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促进数字公平的具体做法,并为该法案背景下图书馆参与实现数字公平提供了建议。《报告》启示我国图书馆在促进数字公平过程中,有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和凝聚作用、从民生出发弥合数字鸿沟等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善用数字资源,可以大大提高改稿的效率与质量.在策略上,要先行打好相应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秉持合适的观念与原则.在战术上,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推进改稿工作.文章以具有典型意义的第七版《辞海》修订稿的书证核改工作为例,做了比较具体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