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4):114-115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关于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研究,在国内外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奴隶制及黑人奴隶的状况,因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力求通过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客观描述来客观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4.
斯陀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将其在少年时期目睹的奴隶的真实生活客观而系统地描述出来,并将尖锐的矛头直指19世纪奴隶制度的邪恶与不人道。文中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奴隶制度的邪恶:奴隶家庭被迫离散,奴隶主对黑奴的生理虐待,对女性黑奴的性虐待以及对黑奴的思想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5.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全书围绕着一位久经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描述了他与他身边人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  相似文献   

6.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4,(19):14-15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题之一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以批判奴隶制。本文采用吕大吉的宗教要素分类方法,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有典型的基督教观念和基督教仪式,以及《圣经》原文和经典的引用贯穿小说始终,基督教文化对小说文本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8.
读书滋味     
如果说人是奇迹的创造者,那书就是奇迹的催化剂。曾有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1年发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当时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压迫,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这部书  相似文献   

9.
斯托夫人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象征手法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作品中各个要素的象征含义,真正了解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0.
【作品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  相似文献   

11.
1852年,美国女作家哈丽叶特·比彻·斯陀夫人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汤姆大伯的小屋》,无情地揭露了奴隶制度的不人道、不合理以及生活在奴隶制度下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结构模式、情节、人物原型、环境来阐述《汤姆大伯的小屋》与《圣经》的关系。 西方著名文学评论家诺思罗普·费莱把《圣经》称作“文学象征渊源之一”。南京大学朱维之教授说:“希伯来人《即犹太人》的‘圣经’是世界上最幽邃神奇而富于魅力的书。从中世纪以来,它成了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渗透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趣典四则     
“汤姆叔叔”源于1852年美国女作家斯陀所著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指的是那些饱受欺凌却甘心忍受、不想反抗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圣经》对西方生活及文化的影响至深,《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也深受其影响。本文以《圣经》原形以及基督教义精神为基础,分析小说中的几类人物形象,如汤姆叔叔、小伊娃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特点的分析,以及所表现的基督精神,揭示这部小说中强烈的宗教理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汤姆叔叔、小伊娃、萨姆波和昆波,以揭示小说人物在《圣经》中的原型及其所表现的基督教理念,同时探讨斯托夫人解决奴隶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肯塔基州农场主谢尔比家有一名忠心维护主人利益的黑奴,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叔叔。  相似文献   

16.
[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泽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评论界认为本书在激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感上起了重大作用,该书因此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部著作是1901年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9.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汤姆叔叔形象看斯托夫人废奴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文学的最优秀代表作。作品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通过着力塑造主人公汤姆叔叔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斯托夫人废奴主义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废奴主题,达到了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思想内涵与艺术形象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