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莉 《今传媒》2014,(4):28-29
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反腐手段的一个重要补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也显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在改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民众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但是,它作为新兴事物,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环境,成为当下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叶妮 《今传媒》2014,(8):29-3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高潮,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利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享受网络反腐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失误以及制度缺失,本文对网络反腐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分析,并提出了推进网络反腐发展的对策,使得网络反腐健康、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羿克 《今传媒》2013,(6):25
主持人语:网络,这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又扮演了一个新的角色—反腐利器。最初的网络反腐只是在论坛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宣泄、控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反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其发挥的作用也愈见强大。  相似文献   

4.
彭华新 《新闻世界》2014,(12):65-66
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反腐利剑,“网络反腐”也进入了学术界视野。然而,我们必须反思一个现实,即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延伸至“反腐”领地时,往往选择性失明,从而产生“新闻不反腐”的伦理质问。从媒介伦理出发,可以发现传统新闻在“反腐”中陷入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广泛流行,造就了一批极具发言权的网络大V,他们的一呼百应在一定程度上主导舆论导向,谣言也借势在这块土壤上滋生。近期"微博反腐"也成为大V主阵地,但以传播正能量著称的网络大V在"微博反腐"中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该文主要以微博反腐为例,探究大V在网络语境中的谣言加速作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防范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显著。在当下党开展的反腐败实践中,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以其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反腐事业提供便利,推进反腐事业的进程。但同时网络自身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对反腐事业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7.
2008年,注定成为中国舆论监督标志性的一年,为中国法治进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白宫书记张治安陷害举报人、黑砖窑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段春霞违规复出、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被免职,到原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网络反腐、株洲发布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将网络反腐推向制度化,网络在推动舆论监督和制度反腐方面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彭华新 《现代传播》2015,37(2):73-77
伴随着中国政治文明进步和媒介环境发展,"网络反腐"成为一道媒介景观,同时也进入了不少研究者视野。但是,在媒介语境中,建设性的"反腐"理应涵括"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两种模式,形成平行的"媒介反腐"双轨结构,催化传统新闻与网络媒体的各自优势。在实践中,当今的"网络反腐"与"新闻反腐"生存空间各异,各自的技术劣根和媒介陋习等"原罪"制造了话语权争夺,降低"媒介反腐"效能,破坏政治文明进程。基于此,有必要祛除"媒介反腐"任何一端的话语霸权,加强法治规范,并使其反腐效能长效化和深远化,从而充分发挥"媒介反腐"的积极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吴迪 《今传媒》2014,(5):35-36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反腐手段。网络反腐大大提高了我国民众参与政治活动、行使监督权力的积极性。但我国的网络反腐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法律、制度上的诸多缺失,网络反腐的健康发展还亟待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     
现实中反腐无门的举报者,通过网络寻找到另外一条反腐途径,网络正在成为反腐新阵地  相似文献   

11.
庹继光 《新闻界》2014,(1):59-62
网络信息保护条例推行实名制,是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举措,对于网络反腐信息发布者是一项义务,但实名制的施行也使得实名开展的网络反腐转化为公民的重要政治权利,成为他们行使监督权,批评、控告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公众实名网络反腐可能导致的打击报复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已经形成了保障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范,便无须担心实名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美英 《新闻世界》2012,(10):170-171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在麦克风效应下,网络反腐呈现出一些特征:借助技术手段晒腐败行为的作用机制;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反腐主体;网络反腐力度大,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网络反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网络反腐开辟了舆论监督的新战场;是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实现形式,给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带来了考验和机遇。  相似文献   

13.
李慧 《大观周刊》2012,(39):156-157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种新型武器。但因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则成为必要,这既是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又是网络反腐的强有力保障。设置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树立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信仰是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反腐是一种以大众网民和媒体为参与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新反腐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在网上检举、曝光和评议官员腐败行为。本质上,它是基于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舆论活动,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群众性和时代性以及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效能等优势。作为对传统反腐渠道的有力补充,网络反腐也是我党在网络时代深入实践群众路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梁玉婷 《新闻传播》2013,(5):156-157
2012年至2013年伊始,一股网络反腐的热潮正在兴起,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和受众媒介意识的觉醒促成了这股热潮。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在它逐渐成为揭发和惩治贪腐官员的一条有力途径的同时,其自身显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应依托反腐职能部门引导并规范好这股力量,使其放大正能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文杰 《今传媒》2015,(3):40-42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我们走入自媒体的新时代,公众通过自媒体这一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微博反腐走进公众的视野。微博由于其扎根普通民众、广泛的参与度、低门槛、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传播信息到相互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自媒体的代言人。在网络资源整合下,微博反腐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其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也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依然面临着看困境。通过分析微博反腐的得与失,更深层次的理解微博反腐,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贪腐官员背后也可能会有一个甚至一群危险情人。近来,网络不断曝出一些官员给情人的奇葩"保证书",将贪官情人再次推进公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贪腐官员身边"狐狸"角色之一的情人会走入三重门:"以色侍权",成为官员编外枕边人;讲而"狐假虎威",借用官员权力牟利;一旦反目成仇,情人则成"反腐先锋"。贪腐官员情人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相继落马,贪官与情人们的那些事也浮出水面。与情人相关联的"通奸"一词俨然成为今年反腐高频词。作为落马官员的身边人,不少情人要经过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以《南方日报》为例,对2014年1月至3月中涉及反腐的文章进行分析,展现《南方日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和效果,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有利于传递国家政治、经济信息,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社会规范,同时也对网络反腐这种新型反腐形式进行介绍,以及议题设置理论在反腐报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崔小娟 《今传媒》2014,(7):29-30
在过去的2013年里,网络反腐呈现高涨状态,但仍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网络反腐,政府是面对还是逃避,公民是自律还是狂欢,以及网络是嘈杂还是净化等问题。相应的,笔者提出政府应该在主导中推进网络反腐,公民在提高中促进网络反腐,网络在净化中服务于网络反腐的解决策略,以便使网络反腐更科学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反腐倡廉工作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微博由于其发布信息及时便捷、传播全民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强等特点,成为反腐倡廉的主要战场。微博反腐在促进政务公开化、弥补传统反腐方式不足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如真假信息难辨、易带来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等,这些问题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微博平台在反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