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台湾加入WTO之后,教育市场的竞争会变得较为激烈,惟有积极突围创造竞争优势,才是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永续发展之道。高等技职教育一向是产业技术知识的主要创造和累积,从提升台湾整体竞争力的政策考量角度,如何促进技专校院和企业界的产学合作即为相当重要的课题。本旨在探讨台湾加入WTO之后高等技职教育实施产学合作的因应策略,以供政府主管机关、企业与技专校院进行产学合作规划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元入学渠道乃是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对传统的联招考试入学渠道提出反思,并以松绑法规、考招分离、自主选才之规划,期能改善一切只为考试、一切只为升学之教育流弊。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四技二专多元入学方案迄今,在弹性录取方面已有成效,但也产生一些值得探讨与改进的问题,因此,技专校院入学测验中心及招生策进总会应集思广益,深度研究简并考类考科、固定统一测验日期、限制跨类招生与二次招生等多元入学方案之改进措施,以强化技专校院能力本位教育的特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高等技职教育评鉴即技专校院评鉴,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既是对高等技职教育质量监控与行政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技专校院办学质量和发展办学特色的渠道。本文针对台湾技专校院评鉴现况进行评述,以供我们开展高职高专评估工作和本科层次应用性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借鉴,从而真正做到分类评估,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4.
梁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1):34-36
台湾技职教育体系的构架和完善,及近年来技职校院的改制,伴随多元入学方式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各层次技职教育之间的顺畅衔接。2006年的新考招方案中新增了甄试入学测验。采用“技优入学、甄试入学、分发入学”3种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入学通道。尽管岛内对多元入学改革方案褒贬不一,但其独立的技专校院招生体系、彰显“能力本位”的考试方式以及校院自主招生权的扩大仍给内地职教入学制度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学龄人口急速减少,学校愈办愈多,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蜕变成普及教育,各级学校即将面临招生不足之困境。技职体系之大专校院在此冲击过程中,各系必须依学校的发展特色,订定以学生为导向之经营策略,并全力以赴,方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继续为社会培育需要的人才,否则终将被洪流所吞噬而提早退场。本文拟以建国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办学经验为例,分享近年来努力之成果,更期盼两岸技职教育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6.
技专校院除面临学校数快速成长,招生名额迅速扩张,而学生来源不足的挑战之外,尚需面对由于科技进步快速,传统产业外移,高科技产业扩张,技术人力结构丕变等困难。目前当急之务是提高技专校院的竞争力,而建立学校特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学校的特色是学校在教学、研究、辅导及行政的作为,在与他校比较时,有优于他校的措施及表现。本文探讨了建构学校特色的原则,SWOT决策分析建构学校特色之策略,并分析了EdD教育论文在线数据库中以“学校特色”为关键字的研究报告,探讨建构学校特色的方法及分析学校特色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加强产学合作提升技职教育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的技职教育已由高中职阶段的中等技职教育上移至技专校院、科技大学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与中等技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上移后的高等技职教育的角色、空位模糊不清。本文以技职教育特色之一的产学合作为论述主轴,探讨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教育理念、发展历程、内涵与作为,以此为提升高等技职教育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发展30多年以来,一直伴随开展了技专校院评鉴工作。本文针对台湾地区校园评鉴现况进行述评,以期在探讨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评鉴制度与实施改革的同时。对大陆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笔者就目前台湾社会现状、技职教育发展、产业结构改变、国际化需求、技职教师在业界的实施经验等方面,论述技职教育需努力方向。对高教与技职大专院校异同以及其转换机制进行论述分析,并在技职教育如何重新建构、人力如何培育、技专与高职如何配合、产学如何合作、两岸技职教育如何具体交流等方面,提出技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做法。大同技术学院遵循既定的技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及做法,培养学生"务实致用"的专业技能,兼顾培育学生的品德人格;并致力于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进、校务行政的绩效以及适时灵活调整系科及善用有限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创新管理被认为是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培育产业人才的技职校院,更需在课程中适时地导入创新管理,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人才,帮助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及创新。而技专校院实施创新管理的阻碍有:(1)对创新管理相关理念的认知不足,创新管理易受阻;(2)学校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3)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4)缺乏培养创新思考的教育现场;(5)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6)支持创新管理的相关法令散乱;(7)创新管理的资源不足;(8)各技专校院师资培育及在职进修系统常忽视创新能力之培育;(9)创新管理政策绩效之评鉴缺乏系统化之程序和制度。其因应策略有:(1)活化技专校院行政机制,融入创新管理理念;(2)强化技专校院经营,规划创新管理内涵;(3)加强创新管理课程与教学,共享创新管理成果。最后,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技专校院及相关产业人才培育机构做为实施创新管理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江苏省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措施,其对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促进高职院校转变发展战略,赋予学生入学选择权以及推动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注册入学还面临社会各界存有疑虑,招生存在不正当竞争,注册入学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注册入学实施效果,只有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保障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职业学校陷入生源严重萎缩、生源质量下滑的发展瓶颈。职业教育只有不断深化改革,从自身寻找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一正常的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种智能,每一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基于此理论,职业学校应建立与学生个体智能状况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与实习基地、评价形式等,即实施“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就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招生录取方法的改革和教师的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招生要体现考查专业技能、注重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的价值取向。当前,在全国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全国统一高考、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2011年,湖北省首创的“技能高考”是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的又一种形式。“技能高考”的出现,是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突破,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这一新型招生模式的特点、弊端以及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中华职教社对职业补习教育的探索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职教社成立后,即开始了对职业补习教育的尝试与推广。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华职教社遇到了诸多困难,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主要表现在:多方宣传倡导,积极联络职业界,解决招生问题;积极聘请、培养补校教师,保证师资质量;根据学者需要选取、编制适用教材;多种途径防范、减少流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率的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全国性的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感受到了办学的危机,必须在原有的高招模式下,调整与改革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逐步扩大中职学生“推荐免试”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将“注册入学”作为中职学生对应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途径,建立起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有机衔接的办学机制,使高职院校获得充裕而稳定的生源。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形势,改进和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对象及其需求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对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招生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