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政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清王朝团结少数民族、巩固北部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康乾二帝,修建山庄、外八庙,开辟木兰围场,把庄严郑重的国家政治行为转化为行围、竞猎、育诵经、礼佛等宗教的、体育的、文化的、娱乐的、封赏的活动,发挥了强化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功用。  相似文献   

2.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五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建筑、园林等多视角对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研究著述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总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资料线索,并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避暑山庄亦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区东北,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清代帝王避暑行宫,是清初第二个政治中心。整个建筑分宫区和苑区两部分,周围环绕长达10公里的石砌宫墙,为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蒋秀丹 《承德师专学报》1996,16(3):15-18,33
外八庙的文化特征蒋秀丹外八庙修建于清朝康乾盛世之时,伴随着清王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以其恢宏的气势出现在“去京不过四百里”①的紫塞承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必然表现为种种文化特征。特征之一:建外八庙是修建避暑山庄的延续和发展,外八庙文化是避...  相似文献   

6.
外八庙馆藏的清宫佛龛,制作精美,规制严格,选料精良,材质贵重,题材意蕴吉祥,充分反映了皇家独特的艺术魅力、宗教内涵以及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的尊崇,给世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7.
自1703年避暑山庄肇建后,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增强八旗军队战斗力等方面,避暑山庄成为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特别是乾隆时期,避暑山庄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随围朝觐、外藩出使、处理政务等几方面表现的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8.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兴建,表示了康乾时期清朝统治着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及信仰自由的政策,也表示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政治的开明,容易获得心理认同,取得拥护,减少矛盾。以宗教为号召,增加凝聚力,可以用宗教缩小阶级差别、民族差别,拉近思想距离、情感距离,造成心理认同、心理亲近。用宗教理论推行有利于统治和教化的意识形态,使宗教信仰者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用宗教语言表明思想、态度、愿望、理想,也容易获得心理认同。以宗教为手段,代替政治、军事手段,容易化解或减轻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及效果。从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可以看出,通过宗教增强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乾隆皇帝避暑山庄赏月诗姚崇实避暑山庄建成之后,就成为清王朝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此避暑和处理政事。他们在这里写下了大量的诗篇,而尤以乾隆皇帝的作品为多。这些诗篇对研究避暑山庄和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生平思想,都有重要的取资作...  相似文献   

10.
避暑山庄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它是当时中国事实上的第二政治中心,所以并不同于一般的皇家园林。政治内涵是它所蕴藏的文化含义中最为主要的内容。而丰富的政治内涵则在其造园文化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 看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孙继心在避暑山庄正宫主殿澹泊敬诚殿的前檐下,悬挂着嘉庆年间添设的三块金漆云龙诗匾。在减地浮雕的群龙戏珠纹饰之上,镌刻有乾隆皇帝退隐“林下”后幸临山庄的三首咏志抒怀之作,笔意古厚、峭健圆润,分别作于嘉庆元年、二...  相似文献   

12.
齐敬之 《承德师专学报》1995,15(1):90-94,F003,90
乾隆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以四字为名为园内三十六景景点题名,给山庄园林增添了光辉。乾隆驻山庄后,在原有建园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风景点,为了不超越祖制,并与康熙所题景名相区别,他以三字为名,也题了三十六处,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  相似文献   

13.
14.
承德避暑山庄以其博大精深的治世思想,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精湛的园林建筑艺术,成就了厚重的避暑山庄文化。而在大避暑山庄文化体系中,集大禹治水至明末的4000多年的中国水文化思想之大成,将先人的理水意识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康乾盛世时期中国水文化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康乾年间,清政府为巩固北部边防,密切与蒙藏等众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往来,在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山麓陆续修建了十二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寺庙。这些皇家寺庙,集中融合了我国汉、藏、蒙、维等各民族宗教建筑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充分体现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风貌的皇家寺院建筑群体,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承德外八庙通过模仿祖国边疆地区的著名寺庙的建筑形式,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喇嘛寺庙,呈半月形环列在避暑山庄的外围,从而塑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藏传佛教庙宇建筑群形象,形成一种体现我国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建筑形象的崭新格调。外八庙建筑不仅具有明显的政治蕴意、宗教内涵,还寄寓了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避暑山庄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从园林的形制上看,它与我国的版图有惊人的一致性,是锦绣中华的缩影,中华大一统的象征。里面展现着深刻的治国思想,构成了避暑山庄园林独特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且曾经是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它和"康乾盛世"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帝兴建避暑山庄的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避暑用意,山庄的兴建是清政府联络蒙古各部及巩固北部边防的一项重要措施。蒙古王公未出痘者,除扈从皇帝行围而外,还要在山庄觐见。随着众蒙古的相继来归,觐见者日益增多。山庄的建立使清政府与蒙古各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康乾二帝通过接见、册封、赐宴、赏赉等形式,为自己树立了崇高的政治威信。清帝每年用近半年的时间在口外从事政治、军训活动。避暑山庄是其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举行各种政治活动的场所,实际上成为清帝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在建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八庙的佛龛式样丰富,装饰异彩纷呈,综合了各民族的装饰特点,佛塔是吸收了印度佛塔的体式,但完全是中国特色的,反映了中华民族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能力,显示了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游避暑山庄     
早就听人说过,避暑山庄的美丽和神奇。因此,游避暑山庄,很长时间就挂在我的心头,五一放假,我和家人从北京出发驱车北上,直奔避暑山庄。一路上汽车穿过一道道数不清的隧洞,婉转绕行于万山丛中,经过四个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了这人间仙境。也许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我心情格外兴奋。走进避暑山庄,放眼望去。层层远山。环抱着曲曲折折的湖水,在蓝天下显得那样开阔、大气和清幽。绿丛中隐约可见的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巧妙的点缀其间,这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让我沉醉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暇浏览松云霞、梨树峪等高山峡谷了,只能在湖区和宫殿观光,平原区也只好是站在高处遥望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