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演变,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观,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以及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也是从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某些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探讨了翻译被性别化的根源,进而对女性主义的翻译主张作简要分析,最后指出虽然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角,但不应当放弃原有的视角,在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同时,不应当忽略原文的客观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探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渊源,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定位及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从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以及对此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这三个方面论述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本土化发展之路,并针对理论本身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前景,以期推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本土化应用,发展和丰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分析女性文学作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领域,女性主义翻译观进入中国后,呈现出了异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的本土特点。本文以中国女性主义译者刘春英的《小妇人》英译本为例,基于具体翻译策略分析中国女性主义翻译特点,并对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探讨在中国语境下两者的共性和个性,从历史背景、意识形态以及翻译观角度对产生差异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静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18-20,36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与译学结合的产物。分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女性主义干预性翻译强调女性主义译者如何操纵语言干涉意义的生产以影响目的语文化。在翻译策略上,女性主义译者要求对翻译文本进行以女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干涉和改写。本文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张玲的翻译作品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张玲在其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女性主义翻译干涉方式。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女权运动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主义者率先将性别引入到翻译主体性研究领域,使翻译研究从文本内转向文本外,这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自此翻译研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文章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及其对传统译论的解构,指出了女性主义译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李晨 《文教资料》2011,(7):29-30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观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量翻译中文化性别差异、语言性别差异及性别意识差异等,将会给翻译研究带来全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 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10.
郑川 《海外英语》2013,(16):147-15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翻译研究者才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该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MrsDalloway的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女性主义文本过程中的女性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语言成为当代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有一定的影响。论述女权主义语言,美国女权主义语言,我国女权主义语言及中美女权主义语言之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三个叛逆的女性——《静静的顿河》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 ,《静静的顿河》仍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作品 ,但令人惊异的是 ,在这部颂扬男性力量的英雄史诗中 ,作者竟创造了三个反叛男性中心的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和达丽亚。虽然未必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但这三个女性叛逆反抗男性压迫的行动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赋予了《静静的顿河》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者认为,科学并不是价值中立和性别无涉的,科学史中蕴含着性别密码,近现代科学负载着男性价值和男性品质,这导致了千百年来女性在科学中的相对缺席。科学史是一部充满男性中心主义的历史,必须通过勘误与修正,重构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真实图景。女性主义的这种观点丰富了科学史,为科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但是,由于过于强调其特有的女性主义立场和原则而忽视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规律性,女性主义科学史观也受到了学界的批评与诘问。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译界对“翻译”的指称争议较大,究其根源在于该词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本文反思了翻译界对翻译一词的使用,从语义、翻译本体、翻译研究本体、翻译学科和翻译研究走向五个层面澄清了翻译领域对于翻译范畴的模糊认识,对争议较大的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给出了重新的界定,对翻译学科的已有定位进行了新的审视,对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了剖析,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如下过程:古典主义知识论指导下的传统翻译研究,认识论指导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研究,语言本体论指导下的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以及现代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下的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建构主义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动态的、适应翻译灵活多变特性的社会交往理论,其对于在翻译各个主体间达成共识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它普遍存在于知识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国译论的构建作为一种知识生产行为自然也难逃其影响。对西方译论的盲目崇拜和对古代译论的追捧是汉学主义在中国译论构建中的主要体现。这两种行为一时间给中国译论的构建带来了虚假的繁荣,但是从长远而言,这种繁荣无法持续,并将彻底消解中国译论。因此,在中国译论构建中解构汉学主义势在必行。基于翻译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中国译论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解放出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拓宽了视野,开拓了领域。然而文化转向后期所呈现出的无所不包的研究倾向使得其研究缺乏重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科边界和学科独立性日益模糊,翻译研究本体面临被替换的危机。本文通过对文化转向的哲学渊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反思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学派研究,探讨当今翻译研究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8.
作者针对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多层次的研究导致译学研究界限模糊,总是依附于其他学科,未能形成全面独立的学科体系,翻译研究本体与偏体之争等问题,正本清源,对翻译研究中的翻译标准、翻译方法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翻译研究应以此为基础构成译学研究本体,继而提出翻译研究的基本理论应以此为依托,论述了此构架各要素间本质性的联系,从而解答了翻译本体研究应涉及什么内容的问题。最后作者还就翻译理论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翻译理论体系应由涉及翻译的本体、翻译的本体研究和合理的指导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9.
余鸿 《海外英语》2011,(8):234-235
翻译单位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翻译单位的存在是无庸质疑的,但其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该文回顾了以句子层为基本翻译单位,即以小句,句子和超句单位为基本翻译单位的观点,着重对以句子为最小翻译单位的观点作出分析,并举例说明了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鸿凡  曾薇薇 《海外英语》2011,(10):234-235,24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西方译学巨匠,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纵学派和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打破了传统的译学研究范畴,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该文论述勒菲弗尔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并指出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