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大公报>从1902年至1912年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倡办"新式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大公报>强调体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强化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发展进行回顾.体育测量评价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的运用,新中国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我国<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逐渐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易经>、<尚书>和<诗经>3部形成于前轴心期的典籍,认为体现在<尚书>、<诗经>和<易经>3部典籍中的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在当代中国人的体育生活中仍然能强烈地体现这些影响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徐一冰先生是我国近代旱期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创办了<体育界>和<体育杂志>这两本中国最早的体育刊物,本文运用体育传播学的理论进行阐述,对徐一冰先生为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贡献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天地广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文化工作繁荣发展,体育文化工作由初期较单纯的体育史学研究,逐步扩展为对体育管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经济等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全面关注与研究;密切配合国家与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文博展览、立足于国家体育基础资料建设的体育档案工作和<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着力促进学术交流的体育文化学术工作和<体育文化导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积极从事中国体育文化走出去的体育文化宣教工作等取得显著成绩,影响不断扩大.体育文化天地广阔,未来的体育文化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努力打造高素质的体育文化队伍等,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若干部<体育原理>为切入点,论述了美国的威廉姆斯、麦克乐和中国的宋君复、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人的体育思想,说明我国近代体育科学发展中美国体育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7.
胡说体育文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体育的"学",是文化.从<体育学通讯>到<体育学刊>,是传播文化载体;<体育学刊>现在已经出版100期了,表明它承载体育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8.
《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公报》是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在其发展的辉煌时期,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对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体育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体育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有两个事件,一个是作为主角参与了20世纪30年代体育界开展的“土”“洋”体育之论争,另一个是发起和推动了战时中国的滑翔运动。本文对前者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综述法在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改革背景、新<课标>的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对新<课标>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评述探讨了高校体育改革中的观念问题、课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与体育>(Globalization and sport,Richard Giulianotti&Roland Robertson)一书于2009年由英国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出版.本文为该书一主要篇章.该章分析了职业体育、赞助、媒体以及消费文化这四要素对于体育实现全球化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从19世纪末期开始,现代体育从发源地英国遍及全球可谓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20世纪,美国的体育商业理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方,美式体育为体育的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世纪末,体育的性质彻底地改变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全球对财富追逐的体现、媒体交流的工具、消费文化的代表.随着体育进一步加速其全球化步伐,体育的功能将发生彻底改变,同时,伴随着媒体和商业对体育的不断需求,体育的商业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林笑峰先生于1979年9月17日在<体育报>发表了<世界体育科学化的动向和我们的新使命>一文,指出了科学体育的内涵和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其中用科学指导研究如何使人体更加完美健康、竞技与体育同步进行等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行<体育法>关于体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即营利性体育组织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并未在该法中确立.这种缺陷源于<体育法>立法时社会关系发展并未成熟及社会认识水平有限.而在<体育法>颁行之后,国家体育行政机关等对营利性体育组织有一定认识并逐步探索规制方式.<体育法>修改时应补充和完善体育法律关系主体即营利性体育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最少要订两份专业杂志,我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订了<体育教学>,当时<体育教学>还是双月刊.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分析研究,明晰其课程理念,解读其精神内涵,探究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策略,为推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仲裁的程序建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体育仲裁的程序设计,既要遵守<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又要适应解决体育纠纷的特殊要求,要体现公正和效益的基本价值.在立法体例上可以借鉴国际体育仲裁的基本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但也要符合中国国情.特别程序适用用尽内部救济原则,调解应为普通程序的前置程序.体育仲裁的期限设定应普遍短于<仲裁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从提倡到保障:新中国体育权利立法的发展与期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的权利.新中国建立以来,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倡国民体育的条款,到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对保障公民健身权利的明确,呈现出我国公民的体育权利在国家法治进程中不断进步的历史足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民众健康不断创立法治保障的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权事业及其立法的发展,公民的体育权利逐渐成为我国公民权利体系的重要内容,最终以明确的法律语言宣示了公民的体育权利,将公民体育权利的法治保障发展到新的境界.而迈向体育强国,则需要进一步依法实现广大公民对体育权利更加充分普遍而真实的享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社会化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竞技体育的全球盛会,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毋庸讳言的.中国面对竞技体育带来的体育事业发展契机,如何发挥竞技体育既有成就的作用,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让体育真正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不得不反思的问题.本文着眼于此,在反思中国体育社会化进程中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后,基于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互动的视角,解读体育社会化的内涵,阐述中国体育社会化进程的未来走向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从联邦政府层面,管窥美国大众体育管理方式:美国联邦政府主要有12个部门参与管理体育事务,8个部门与大众体育相关,其中6个部门负责修建与维护公共运动休闲场地设施,1个部门(卫生与公共事业部)制定大众健康政策和体育活动评价标准,1个部门(总统体育与体育委员会)属专家咨询机构.研究认为: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在运动体闲场地的建造与维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众休闲运动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场地设施.然而,其固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使得联邦政府制定的大众健康政策对州政府缺乏强制力,制约了<健康公民2000>、<健康公民2010)制定的大众体育目标的实现.美国联邦政府对大众体育的管理方式,给了我国大众体育管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新世纪,全国各高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都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形成了现在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并存的现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并列型体育课程模式,二段型体育课程模式,全选型体育课程模式,俱乐部型体育课程模式.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对比分析有利于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背景下,研究结合广西与东盟体育文化交流的实际,提出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完善支持体系强化服务意识,优化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体育文化产业创新,提高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充分利用已有的国际交流平台,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开发体育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对<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编制工作有积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