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缩合剂,加热回流合成苯甲酸乙酯,并考察了催化剂、缩合剂、酸醇比和反应时间对苯甲酸乙酯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业条件为:苯甲酸、乙醇和4-二甲氨基吡啶的物质量之比为1:3:0.08:1.2,并加热回流3小时。  相似文献   

2.
以98%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合成双酚芴进行研究,分别对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酚酮摩尔比等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浓硫酸催化合成双酚芴,最优条件下双酚芴的反应收率98.20%。制备双酚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酚酮摩尔比6: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h,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8.5mL/0.333mol芴酮,助催化剂β-巯基丙酸用量为0.25mL/0.333mol芴酮。  相似文献   

3.
扼要介绍了钅翁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扼要介绍了Weng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廉价的催化剂代替昂贵的金属,低成本的一氧化碳代替氢气乃至光气,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综述了非金属硒在含碳、氮、氧、硫类有机化合物中的催化羰基化反应,以及在Se/CO/H2O体系中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高选择性还原反应,介绍了近期的一些新进展.催化剂量的硒在温和条件下,即可活化一氧化碳而直接进行羰基化和还原反应,特别是发展了将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羰基化与胺的氧化羰基化相结合,合成一系列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学品.催化剂硒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反应过程相转移的特性,兼具了多相催化与均相催化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相转移概念中的典型实例.硒催化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转化率高,反应选择性专一,原子经济性高,对环境友好,且可部分替代光气合成法.  相似文献   

6.
以改性镍钼作催化剂催化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和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水杨酸酯。在一定条件下,酸醇物质的量比为:n(C_7H_6O_3:n_((ROH))=1:1.5,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110—130℃),反应时间4.5h,酯回收率达98%。  相似文献   

7.
尝试了用微波作为热源使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的方法,并且对微波下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正交设计实验,从中选择出了测定的优化条件,取得满意的测定效果.与传统的用电炉作为热源的方法相对比,用微波作热源具有速度快、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合成为主题,综述了近年来微波辐射技术在酯化反应应用中的新进展,由于微波辐射的运用,酯化反应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效率和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及硫酸对沸石进行活化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微波辐射时间、硫酸浓度、硫酸反应时间、硫酸与沸石的固液比对改性后沸石吸附去除水中硫化物效果的影响,并用改性后的沸石处理了生活污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微波及硫酸改性后沸石大大提高吸附水中硫化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甲壳质负载四氯化锡做催化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考察了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酸醇比1︰3.5,催化剂用量1.2g,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为2.5h,酯化率最高达81%。并对催化剂重复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固化疏浚土在氯化钠侵蚀环境下的工程特性,以上海市南汇东滩某吹填场地的黏质粉土为试验土料,掺入自制固化剂制备固化疏浚土试块,进行氯化钠浸泡试验,研究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和浸泡龄期对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拍摄试块表面微观结构照片;采用Image-Pro Plus (IPP)图像处理技术结合MATLAB分析程序得到与颗粒和孔隙相关的微观结构参数;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分形维数和抗压强度三者之间的宏微观关联。结果表明:试块的抗压强度随着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和浸泡龄期的增长而增长;氯化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会引起分形维数的变化,进一步影响试块的宏观抗压强度,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定量关联。  相似文献   

12.
生活污水中约 80% 的氨氮来自尿液,收集尿液并脱氮处理可极大减轻生活污水处理负荷.本实验用Ti/RuO2-TiO2 电极作为阳极,不锈钢板作为阴极,在有机玻璃电解槽中研究考察电流密度(20~100 mA/cm2)、储存尿液初始 pH(9~12) 以及 NaCl 投加量(4~16 g/L) 对储存尿液(250 mL)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氮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 80 mA/cm2, 初始 pH 在 11 左右,NaCl 投加量为 8 g/L,电解时间达到 270 min.在此最优化条件下,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91.83%和88.34%;处理 1 L 尿液消耗 0.311 kW·h 电能.可见,该方法具有快速、低能耗、高效优点,在源分离尿液氮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盐法、硅珠法、改进的经典酚抽提法三种方法提取人血凝块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的纯度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硅珠法提取时间快,所提取的DNA含量高;经典酚抽提法操作过程简单,但用有机溶剂提取,污染比较严重;高盐法提取要用大量的血凝块,且提取的DNA含量很不稳定.因此,硅珠法是提取人血凝块DNA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装置和催化剂两个方面,对师专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酸乙酯的制备进行改进,重点研究以冰乙酸和95%乙醇为原料,一水合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果表明,酯化的优化条件为乙酸:乙醇:一水合硫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65:0.072,反应时间30min,产率达64.1%。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加快水合物的形成和提高水合物的储气质量。在水合物形成体系实验中,添加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结果发现,合成天然气 (甲烷、乙烷和丙烷的摩尔分数分别为 92.0 5 %、4.96%和 2.99% )在无搅拌 (即静止 )的系统中可快速形成,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水合物的储气能力。对水合物储气而言,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的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使水合物的储气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活性剂分子长碳链相互缠绕折叠形成若干微电场 ,带异性电荷的染料分子被吸附 ,使溶液吸收光谱红移。本研究利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 (MPASC)技术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染料夜蓝 (NB)结合反应为例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 ,结果表明二者的作用实质上是表面活性剂缠绕大分子内微电场对NB的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本报告测定了SDBS与NB结合产物性质 ,如结合比、单体摩尔吸光系数值等 ,而且定量分析了实际样品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回收率 97.9% ,RSD <3.1%。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铁钠盐与叶绿素亚铁钠盐在生产制备中易受皂化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铁代处理时间,离子浓度等的影响。因此,我们对皂化和铁代条件进行筛选并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5%NaOH溶液,在60℃加热60min皂化完全,Fe^3+离子在酸化PH为3.0,铁代温度为60℃,铁代时间为60min,Fe^3+离子浓度为0.4mol/L时铁代最完全。Fe^3+离子在酸化PH为4.0,铁代温度为40℃,铁代时间为40min,Fe^3+离子浓度为0.5mol/L时铁代最完全。所得叶绿素铁钠盐与叶绿素亚铁钠盐在PH值为3-6时稳定性较好,对室内光、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氯化银沉淀提取金属银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碳酸盐与氯化银在高温下作用生成碳酸银 ,碳酸银分解得到金属银 ,从而提取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金属银 .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钾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钾对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阿司匹林具有良好催化作用。最佳实验条件:水杨酸0.029mol.水杨酸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75,碳酸钾用量为1.45mmol,反应时间30min,反应温度60℃,产率78.8%。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反应中,大多数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能完成,特别是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如反应温度、时间掌握不当,则副反应产物将占的比例较大,从而使产品产率降低。为此作者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来提高产率,并且与常规加热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微波加热有节省时间、节省能源、提取效率高、安全的优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