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把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纳入总体规划,抓好落实。要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为重点,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发展高中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以普及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全力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提高整体素质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建立经常性的教育援助制度;以督政、督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以提升县级职教中心内涵建设水平为重点,努力拓展其职教中心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17):100-101
城乡“共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农村教育必须积极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内涵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基础性”;以自然人文为资源,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乡土性”;以教育规律为准则,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引领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美国农村地区的公立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了"农村教育成就项目"(Rur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Program,简称REAP)。REAP是美国解决农村初等教育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REAP有三个特点: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是其根本价值所在;以农村环境为政策实施的着力点;以"联邦政府引领、地方政府灵活操作"为政策实施路径。基于对REAP内容和特点的分析,针对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优质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农村环境为农村教育政策的着重点;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秉承教育公平理念,重视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4.
伏凤龙 《中国教师》2011,(11):50-52
<正>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一代人的发展,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教育的全面性、均衡性角度去思考农村教育,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农村教育近年来出现了滑坡现象,主要表现为师生人数不稳定,教育成绩呈逐年下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和念书赔本现象,正在形成一个农村教育变革临界点;服务“三农”的国家农村教育政策指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要突破国内外已有的以强化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扩张的价值定位局限,确立以根据农村学生升学、务农、务工的分流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和服务“三农”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功能再造的价值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要发育为“农村课程”,以实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青少年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当在审视农村学校功能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教育来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以及农村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教育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是困扰中国农村三大难题之一。西部大开发给了农村教育从低层次单一性走向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全面发展的必要与可能,建议采取“在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战略取向”。农村教育告别“工具论”,走向“主体论”,其重要标志是看能否以“把教育公正与公平放在首位”作为教育发展价值的最大化;其科学方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前提是建立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必须以农为本.农村教育的伦理诉求应主要的体现在它的功能和价值取向上,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全面落后的现实,促进农村社会现代化,是农村教育最根本的伦理诉求.农村教育改造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改造,必须彻底消除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农村教育的为农性;必须彻底改变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现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必须加快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教育与农村社会相隔离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任务 :一是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 ,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目标 ;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为农民子女提供满意的教育 ;三是探索农村大教育为“三农”服务和转移劳动力的多种模式 ;四是注重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探求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实践和经验 ,阐明了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揭示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它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在一体化的思路中把农村教育定位为服务于城乡共同发展;由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的自由流动,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人口骤减、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农村劳动力技术结构变化等因素,都对农村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农村教育只有实现自身转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辅之以政策支持,来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探索教育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是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课题;以“科教兴农”为导向,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体,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的农村教育转轨,可以说是农村教育的一次变革,其实质就在于突破农村教育的传统模式,促进“教育—经济”的整体化。转轨的设想 1.教育产业化其一,教育具有生产力的属性。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也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非产业化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升学教育、应试教育。其二,教育的发展要以整个经济发展为基准并适当超前。其三,教育投资要有教育效益。要把教育当产业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群体社会融入、社会参与,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方案.以需求视域为视角,以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发现在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中存在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老年教育资源供需失衡、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延展性、缺乏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问题.对此,提出从扭转老年人的社会认知、渲染学习型社会;整合资源,深化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向"增权赋能"型转变;加强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来促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对农村教育逐渐重视,但政府财政性收入不足使农村教育投入捉襟见肘;城镇化下的农村教育正发生剧变,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仍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以岚县为例,提出治理贫困县农村教育的思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开展教育实验,积极探索穷县办优质教育的路子;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建设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重视城镇化给农村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探索出适合城镇化背景的农村教育道路;广纳贤才,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配备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公私并举,创设良好环境,积极鼓励和引导私人办学;校企合作,依托产业优势和本地文化为职业中学发展打开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教育观的内涵和要求,运用详实的统计数据,以大教育观为指引,对福建农村教育在城乡教育均衡、教育目标分层认识、教育功能发挥、教育教学改革、各种教育形式统筹协调发展以及教育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应正确认识农村教育功能,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内涵建设;应设置分阶段农村教育目标,改进教育内容;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督促各类教育形式和办学模式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保障体系等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5.
农村联合初级中学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日益显示出其非生态化甚至反生态化的倾向,如背离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生命力逐渐衰弱等。农村联合初中应瞄准农村发展目标,培养农村社会生态人生;关注教育方式的生态化;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生态化教育资源条件,以促进农村联合初中的生态化发展,提高其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借鉴国内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以山东新农村社区教育和农家书屋为切入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提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措施:多方合作共赢,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便捷服务网络,制定科学考核制度;构建实践型师资,传授实用性技术;把握农村社区需求,提供因地制宜服务。通过更新社区教育观念、充分依靠群众和利用好现有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等来发展好农村社区教育,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政府的缺位、不尽合理的公共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束缚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使其整体薄弱状况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我们必须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以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为重心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高度重视,在一系列农村教育政策的推动下,相关机构以多样化的农村教育专门发展项目为抓手,锐意进取,农村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教育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在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方面,从城乡教育二元发展走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在农村教育政策的目标建构上,在系统思维的引领下,追求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农村教育改革的路径方面,从早期鼓励"自下而上"的探索到新世纪以来更强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上下结合"的政策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农的不断进步,龙江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从最初学校内部的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教育内部的普教、职教、成教三统筹,发展到教育外部的农科教统筹结合,并逐步完善了结合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从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实施中,再次看到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前景。一、明确了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内容 1.发展规划方面统筹。把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去;把科技部门以推广科技成果为重点的“星火计划”,教育部门的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燎原计划”与农业部门的以增产增收为重点的“丰收计划”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计划,进行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和功能延展提供了方向;农村职业教育以培养服务“三农”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一、二、三产融合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内容,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教育目的,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功能定位模糊、人才培养适配性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体系不全、人才评价标准不明、共生环境保障不力等六大共生发展困境。需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村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校村命运共同体,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相增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