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育研究》2016,(6):37-43
大学和中小学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大学和中小学合作是在教师教育实践转向的背景下,为应对各自"生存危机"和"文化需求"所共同选择的一种发展和交往模式。"大学——中小学"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双方价值取向、形成基础、运行模式和生存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在"交汇"处形成边界博弈的状态。本文通过对边界内涵的掌握和理解,对"大学——中小学"边界博弈程度水平的阐述,将边界博弈关系构成分为规避、冲突、依附、协作四种模式,并试图探寻"大学——中小学"边界博弈的实质所在,以期保证"大学——中小学"两者结合的运行方式和结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以大学为本的教师培养方式和以中小学岗位为本的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发展,实现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地方大学与中小学虽然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但大多数的合作还处在"协同合伙"的低层面上,合作对于大学教师教育和中小学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出实质的推动作用。地方大学与中小学要从"协同合伙"走向"共同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达成思想共识,健全组织机构,拓展合作领域,建设共同的组织文化和加大地方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经费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与大学的学习模式存在差异.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后,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需要从中小学学习模式转换到大学学习模式,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固化在中小学阶段,采用中小学的学习模式应对大学学业.根据经济演化理论的观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形成了学习"惯例",使其会按照中小学阶段的惯例进行大学的学习.如果大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前沿的学术研究为主,注重研究性、思想性等。中小学文化主要是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注重实践性和日常性。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合作存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现象,二者在客观上存在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现象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互补互惠的条件。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需构建共同的组织文化、促进制度文化的融合、构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平等的话语权,以实现大学"研究型文化"与中小学"教学型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变革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倍受重视.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则少有人关心。由于中小学教育实践的丰富和复杂,来自不同背景的合作者之间的沟通事实上非常困难,人的改变过程复杂而充满变数,合作的教育变革中的大学教师应谋求"扩展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此类变革的要求。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育变革内在的复杂性,要求作为合作伙伴的大学教师也要谋求"扩展的专业发展"。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个包括教育背景知识、中小学课程知识、教育变革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等七项内容的"扩展的专业发展"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将试行"双导师制"。在此项工作试点期间,将有100名基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给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上课。据了解,"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地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但是这些学校都建立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事实上,急需快速发展和各种教育资源支持的恰恰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如何建设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我们须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共同发展、互惠双赢;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新途径;完善支持性政策与制度,使大学与农村中小学合作步入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范奇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55-62
终身教职制度适用美国教育全领域,但大学和中小学终身教职保障的侧重点不同,以美国宪法第一与第十四修正案为据形成基于"言论自由"和"正当程序"的双重权利逻辑.在大学领域,言论自由保护范式并不成功,学术自由在权利范围、强度和内容上受限,大学终身教职的权利标准面临重塑危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当程序是终身教职的权利核心,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进程引发了一场废除终身教职及正当程序制度的宪法诉讼,以实质正当程序有序推进中小学终身教职改革成为紧迫任务."言论"和"程序"二分法考察为重新认识不同领域的终身教职逻辑基础及制度分类改革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持续进行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大学与中小学由分离的、异质性的两类组织发展为有共同目标的、双向成长的合作共同体,其生发机制是:以价值认同和互利共生为根本动力;以中小学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者丰厚的理论储备为基本前提;中小学教师需要理论先导、大学理论研究者需要实践反哺是根本动机;在理论与实践的建构中实现"双向成长"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古德莱德和霍姆斯小组的解释框架,提出了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和目标,并结合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实现"共同发展"的背景与问题,提出了达成思想共识、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合作领域、建设共同的组织文化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等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对传统的"大学主导型"教育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新模式,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活动交互出现,课程安排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探讨和分析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教育实习模式的产生背景与特点,对我国教育实习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过程中,参与各方通过"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创设教师教育共同体,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欠缺、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相脱节等问题,实现了大学和中小学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做大学教师有一个优势,是比中小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有人不以为然。我都能猜测出他们不以为然的原因多半是我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小学教师每天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学。那我只能说,他们的不以为然完全是感觉主义认识论肤浅的表现。如果他们的认识具有可靠性,那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就是个糊涂虫。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中小学(U-S)文化互动的理想追求是共创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演变,终因有着共同的事业而走向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文化共性在于: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变革时代都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从差异看,大学更类似共同体,而中小学更像社会组织。大学文化以知识创新和思想批判为基调,中小学文化则以实践为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明年将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首次引入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也能像大学教师一样评上"教授"了。我觉得,这一举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或者说,它对于中小学教师这个群体的意义大于对教师个体的意义。它的象征意义在于,给予了基础教育在学术性、专业性上的高度认可。比如,一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他的专业并不是数学,而是数学教育。那么,现在一个在中小学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和在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专家在最高技术职称上平等了。这等于认同了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动因、经验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社会变革所引起的教育在研究范式、教师教育、学校教育、大学功能诸方面的变革,使得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伙伴协作近30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差异成为双方协作的重要基础和资源,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是平等、互惠、互信、共同实践的协作。伙伴协作促进了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双方学校功能的建设、构建了新型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支持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性校本研修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实践模式.PDS通过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使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结合PDS模式给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走向,构建了支持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性校本研修模式.通过PDS模式,旨在以大学带动中小学,进而结合中小学所在区域的校本研修及同侪互济(Peer Coaching),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吕晨  杨堃  高洪利 《科教导刊》2019,(10):14-16
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追根究底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本文在分析了大学教学的特点后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成为指导大学教育的有效理论。本文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不仅适合大学教育,而且通过对比中小学的"通识教育"与大学的"学科教育",创新性的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教育进行了匹配研究,并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师生角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在中国内地,正在由个体行为逐渐转向有组织的团队行为和地区行为,上海有的地区已经开始通过协议的形式尝试建立大学与本地学校的合作发展机制。但是总体而言,大学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尚未成为多数学校发展的常态,因为合作的经验和政策瓶颈还没有完全突破。从1998年"跃进学校计划"开始,香港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探索已近十年,本期刊登的四篇文章,从政策、机制、项目实施以及合作个案几个角度描绘了香港地区的实践和经验,可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二三十年,中小学逐渐沦落为大学的阴影与附庸,上小学是为了上中学,上中学是为了上大学,大学成为实际的教育目的,也成为衡量中小学的标准。这样,中小学教师就被拉到浅薄与平庸的路上。而一些中小学教师也往往放弃自己的权利与伦理立场,忘记自己的贵族原型,他们也甘于浅薄与平庸。社会的证明和反面的冲击,才能使世人意识到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深度与身份之尊荣。中小学开启人与文字的灵性和生命的激荡"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