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文《象群和人》中母亲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孩子的父亲是因车祸没有一辆车肯送他去医院耽误了医治时间而死亡的。这一事实,无论在孩子、孩子的母亲还是常人看来都会愤愤不平的。孩子看到电视中群象救助陷入困境中的小象,触景生情,发出“大象真好”、“可是人不好,人坏”这样的感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尽管孩子的母亲两年来一想到自己丈夫的不幸,对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那些人耿耿于怀,但面对孩子稚嫩的脸庞,母亲的回答却充满智慧、蕴含哲理。首先母亲把人与某些动物和禽类作了一下比较,指出人有时的确不如它们,这是人类的弱点,应该感到惭愧。…  相似文献   

2.
《丑石》是我国青年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优秀散文。作品精心刻画了丑石的生动艺术形象,热情颂扬了丑石的实实在在的本质美,和“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精神,同时揭示了  相似文献   

3.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小品,巧谩譬喻,深入浅出,风趣活泼,且富有哲理,往往具有激励读奋发向上的力量。《古井》这篇不足四百字的小品,以井喻人,表达了处世待人的基本态度,言约意丰,隽永警辟,读采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5.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4]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仅是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和思想深邃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光辉论著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正>信心不足,会使人把自己约束在昨天的生活模式之中,不敢轻易尝试突破现状的努力,过着没有明天、没有希望的日子。《自信》中自卑忧郁的黑人小孩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如果静心想想,就不难发现,在对待学习、树立理想、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时,我们何尝不是"黑人小孩"呢?  相似文献   

8.
诗人冯至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十四行诗被人称为“哲理诗”。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与大自然中提炼、挖掘出内在的哲理;特别注重从宇宙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一层面来思考,形成普遍、超越的人类经验和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并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次;同时,冯诗的哲理性不仅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更具有深厚的东方哲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野草》具有丰富的现代体验与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命的沉沦,此在的时间性和现代性的幻灭感。诗人是在向死而生中走上在思之途的。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散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结构精巧,是一篇难得的散文精品。文章记叙作者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自己的文章得到了好评,但觉得还能写得更好,只是还“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这时,作者有幸结识了罗丹,从他身上得到了宝贵的启示,“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这是干好一切事业的普遍规律。作品借艺术家的生活轶事来表现人生哲理和艺术真谛,用艺术的慧眼和独到的思想对所写的内容作哲理的升华。作者为我们…  相似文献   

11.
《日子》的作者杏林子,原名刘侠,祖籍陕西省扶阳。台湾著名青年作家。本文是一篇极具思想分量的作品。篇末一句“人在红尘,心在青山”点明主旨: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世界上的人,只要避开尘世的喧嚣,摒弃熏心的欲望,投入自然的怀抱;只要胸怀一份真感情,敞开明净如镜的胸襟,寻求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扫描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而被贬永州,至元和十年(815)才被召回京城。然刚至长安,柳宗元即遭  相似文献   

13.
《泰坦尼克号》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灾难片,从悲剧角度而言,其内蕴呈现出多层面、立体化的特色,本文从海难、爱情、人性、阶级性、忧患意识及影片蕴含的生命哲学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好人坏人 上小学的儿子合上书本.向爸爸提出一个问题:“爸爸,什么叫好人?什么叫坏人呢?” 爸爸想了一下,说:“我先给你讲几个故事,讲完后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5.
《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任周至县尉时写的一首讽谕诗。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诗写一位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丈夫送饭送水。青壮年农民在南  相似文献   

16.
《观刈麦》是白居易早期任周至县尉时写的一首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诗写一位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丈夫送饭送水。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顾得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展现了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场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  相似文献   

17.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洛阳人,一生未仕隐居汝、颍水边。擅山水画,工诗。刘方平是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知名诗人.喜咏物写景之作.绝句尤最擅长,以写闺怨、相思者为多,语言清丽.想象微妙.婉而有致,在当时独具一格。《月夜》这首绝句颇能显示其诗风.读后令人心醉。  相似文献   

18.
雨和瓦 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的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矫饰的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凭郁积在屋檐上的雨水以其惯性滴落在窗门外.小心翼翼的.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的《断章》用纯熟的技巧将大千世界中捕捉的小情景进行内心的扩张和诠释,让人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致的哲理和禅机。  相似文献   

20.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①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