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晋文化所展现出的风采与成就,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魏晋文化中的"文学自觉"的形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乱世的造就、思想的解放、文学的独立、领导者的作用、寒士的不平等方面对魏晋文化中"文学自觉"的成因进行探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学的自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的自觉、观念的自觉和批评的自觉。在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学创作的自觉。而学创作的自觉,仅仅是学自觉必须的一种条件而已。学创作的自觉,是学观念的自觉和学批评的自觉的前提条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说法,事实上则难将创作的自觉和观念的自觉截然分出先后。学观念的自觉应具备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一是思想观念的解放,二是学作品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到了魏晋时期自觉性和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其最显著的标志是自觉的审美化追求。表现为文学创作内容的抒情性、叙事性和个性化以及创作形式技巧的美学化、艺术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回顾文学发展的历史,先秦时期,“文学”的含义包括文章与博学。汉代起已经孕育了文学的自觉因素,这些文学因素经过不断的累积,在汉末魏初时跃升为一种特征鲜明的综合性进步——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学自觉"的肇始期已有诸多论述,有"西汉说"、"宋齐说"、"建安说"等。究其原因无非是各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有差异以及对"自觉"概念互不认同,自觉标准存在异议,自然出现了关于"文学自觉"的百家争鸣现象。本文拟以"文学本质"和"自觉"为纲探究"文学自觉"形成的时代流变,认为"文学自觉"在西汉初露端倪,魏晋稳步发展,南北朝趋于兴盛,隋唐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文坛无论是文学创作,理论评价,还是文学史的重新审视,都体现了开放、兼容、客观、理性的当代意识。中国古代文学中过多的政治意味日渐消退,学术研究的氛围则日益浓重,很多过去与时代主流意识相左的作品和评论又以本真面目在文学史中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当代“人”与“文”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期是家族文学自觉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分支自觉建构的开始。这种自觉建构主要表现为重情、善变、尚雅、崇文的家族文学思想逐渐清晰,家族文学创作内容逐渐类型化,并表现为四大主题:述德、训诫、亲情与家族日常生活。家族文学活动丰富多样,对提高家族文学名声、展示家族文学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游仙文学在秦汉是宗教诉或政治的附庸,它在魏晋六朝的崛起,一般认为是受到同时兴起的道道的影响,但实际上与以汉末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契机的文学的自觉有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伤上表现人的主题,追求美的创造,从而汇入到当时的主流文学中。  相似文献   

12.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构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纯文学理论的引入,鲁迅的"文学自觉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和被接受的,但纯文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并不完全相符,致使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研究者不得不或明或暗地强调"文学自觉"中"文学"的概念,而对"文学"理解的多样性使得"文学自觉"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文学自觉说"研究的误区在于混淆了文学史意义上"文学"和文学研究意义上的"文学",以至于在"文学自觉"的问题上学界长期以来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晋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文学特征与之前之后的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后世论者或着眼于传统诗教,或着眼于艺术形式,褒贬不一、论说纷纭。从其与前后文学的比较看,其总体特征在崇文、重情、求美、尚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自觉是随着文学的发展与兴盛,从文学群体、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批评等方面渗透出的一种成熟表现。在观照古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就是正史史臣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对个别作家乃至一代文风的记述与评价。在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史臣记述南朝文学的各种兴盛表现时,意见详细而具体,评价亦趋全面而完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一个显著的成熟化、明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魏晋六朝文学尚“清”成因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六朝学审美价值取向明显尚清。魏晋以来的谈玄风气盛行促成了魏晋六朝学尚“清”审美价值取向形成;魏晋以来士人们人的觉醒意识表现为对个体仪表风神“清”趣的崇尚,对“清”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影响到学领域形成尚“清”的审美价值取向;佛教传入对士人心态情趣的影响亦带来学创作中的清美好尚。建安迄于正始时期学主要表现为清峻、清简;西晋学崇尚清丽、清华;东晋时期学偏向于清淡、清雅,而南朝学最终走向清绮、清丽。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魏晋书法以其特有的线条韵律和布局之中的圆润和谐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也奠定了书法“尚韵”的传统.在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魏晋时期的众多书家也分别有自己鲜明的艺术创作主张,书法的审美性突出,书法逐渐走向自觉期,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19.
黄漫玲 《教师》2010,(26):108-108
关于“文学自觉说”的讨论自鲁迅先生的“魏晋文学自觉说”伊始,各家的争论甚是热闹。本文介绍其中的典型,从“文学自觉”的初始性及其过程性、可逆反性,以及回归文学的诗意本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自觉”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序的产生,意味着创作意识的自觉,而文学作品序的大量创作,则意味着文学的自觉。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创作了大量的序,其序体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不仅构成了他散文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魏晋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