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对于信息技术认识的误区,认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观念和技术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科教学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结构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以及教师综合教育技术能力的欠缺和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缺乏。因此,教师不但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在实践中要重视反思总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整合的模式方面,可以尝试以学科课程学习为主,信息技术课程为辅;以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为主,其它学科课程为辅;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等几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整合的平台;重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大力提高教师整合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等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要义,要把握教学技术与媒体的应用,更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有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必须整合在一起。教育要适应全球技术的革命,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的优势特点.从多角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陈婷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33-36,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追求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最终价值诉求。文章通过文献分析、要素分析和逻辑思考认为,研究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质量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提高整合主体——教师的质量意识。整合要有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整合过程要确立追求质量为目标的目的观;要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职能、角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教育要适应全球技术的革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合是其必然,而整合的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教师的素质关系到课程整合的成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9.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哲学意义探讨,无疑可以加深教师的理论认识,从而提升现实价值.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整合根本上是信息技术与教育之根本——人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而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从剥离异化走向“合璧”.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必须的第一位的,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整合信息技术,而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使用或“亦步亦趋”.在教育教学实践,绝不是教师退居为幕后工作者而变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汇演,教师要通过主体意识和本质力量的建构,将信息技术转为自身独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技术,重新走上教育教学实践的舞台,让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的“合璧之魅”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主体针对性偏离、对新课程教学目标认识不全面、采取的整合方法不恰当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应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采取专业化的示范引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和教学改革创新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回归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