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圈湖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圈湖油田为低孔低渗的储层,裂缝的发育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成像观测,对裂缝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并对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牛圈湖油田二叠系储层裂缝特征以网状裂缝为主,显裂缝少见;裂缝发育与构造和成岩作用以及岩性、岩层厚度、岩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压汞等技术方法,分析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划分储层类型。结果表明,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有效储层以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以中——小孔隙、细——微喉道为主,喉道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广安地区须六段储层岩石学特征以中~粗粒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须六段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主要的储集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亦存在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储层主要是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根本,构造作用是条件,成岩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七里村油田G6井区长6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宏观物性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G6井区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喉类型主要有大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这些孔隙结构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水敏效应对低渗砂岩储层电阻率的影响机理,以新立油田为例,通过CT扫描图像建立三维立体重构,并与岩心渗透率比值随矿化度变化曲线相结合,利用黏土矿物成分、储层孔喉类型、孔隙半径分布等,从微观层面探究水敏效应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立油田岩石电阻率变化规律实验中,高矿化度注入水条件下曲线呈“L”型;低矿化度注入水条件下呈“U”型,水敏效应造成了低矿化度注入水条件下其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在加入水敏保护剂后曲线下降趋势相较于之前有所改善,但无法完全恢复至初始状态。且通过孔隙半径分布图像变化可知,水敏效应对岩心孔隙半径分布影响较大,新立油田在以后的注水开发工作中可通过加入水敏保护剂或控制注入水矿化度低于临界矿化度来降低水敏效应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纵向储集体贯通的井往往能实现高产。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经历多期岩溶、构造等作用而变得十分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对于开发而言,亟需寻求创新而有效的识别方法明确研究区储层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模。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常规测井资料,针对划分出的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轻质)、溶孔-孔隙型(轻质)、裂缝-孔隙型(重质)、溶孔-孔隙型(重质)及孤立型孔缝6种储集空间类型,运用最大似然机器智能学习算法进行测井定量识别,样本的回判率为93.9%,识别结果与岩心观察结果平均吻合率为86.1%,表明该方法针对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定量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认为,下白垩统致密储层主要为含泥质隐晶灰岩、隐晶灰岩、灰质泥岩、隐晶白云岩及泥页岩;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等-好烃源岩;下白垩统致密储层发育厚度较大,裂缝较发育,可作为油气自生自储的储层。  相似文献   

8.
对研究区浅层长2储层的精细研究,对于浅层储层油气潜力评价至关重要.利用钻井岩心观察、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样品物性分析和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对储层展开精细评价研究.(1)储层岩性组成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高岭石、绿泥石、水云母.(2)延长组长2平均孔隙度14. 51%,平均渗透率5. 01 mD.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 5~30 mD.(3)通过鉴定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中以长石溶孔最发育,长2为5. 99%,延长组浅层长2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细喉为主.(4)研究区共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建议目标区8个,总面积24. 76 km~2.  相似文献   

9.
渤海稠油L油田属于特超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初期采用蒸汽吞吐开采,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特征,易发生黏土膨胀,导致注汽困难。针对L油田首轮次注汽问题,开展耐高温黏土稳定剂性能评价、机理研究、机理表征及应用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黏土体系作用后,中和黏土矿物表面负电荷,使得黏土矿物吸附于岩石表面,有效抑制黏土膨胀;PP-1体系防膨效果较好,1.5%浓度降黏率达90%以上;现场采用前置段塞注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Biot理论和White斑状饱和模型,首先构建黏弹性孔隙介质模型,并推导出弹性参数与岩石属性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通过3种含气砂岩储层模型,模拟地震波入射黏弹性孔隙介质反射界面处振幅随频率和入射角的响应变化,研究黏声以及黏弹性介质反射界面处精确的反射及透射系数随入射角和频率变化的关系,分析地震波在黏弹性孔隙介质中传播特征,研究地震波在传播时振幅随入射角和频率变化的理论响应关系;最后针对裂缝型储层,通过不同裂缝柔度的模拟,分析裂缝发育对反射系数产生的影响,以及弹性各向异性和频散的双重作用下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