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鑫 《华章》2013,(13)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作品既保留了新的“哈尔滨白银时代”的文学特征,又可有深刻的中国烙印.它以坚强刚毅的崇尚意.志的鲜明个性、地域色彩、思乡情结,以及民族风格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以伟岸宽厚的身心来关照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文化,也深深地感染着他们.他们凭借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了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反映的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既具有俄罗斯文学特征,又刻有深深的中国烙印,这是其他文学缺少的独特性,它本身既是特殊时期、特殊领地的文学现象,也是文学全球化的标志性产物,即跨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初,哈尔滨的一个早市上,多了一对高鼻梁、蓝眼睛,讲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话的俄罗斯父子,他们在吆喝着卖馅饼。父亲——俄罗斯侨民沙克金是哈尔滨一家汽车修配厂的老板,拥有百万资产。那他为什么还要和儿子一道,起早贪黑地挣这点“小钱”呢?原来,这是沙克金在对儿子实施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醒悟:不能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继续溺爱儿子了今年58岁的沙克金祖籍俄罗斯,出生在哈尔滨。20多岁时,沙克金已熟练掌握了烹饪和维修汽车等多种技术。后来,他与同样生在哈尔滨的俄罗斯籍妻子相识相爱。妻子先为沙克金生了个漂亮的女儿,1980年,儿子穆…  相似文献   

4.
在俄罗斯对俄苏侨民文学第二浪潮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兴趣已经兴起,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第二浪潮代表诗人克连诺夫斯基和叶拉的诗作的共性在于:对公民、社会和“永恒”主题的表现,对哲学、宗教的深刻认识,对世界的悲剧性体验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第二浪潮诗人不仅保留了俄罗斯文学的精华,而且为其增添了风格独特的美学财富  相似文献   

5.
赞文或者说颂赞在古代文学史上由来已久,较为熟知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独特运用的"太史公曰"的评论性赞文。文人对先贤之鸿鹄巨作进行品评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项传统,由此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品评文学。《列仙传》作为一部重要的道教辅释小说,在道教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六朝时期,文人们对之欣赏的较多,对其文本的赞文或诗评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形成。文章试图简要分析《列仙传》今本的赞文,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 ,沙俄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随着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的修建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工程师、铁路职工、沙皇军队员及其家属开始迁移到哈尔滨居住。在其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 ,俄罗斯人成为了哈尔滨居民的主体。与此同时 ,他们把俄罗斯文化引入了哈尔滨 ,在建筑、教育、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哈尔滨特质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是从苍穹落入到俄罗斯大地上的一块闪光的玉石。他这样的旷世奇才并不是“天才加刻苦”这样惯常的公式所能概括的。俄罗斯文学史在记载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给予了他诸多的桂冠。譬如,“俄罗斯诗坛的太阳”、“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俄罗斯文学之父”等等。俄罗斯莫斯科城的广场上耸立着普希金的塑像。他在高天阔地之间孤傲地挺立着,带着他用生命换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数理天地(高中版)》2013,(8):F0001-F0001
高莽,1926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学院。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俄罗斯文学)研究、翻译、嫡辑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从事写作与美术创作。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嫡。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莱誉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9.
《数理天地(初中版)》2013,(8):F0001-F0001
高莽,1926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学院。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其所属单位工作,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俄罗斯文学)研究、翻译、编辑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从事写作与簧术创作。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0.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中继黄金时代之后的又一文学辉煌时期。白银时代,处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文学之间,而这两个时期是俄罗斯文学极度辉煌的时期,因此白银时代的光辉一定程度上被遮盖了。白银时代在俄罗斯文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后来的俄罗斯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原是七月派的著名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多部诗集.翻译多种多部外国文学名著。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像绿原这样懂得多种外国语言、严肃而富于创作性的从事翻译工作的作家是少有的;他不断地从外国文学中吸取养料,使他的诗作同他的译作一样闪耀着炫目的光彩。绿原和他的诗之“桶”始终在坎坷和坦途、诗的创作和诗的翻译、中西文化之间、古今诗人之间不断地“滚动着”……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zechoslovakian Republic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ussian education system in exile” in Europe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No other country supported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Russian emigrants as generously as Czechoslovakia. Thanks to this extensive and targeted support, a well‐developed “Russian education system” came into being in Czechoslovakia, and Prague became the centre of Russian educational emigration in Europe. Czechoslovakia’s support for the Russian emigrants had not only humanitarian reasons, but was to a large extent motivated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西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长河,波德莱尔和李金发这两位诗人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波德莱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中国诗人李金发深受波德莱尔的诗风的影响,将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之一。两人虽渊源颇深,但由于中西现代主义诗歌诞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它不仅决定了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且也从根本上注定在中西诗歌现代性特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拟通过揭示两个诗人在各自创作上差异,来展现现代主义诗歌的中西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与俄罗斯诗歌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翻译了包括经典诗歌和当代诗歌在内的30余首战罗斯诗歌;多次评述俄罗斯诗人及诗歌。此外,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俄罗斯诗歌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茨维塔耶娃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流亡欧洲的俄国女诗人,在俄国诗坛 上素孚众望,与安娜·阿赫玛托娃齐名。其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曾对 我国的老一代诗人产生过一定影响。她的诗歌创作来源于对祖国的 爱,作品中有占据相当分量的祖国主题。  相似文献   

17.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之后的一位重要作家。莱蒙托夫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谈及莱蒙托夫的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他对普希金的模仿问题,但是他的创作特色也同样十分突出,因而在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一种莱蒙托夫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后来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创作中,在白银时代作家勃洛克、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18.
徐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陵是六朝骈文大家,他的骈文与庚信齐名,是后世骈文的典范,其诗歌亦有较高成就。但文学史研究却忽略了对他的研究,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今天应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不应抹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