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予1995年10月28-31日在武汉举行.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以及来自日本、美国、港台地区的十几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讨论问题十分广泛.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政策、立法、商事、宗族、城市变化;文化变迁中的孔教、传统哲学、权威思想、民族主义、伦理道德,神秘主义、废婚主义、报刊传播、西学东渐、教育制度;在“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等都有专门文章.这里,仅就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面临更为急剧的文化变迁和生计方式的改变,少数民族教育因而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丽江是典型的由传统农业向农业与旅游服务业兼备的社会转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兼具中国社会转型的共性以及文化变迁、生计方式改变、人口流动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出特点。当地学校教育已经对此作出了回应,但还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基于本地实际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实施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千年以来,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六次重要的社会转型,以国家定位、治理体制和社会结构三者的关系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分析,认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表现在:第一,治理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一直存在着无法弥补的张力。因此其社会转型具有“突变”性。第二,社会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的矛盾。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理体制的“东方化”和现代化实现路径的“西化”矛盾,二是文化的“西化”与社会结构的“东方化”矛盾,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特征。第三,在国家定位上存在着帝国意识膨胀与自身实力欠缺的冲突。也就是通过国家资源的垄断而导致的形式上的强大缺乏社会后劲的支持,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间断性与跳跃性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史学界主要就社会转型的概念、起始时间、动因和阻力以及社会转型特征和实质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者们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如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等一系列变迁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综合这种考察有助于全景式地发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各种问题,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是社会的整体变动,这种变动既有社会革命导致的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有同一社会形态内阶段性的质的飞跃。社会转型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但人们用“转型”来标示这种现象,则是一种主观的意识活动,暗含着对“型”的分类与价值指涉。因此,由于分类的标准和价值立场的不同,对“何谓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从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这两个维度来界定社会转型,由此观照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学校文化生态建构与转型期社会文化生态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因而,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一) 出发点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稳定时期相对。这里讲的转型,不仅可以指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且可以指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精神的革新。譬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转机,西方社会普遍进入了一般叫做“精神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个人危机”的社会变革时期,这时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哲学、文化流派,它们发展了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文化,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西方现代人的道德生活。以大浩劫“文化大革命”为转机,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一般叫做“信念危机”“信仰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社会转型和价值冲突是密切相关的,社会转型必然要引起价值冲突,而价值冲突可以深化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有本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些价值冲突往往集中表现在“代沟”、传统与现代、利益与道德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原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以嵌入性视角分析民间信仰当代演变的外在依据和内在逻辑,探索民间信仰演变与制度变迁、民众需求之间的嵌入性关系,提出政府在民间信仰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以期通过民间信仰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中原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当前在我国集中地表现为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这种社会经济的巨大变迁,必然从根上改变着对教育的需求与影响.作为教育结构中一个“板块”——基础教育,在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的大潮面前,既主动适应,又保持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政治上从“总体性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过渡;经济上由供给型向需求型、由封闭和半封闭向开放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经济的转变;文化上从依附到独立、从整体向自我意识、从以现实社会环境为主向网络为传播媒介文化的转变.转型期构成了中国新一代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背景.本文试图在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的基础上探讨其对青少年自我、价值观与道德、人际关系、权威与自主等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明社会转型对艺术观念产生重大影响。政治转型导致大一统政治体制和文化权威的式微,为艺术的恢复和发展释放更多空间;经济转型引发社会整体性变迁和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平民文化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生态的形成;文化转型促成宽松的人文环境和蓬勃的文艺思潮,孕育了晚明时期特有的艺术本性和时代精神;虚浮空疏的时代风尚导致传统价值体系解体和审美意识重大变迁;文人心态的转向对审美情趣、艺术观念和创作产生直接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第四次“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的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25日至28日在哈尔滨建筑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位专家学者及韩国汉城三百大学的李长搞教授与会,收到论文85篇.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暨青年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暨青年委员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暨青年委员会、哈尔滨建筑大学和哈尔滨市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以社会转型的一般理论以及我国社会转到中的哲学、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主要议题。现将这次会议的讨论内容综…  相似文献   

14.
“西学东渐”对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指出中学与西学的差别,并强调指出它们同属于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和而不同”;同时指出,发展市场经济是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需要文化转型,我们应建立适应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西学”,特别是它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西学东渐”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与社会转型的关系问题,是一切文明国家历史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命题。从人类文明史的总体过程来看,传统通常要比变革具有更为强大的历史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象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员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方向上走上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社会转型之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必然要从社会体制的变革追踪到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传统的转化。儒家文化传统一方面会以其内在的文化机制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会在社会转型的冲击和挑战中通过变异与创新获得新的认同和传承。因此,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学生,面对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通过对北京市中学生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矛盾与多元。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恰当定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背景中职业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以人为中心、为目的的,它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价值的“工具性”定义与“本体论”承诺之)中突,冲突源于“需要”的直接性、受动性和消费性。让人能够诗意地栖居于经济生活是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文化力的观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前导性和特殊功能的社会亚文化,对社会转型的作用的基本形式是:激发力、导向力和感应力.在社会转型时期,努力建构面向现代化的、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是当前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和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我党必须高度重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这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由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决定;总结我国社会转型和意识形态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结论;总结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教训得出的结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强调了高级社会形态与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反差”;领导阶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内、外部的“比差”;倡导民主国家性质与民主实际发展水平的落差。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验教训强调要避免“三化”,即防止左倾“僵化”,右倾“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宗教泛化、邪教组织政治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与考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考试作为社会公平理念的制度实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变迁,在我国即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时期。事实上,自184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这一历史性转变,经过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