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胎还是保工作?为了建设和谐的保胎社会,职场孕妈咪们孤军奋战,一不怕苦,二不怕耗,三不怕砸掉饭碗。斗勇也斗智,争"权利"也争"志气""没有犯罪而不断被加刑,这就是衰老的感受。"这句话被一个网友妈妈用来形容怀孕的不易。文利(化名)就刚刚经历这样一个"刑期"。产假休完,文利最后一次给公司快递了信函:一封辞职信。这是一场真正的"战  相似文献   

2.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相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憾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桐,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这首小诗富有哲理。实际上一种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现“我”,认识“我”,塑造“我”的过程,那么“风格”二字也便是一个站着的“我”了!通讯员写作如果太像别人也就失去了自我,这道理跟前面说的那首小诗的写作一样,我对这些也有粗浅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也明白…  相似文献   

3.
戒毒节目的起源是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魔戒"行动,这是2005年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和当地戒毒机构共同开展的全国首个公开戒毒节目,参加戒毒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院子中,与毒瘾对抗30天.戒毒全过程被电视台跟踪拍摄下来并和观众见面.此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赞成,更多的人认为这又是一次媒体拿弱势群体作秀,活动在争议中落下了帷幕.可是类似的事件并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4.
大炼钢铁     
季为 《档案天地》2010,(1):20-23,34
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样原材料就是钢铁和粮食.粮食是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钢铁则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材料.被喻为现代工业的“口粮”.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他还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务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于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  相似文献   

5.
(三等奖)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艘没有帆的船;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副没有色彩的画;人生需要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13亿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作为一个兰台人,我也有我的"兰台梦"。我梦想着,宽敞明亮、现代化的档案  相似文献   

6.
最近到几家企业采访,一进厂区,首个环节就是被领到企业博物馆参观,了解和认识企业的发展史和企业文化.从和几位企业家的聊天中发现一个新现象,他们眼下最感兴趣的,就是四处搜集老物件,整理所在企业和产业的相关史料、实物,用来筹建或丰富企业博物馆.甚至有企业家发出感叹:"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博物馆." 记得几年前,企业博物馆还属"小众",或者起源于一个历史研究员的寻宝,或者是一次异国旅行中的刺痛,或者有囊括中国当代艺术精品的气魄,或者有珍藏企业发展点滴以供"静思反省"的理想主义,少数企业把自己放在历史的洪流里承前启后,勾勒坐标,建成了一个个企业博物馆.而大多企业并无此意识,顶多就有个"陈列馆",展示一下不同时期生产的代表性产品和荣誉证书. 但这几年,企业博物馆建设完全可以用"风生水起"来形容.  相似文献   

7.
把根留住     
中国出版五十多年变革,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历史传承。没有历史,没有传承,就像片片浮萍,谁也不要对谁负责。一个出版业没有百年的品牌和一个民族没有根一样的可怕。2004年中国书业的两件大事就是,外研商务的规范之争和三联丑闻被晒。"三联保卫战"从2004年3月19日第一次媒体曝光到9月14日尘埃落定,历时180天;通过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8.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以我的感觉,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种现象,当了"官"的记者可能就不写稿子了。我真的观察过,一些报社原本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活跃的记者一旦被提拔了,有了一个挺像模样的职务,从此便是看别人写稿多,自己动手少。我真的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激情,还是失去了冲动,或者是干脆从此就  相似文献   

9.
袁晓航 《传媒》2014,(8):38-40
正原始人的群居,就是社区的雏形,聚居在一起,互通有无,传播信息,这正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说:"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新媒体攻城略地,大报集团压力倍增,"股神"巴菲特却在此时斥巨资买下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等美国东南部的63家社区报,这让人们眼前一亮,社区报因此被认为是传统媒体最后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献涛 《出版广角》2014,(13):29-31
正移动互联时代,快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出版产业的管理格局未变,则产业规模、内部秩序、发展路径就不会改变。对付挑战和危机的办法,除了主动进攻,还可以持续观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示"快"的姿态和能力。这是对时代的尊重和适应,也是对产业的负责和保护。没有信仰的人容易被各种歪理邪说蛊惑。"互联网思维"就是"各种歪理邪说",你在它面前发抖过吗?一、众筹模式出版出版界正在流传一个又一个关于众筹模式颠覆传统出版的故事,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我时常这样想,如果小时候祖父辈没有帮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等到他感觉读书的重要性时才去读,那很可能就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读书。像我这年纪的人,最好的读书时间,基本上都被"文革"给荒废了。小学时还能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2,(10):82-83
"我点燃了烈火却又将它扑灭,为此,我受到了上帝永久的惩罚。那烈火,当然就是你。"——理查德·伯顿"当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就相信我是一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孩子,如果这是真的,理查德·伯顿无疑就是我的宿命。"——伊丽莎白·泰勒  相似文献   

13.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曾指出人类有四种缪见(假象),标签假象就是其中之一.培根认为,人们一直是"标签癖"的受害者:人们给事物贴上一个名字,然后就被制定出的概念所误导,这就是标签假象,或者说未经检查的词汇所导致的假象.中国语境下的"舆论审判"、"媒介审判"就是这样一种"标签假象".……  相似文献   

14.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曾指出人类有四种缪见(假象),标签假象就是其中之一.培根认为,人们一直是"标签癖"的受害者:人们给事物贴上一个名字,然后就被制定出的概念所误导,这就是标签假象,或者说未经检查的词汇所导致的假象.中国语境下的"舆论审判"、"媒介审判"就是这样一种"标签假象".……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新闻实践》2009,(2):29-29
当记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稿子发表后能被人记住,最好被人永远记住,即稿子能有最长的生命力.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崇高的追求. 但是,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新闻稿是读后即忘,它并没有长久的生命.这是新闻的信息本质所决定的.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传递信息的新闻当然也就是"易碎品"了,这是基本规律.要想作品难忘,就要在"易碎品"中寻找"耐用品",这就注定了当名记者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阿宝 《采.写.编》2017,(5):102-103,86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和6月30日晚上举办的"信念永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在这两场活动中,唱响频率最高的歌曲就是曹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尤其在"信念永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上,这首歌曲不仅作为一个节目编排在晚会之中,而且与7月1日的纪念大会一样,活动结束时全场起立共同合唱这首"颂党第一歌".《不忘初心的旋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河北音乐广播创作的一篇纪念建党95周年的音乐专题,该作品荣获了2016年河北广播影视节目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光影之间     
有时候,摄影作品被我们称为光影之间的灵感与激情,这听起来非常像一个笑话。摄影作品本来就是由光与影所构成的,再突出强调其基本元素,未免多余。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凝视一幅摄影作品,必然无法摆脱仔细揣磨光与影的冲动。这与我们面对一首优美的诗歌时,常常纠缠于其中的一个词或一个字,是一样的感觉。画面简洁。黄沙之上,有人策马而过。一旁,有人围观。就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看见什么呢?和谐,灵动,从容,雅致。就这些。  相似文献   

18.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榈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撼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是芭蕉,也不像棕榈,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相似文献   

19.
年过50,听音乐的习惯没有变,但对曲子的选择和对音乐的理解就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或许就是,人、时间、事物的某种函数关系,人的年龄改变了,对事物的感受也就有了区别。一天,看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一阵如泣如诉、凄婉的伴舞曲,似来自天籁,又似那空灵世界中的波光月影,回荡在整个舞台上,舞者用无言的肢体,表现着这首曲子,这曲子就是《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我曾听过,但到知天命之年再听,就听出了另一种境界。不闻弓弦之音,只觉乐曲在飘动,一下子就带你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幽幽的世界里,再没有了命运的多舛,而是泉…  相似文献   

20.
现今的广播栏目赖以生存的一个点就是"民生"。现在大部分的广播节目都是以民生为话题,播报百姓身边的新闻,以及对听众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是帮助等等。但是只是依靠这一特性真的就可以很好的继续生存下去么,依我看很难。如果有一天电视和网络也具有了这一特点,到时候是否就没有了民生广播节目的立足之地呢?创新和发展是民生类广播节目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