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寻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素质教育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专家们给索质教育下了无数的定义,罗列出来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其实,最复杂的也就是最简单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师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研究中,为了避免造成片面影响,我们需要的主要不是给素质教育一个精确的定义,也不是设计标准模式,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体育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要以科学的态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高师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满云 《教书育人》2002,(14):33-34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实践的根本性变革,最关键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关专家认为,社会人才大致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如果仅有学术型人才,社会不会有大的发展;如果仅有技术或技能型人才,社会也不会有大的进步。人才数量和合理的人才比例是社会高速前进和发展的条件。现在我们不仅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满足也就呈现出多样性既需要大批的博士生、硕士生、…  相似文献   

4.
梁康锡 《广东教育》2007,(12):44-45
新时代背景下,采用怎样的理念指导我们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一、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忽略后进生。素质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有部分学生落后了,我们不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说到素质教育,可是我看了很多文献资料,没有哪个给素质教育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因此,使我们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产生了歧义。认为让学生学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就是素质教育。我认为是大错特错,根据我的理解,其实素质教育应该理解为是最简单最起码的擞育——使学生成为人的教育!就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历程和共同创造的人生体验。在这一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中,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培养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定义得包含着三个要义,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个性得到个性发展”。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中学英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下面笔就此谈一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敏 《辅导员》2013,(Z2):1
我国于1985年启动素质教育,距今已近30年。经过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学生和家庭时仍会发现,学校的课堂形态、学生的成长空间、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变化其实不大,应试教育仍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教育的每个环节,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状况则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关键还要在转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教材、新高考.正在呼唤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尚无科学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素质教育是创造性教育,是开放性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历史教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感受日本小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家在日本生活六年,儿子也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学业。由于我们工作的调动,儿子曾在两所小学学习,一个是大都市东京,一个是富士山脚下的农村,但两所学校却极为相似,不仅是教学楼和操场的式样,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氛围。通过这两所学校让我更感到日本能变成经济大国,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学校教育也许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素质教育,减负等,在许多小学也做得轰轰烈烈。然而,学校、家长及孩子们的面前都摆放着许多的无奈,困惑和迷茫。教育改革走向何方?素质教育落在何处?我谨希望通过这些我亲身感受和理解的另一方土地的经验和教训,能带给我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敏 《辅导员》2013,(16):1-1
<正>我国于1985年启动素质教育,距今已近30年。经过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业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各界人士的共识。但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学生和家庭时仍会发现,学校的课堂形态、学生的成长空间、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方面变化其实不大,应试教育仍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教育的每个环节,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状况则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地?关键还要在转变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位。  相似文献   

11.
冯源 《教育探索》2000,(9):14-16
本从探讨人的素质、教育目的和素质教育的定义入手,检讨了近年来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用美国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此特点做参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素质教育理论框架。素质教育应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而不是一场新的政治运动。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素质教育的讨论也不能只限于教育界。  相似文献   

12.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人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决定了它的文明程度。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人们在进行素质教育中容易忽视对“后进生”的素质教育。对“后进生”进行素质教育应着重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学习技能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创新意识教育,这样可以全面推进“后进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涵义是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而个性的核心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之初,教育如何面对新世纪与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促进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以创新教育为主导的素质教育与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新世纪的教师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4.
何谓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在品德、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它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德育教育首先是养成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研究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中,为了避免造成片面的导向,我们需要的主要不是给素质教育一个精确的定义;主要不是设计标准模式。要把握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是一个持续不断创新的过程。要以科学的态度推动素质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母宫镇地处青州城北郊,辖行政村42个,总人口3.9万,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乡镇。全镇现有初中3处,小学11处.在校生5950人,全镇教师370人。自1999年以来,我们本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计算机与各学科整合实验为突破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经过努力.我们在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乡镇,实现了教育模式和手段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是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理清素质教育与减负、能力、创造性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对于我国21世纪的教育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形式上的减负不会有利于孩子们的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因为竞争是绝对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如何调整竞争的时间表,改革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以及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制度上寻找根源,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试论素质教育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价值就是教育客体对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传统的应度教育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对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素质教育重新把人作为教育的中心,把人的价值作为核心价值,把教育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在宏观和数量上,都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关注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信奉这么一条:你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空间。因此,儿子从小时候起,就知道家里的东西都放在哪儿,包括我和先生的钱。因为我们对他的信任,儿子从不会随便拿家里的一分钱!可是有一天,我发现放在抽屉里的钱少了一百多元,问先生,先生不知道。难道是儿子?我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但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生死教育现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是什么?死是什么?这些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被许多人有意回避。对此的漠视让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处于人生意义的蒙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开展生死教育不失为一个良策。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在文化传统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对两地生死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以期互相借鉴,共同促进生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