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出发,认为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除经济动机外,还存在着政治动因,企业通过慈善捐赠来建立政治关联,梳理已有文献研究认为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捐赠积极性更高、捐赠水平越高,捐赠后有可能获得税收补贴或者有利的贷款条件,但从长期看,企业捐赠并没有提升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当代中学生慈善价值观现状,分析其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改编问卷对安徽省五所中学23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慈善活动了解不深,对慈善事业不够关注.(2)中学生慈善行为在性别、政治面貌、是否班干部、是否受过慈善教育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中学生慈善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未获捐赠信息、没有经济基础.(3)中学生捐赠意愿比较高,捐赠时区别对待陌生人和亲人朋友.中学生慈善动机多样化,但主流动机正确.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中学生的慈善意识,使其树立科学合理的慈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个人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基石。个人慈善捐赠主要有临时型、应急型和合约型三种类型。合约型个人捐赠具有权利和义务的统一、选择性和导向性、法律约束力的特点。开展合约型个人捐赠有利于开发平民慈善,有利于形成个人捐赠的制度化,有利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慈善组织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应大力推进合约型个人捐赠,促进全民捐赠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慈善捐赠的行为动机可以从捐赠者的慈善意识、捐赠者的财富基础、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解释。为此,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就要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大力发展慈善组织,褒扬慈善行为,制定捐赠的优惠税收政策,完善捐款筹集和使用的监督法规。  相似文献   

5.
"罗尔事件"使得新型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的慈善捐赠行为备受关注。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慈善捐赠的行为具有显著差异;在新型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的慈善捐赠行为具有注重自主自愿、捐赠数额小、不定期激情捐赠为主、捐赠主体意识有待提升、负面捐赠事件尚未影响信心等特点。要想提升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应从加强感恩教育、注重宣传媒介、拓宽参与途径、注重慈善项目认知四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慈善公益信托因在解决慈善捐赠组织合法化与慈善捐赠行为非营利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慈善事业信托化发展中的创新组织.在慈善法即将出台、信托法亟需修订之时,建议加强慈善法与信托法的相互协调,使慈善公益信托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7.
慈善捐赠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慈善捐赠是美国私立高等院校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对不同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慈善捐赠的形式和影响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从社会文化、捐赠者和政府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慈善捐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慈善捐赠对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还是全球化的大格局,都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主要针对动机、影响因素对现代企业慈善行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基督教义下的慈善捐赠重视人的价值,经历了由传统的物质捐赠到服务捐赠再到以组织为依托的专业捐赠的过程,构建了捐赠者与受赠者互为主体的捐赠格局和理念。主体间性的慈善捐赠尊重捐赠者与受赠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双方互为主体。在全民慈善总动员的时代背景下,对主体间性慈善捐赠的研究,既能够促进慈善理论的丰富和慈善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在实践上用来指导慈善事业运作,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慈善捐赠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慈善捐赠面临着政府对慈善捐赠实行大包大揽,政策指导和激励不足,社会捐赠管理机构运行效率低,社会公信力不高以及公众慈善消费偏好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转变慈善观念,培养并提高慈善意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资源依赖视域下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问题成为公共组织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政府与慈善组织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各自掌握和提供了对方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特定资源,二者是一种共生关系.政府与慈善组织资源依赖的程度存有差异,慈善组织对政府资源存在定向索求,政府对慈善组织资源存在多向选择,在行政集权体制路径依赖和慈善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慈善组织需要向政府定向索求合法性、资金等资源;政府对公共服务承接对象具有选择性,政府既可以在慈善组织与其他非政府组织间选择,也可以在不同慈善组织间选择.慈善组织索求依赖与政府选择依赖的共存,使得两者处于一种资源互动且不能拆分的非对称性共生关系中,这种非对称共生关系显然不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急需对现有的非对称共生关系进行优化.政府需要从登记管理、捐赠激励方面着手为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成长让渡更多的自主空间;慈善组织则需要通过学习与建立组织运行机制提升自治能力,为自己争取承担更多公共服务活动的机会.不断完善登记管理制度、捐赠激励机制、慈善监督机制以及提高慈善组织自治能力,最终保证政府与慈善组织各取所需实现利益共赢以及国家 社会关系趋向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企业在汶川地震中慷慨解囊、捐赠-宣传-获利、"吝啬"、跟风等慈善捐赠行为,提出企业慈善捐赠驱动力由外转内的机理。认为我国企业在内外驱动力转化过程中存在:缺乏公正合理的慈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引导且服务于企业慈善捐赠的专门政府组织,大多数企业视慈善捐赠为短期投机行为,公众舆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而缺乏理性思考等问题。对如何使企业捐赠行为驱动力由外驱动力为主转化为以内驱动力为主这一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设立专门的政府组织,转变企业慈善观念且促进慈善捐赠良性循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内容,而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的捐赠占我国慈善捐赠的绝大部分,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慈善事业的研究要么理论性太强,缺乏史实的支撑,要么完全是对史实的重现与整合,缺乏理论的架构。对海外乡亲捐赠的研究尤其如此。基于此种状况,本文以海外乡亲对广东省的捐赠为个案,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架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乡亲捐赠的基本理念与制度安排,并分析海外乡亲捐赠的未来路向,为我国的慈善捐赠事业提供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建立一套完善的“慈善捐赠激励机制”是促使和保障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该机制可分为间接和直接两方面。间接方面需要建立多渠道的慈善捐赠筹资机制、健康有序的慈善捐赠运营机制、内外兼顾的慈善捐赠监督机制以及不同层次的慈善捐赠约束机制。直接方面要注重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慈善捐赠备受关注。笔者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人格特质和慈善平台特质是慈善捐赠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二,针对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慈善捐赠机制,双信息加工理论和符号互动论可以对其从不同侧面进行解释。第三,对于风险规避问题,应意识到慈善捐赠是把双刃剑,需要从个体和平台两个层面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慈善捐献是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慈善捐献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我国的慈善捐款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广东省的数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慈善捐赠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慈善经济规模和质量,我国的慈善经济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慈善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原因之一就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市场配置协调发展的有效的第三配置失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投入"市场不为,政府不能"双重利益诉求下,企业教育捐赠逐步演变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砝码。因企业的性质、规模、决策思维、发展模式的差异,企业捐赠方式大相径庭。然而,无论企业捐赠方式如何,决定企业捐赠的基本因素始终是捐赠投入与捐赠收益。教育捐赠收益决定教育捐赠行为,提高企业教育捐赠需要培育社会捐赠慈善文化环境,改变陈旧慈善观,认可和积极回应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加强教育捐赠的税收鼓励,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动力,推动教育捐赠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2014—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在大股东持股和CEO权力的调节下,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并无区别;但在大股东持股和CEO权力的作用下,两者均会削弱慈善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CEO权力比大股东持股的削弱能力更显著,同时在高行业竞争研究中和区分产权性质后都可以得出此结论。  相似文献   

19.
慈善捐赠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慈善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看来我国目前慈善捐赠状况不尽人意,仍存在种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建模和计量分析,对我国慈善经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