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赌场暗访记     
我是南国都市报实施暗访偷拍活动较多的记者之一,报社为保障我的采访安全,特地给我配备了一台暗访摄影机。这台暗访机外表看不到镜头,一般人难以发觉它。它让我完成了不少用普通照相机难以完成的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2.
任迪 《青年记者》2000,(1):33-33
何为暗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常见诸报端的“暗访”即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了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十几年来,我在新闻实践中对“暗访”作了一些尝试,觉得只要暗访运用得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就会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功能之一:暗访是补充明访获得较高新闻价值的好方式。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来说,不用暗访也可以获得新闻事实,但是,一些严重影响到公众利益、群众反  相似文献   

3.
展江 《青年记者》2016,(7):78-80
今天我们所说的暗访偷拍(偷录),主要是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记者不告知采访对象而获取新闻信息的行为.在广播电视诞生之前的19世纪后半期,报刊的暗访技巧首先在高度市场化的英美报刊中发展起来,它令报刊获得独家猛料,彰显了“第四等级”的威力.同时由于暗访偷拍或多或少地使用瞒骗采访对象的手段,这种采访技巧从一开始就受到批评和诟病.我们先看一个早期案例.  相似文献   

4.
暗访,就是不被采访对象事先知道的采访,也有人叫它私访。这种采访方式大大强化了记者的参与意识,强化了新闻报道的参与度,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发挥出舆论监督作用。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暗访不失为批评报道中一种采访好方式。那么具体讲,“暗访”又有哪些优势呢?暗...  相似文献   

5.
新闻暗访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实践和对同行采访流程的了解,得出了新闻暗访摄影特别适合负面题材、新闻暗访摄影需要做扎实细致的准备、新闻暗访摄影需要耐心和毅力、新闻暗访摄影与"明访"相结合、新闻暗访摄影能产生较好效果等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6.
隐性采访,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暗访,是电视新闻采访方式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合理地运用暗访的方式,发掘新闻事件中真实的一面,是作为一名合格记者的必修课.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不管主要负责哪条线上的报道,都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到需要暗访的情况.那么,怎样做暗访;怎样做好暗访、怎样安全有效地进行暗访,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了.  相似文献   

7.
暗访记者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访,又称偷拍偷录、隐性采访,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源,获取可靠、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事实,成为时下众多记者竟相使用的一种采访方式. 实际操作中,暗访记者随时可能遭遇危险,一旦泄露身份,轻则遭到辱骂,被毁掉采访材料,重则可能被殴打致残甚至丧命.而且,暗访记者甚至作好了挨打的准备,但却无法忽视亲人的感受与担忧、专家学者对于暗访手段的不认同、"无间道"式的感情纠葛与煎熬和道德行为上的模糊感.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制片人吴光秋说:"有一天半夜,一名暗访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到造假者家里看到造假者的母亲了,跟自己母亲长得特像,他哭了.三十好几的人哭得很伤心,感觉好像自己很不道德,骗取了人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8.
徐迅 《新闻三昧》2004,(4):52-53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针对“明访”而言。它是指新闻信息的采集不公开自己的采访身份、采访目的和采访手段而进行的采访活动。它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隐性采访、隐身采访、秘密采访,在摄影记和电视记那里,它还被称为秘拍、偷拍等等。虽然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上,采访方式被归纳出几十种,暗访与偷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各电视台的不少节目中,暗访的镜头频频亮相,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说服力,既满足了广大观众探求事实真相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视表现手法。 张默主编的《新闻采访写作》对暗访作了如下定义:暗访也称秘密采访或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式的优点是不会因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的原来面貌。周胜林著的《高级新闻写作》也指出:隐性采访是按照生活的原型观察生活,体验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隐性采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暗访。在《中国新闻使用大词典》中给的定义:是指记者隐瞒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获得公开采访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舆论监督权。近年来,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的便利使用.使暗访手法的运用日益普遍。随着  相似文献   

11.
明采者,正面采访也,即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堂堂正正地去公开采访;暗访者,私访也,即不公开身份,隐去采访目的,暗下察访。明采有明采的优势。由于名正言顺,左右逢源,速度快,效益高,是采访的捷径。但明采也有劣势:由于公开采访目的,有些人拚命“拔高”事实,甚至弄虚作假,造成失实。暗访有暗访的优势,对方不知你采访目的,容易摸到实底,避免失实。暗访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工作麻烦,偏见多,意见难统一,速度慢,效益差。明采和暗访相结合,灵活变通,可以有效地敲开采访冷门,有效地避免新闻失实。我在十几年的采访生涯中对此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隐性采访又名"暗访",它与记者的"明察"相互配合,是调查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严格地说,隐性采访是个中性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第一,隐瞒了记者的个人身份和采访意图;第二,隐藏了实施记录证据的手段,而且这种隐瞒是出于记者的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3.
暗访的是非之争 暗访的争论由来已久,目前国内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反对暗访.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三大冲突:~是记者暗访与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保护的冲突;二是记者暗访的眼前利益与媒介长期公信力下降、增加采访难度的冲突:三是暗访偷拍的小"不道德"与维护"公共利益"大道德的冲突.简言之,主要是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上半部分简述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式和技巧,指出提问是采访成功的关键;下半部分重点分析了时下较为流行的隐性采访。通过对暗访的发展、暗访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以及暗访带来的很多争议进行论述,指出了暗访的优势与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记者这一行业,年轻的我不过是一只“菜鸟”.关于暗访报道,我既没有做过“卧底”,也没有曝光过巨大黑幕,只不过做过几次体验式的暗访报道.不过,也正是几次暗访经历,在尚不算长的记者生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 暗访记者得像个“演员” 在很多报社,暗访报道一般属于机动部或热线部,因为它属社会热线新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明宇 《记者摇篮》2009,(12):40-40
电视暗访被誉为舆论监督中的秘密武器,通过这种武器,记者往往能够收到“人赃俱在”的实证效果,因此,它拥有其他采访方式所不能比及的巨大正效应。但是电视暗访的副作用也日渐凸显,这柄“双刃剑”使用起来常常会给采访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惑与麻烦。如何扬长避短,让电视暗访的副作用最小化,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采访方式由于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不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质层面,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记者采访可以明察也可以暗访,而暗访已被业内看作记者深入采访的一种标志。在信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8.
暗访是近年来被传媒频繁使用的一种采访手段.在以往对暗访进行研究的文章中,多从法律角度分析.而本文从暗访自身的三个二律背反特性(暗访中新闻真实性、客观性与记者主观性之间的矛盾;暗访在提倡诚实与鼓励欺骗之间的矛盾;记者在暗访报道中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炫耀自身特权之间的矛盾)出发加以阐述.同时引入国外的有关新闻伦理观念,提出了国内记者从事暗访活动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运用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等方式而获取新闻事实的行为。它可以分为观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0月,澎湃新闻记者暗访了云南丽江的“酒托”,楚天金报记者暗访当地建筑渣土私自倾倒长江现象,河南电视台记者暗访郑州白领公寓暗藏“淫窝”等等.这些暗访带来的社会反响,都没有超过2015年高考期间南方都市报记者暗访江西高考替考事件,当时卧底记者还进入了考场,且声称自己事先与警察取得联系,警方随后也宣布抓捕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对于记者的卧底采访、尤其是进入考场替考的行为,社会各界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