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规定小学至少要有3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同时研究表明,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如果没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只是局限在狭小封闭的教室里说教,必将导致思想品德课的知行脱节。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以及知、情、意、行各要素的整合,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规范;能提高思想品…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考核的法规性文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种主…  相似文献   

3.
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 ,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思品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外在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少年教育的金科玉律。”那么 ,思想品课教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内化呢?一、明理先导———内化的基础“知”是先导 ,讲清道理、明辨是非 ,可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  相似文献   

4.
李会军 《成才之路》2009,(23):69-6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其中明确规定:在教学时间安排中,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中。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将七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适当增加了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有两点:一是道德观念的形成;二是具备一定的道德辨析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道德辨析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素质和评价能力。笔者结合小学思品第十二册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思想品德课更是主渠道的重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主要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辨别、判断事物;可以帮助学生用对的观点去指导本人的行为实践,解决怎样行动的问题,以达成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是学生受教育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践行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生命活力,产生做有道德人的强烈愿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林育洪 《江西教育》2002,(22):21-21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道德情感,培养心理品质,锻炼道德意志,并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门重要的修身课程。依据思想品德课是学生修身课这一性质,教师讲完一堂思想品德课,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算完成了一半,而另一半则要看学生的理解与回应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得如何。我们可以将一堂思想品德课比喻成一首由上下两节组成的教育诗,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诗的上节,而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解与回应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才是诗的下节。完美的思想品德课教育诗,要求上节必须做得好…  相似文献   

9.
一、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明理导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导行的关键。对学生每提出一项行为的规范化要求时,都注意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做好充分的说理教育工作。二、组织道德实践进行活动性导行。道德行为需要实际训练。特别是小学生,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高判别能力,进一步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三、开展“月月评”进行制度导行。把加强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四…  相似文献   

10.
杨燕微 《广东教育》2004,(12):46-46
当今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课的模式来实现。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课程标准》的修订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时间安排中,规定“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心灵,要看学生是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实现了道德内化。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才干,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道德观点,并主动地将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乃至行为实践,变他律为自律,变“必然”为“自由”。实现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可见,实践性是新课标一个重要特征,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有必要认识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社会实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体验教育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体察道德问题,激发其高尚的道德情感,而且能有效地缩短文本与学生、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切实提高品德课的教学实效,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社会规范和积极的价值观,从而促使人格健康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体验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应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真正实现道德的内化,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在思想品德课中倡导体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一些社会实践,少一些课堂模拟   基于课堂教学的特点,思想品德课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因而很多活动便被老师们设计成了课堂模拟活动,这种教学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们在感慨“ 5+ 2=0”的同时,是否也该反省一下…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规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伟环 《学周刊C版》2010,(5):122-123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行为能力,实现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出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宁华 《陕西教育》2010,(7):107-107
过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比较少.教师往往强调理论观点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理解、体验和实践的感悟。这种脱离生活的理论教学.淡化了思想品德课固有的科学内涵.很难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是:只有思想品德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19.
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内容往往是意识层面与思想层面的。但是,它关联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感性认知。所以,教学中应该借助有效的情境使抽象与具象之间进行过渡。情境教学法能够生动地呈现知识,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得到优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受教育者主体的一种内化过程。思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教育影响内化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思品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教育。任何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只会使思品课中的知、情、意、行严重脱节,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如愿以偿地发现,探究学习是小学思品课中实现主动内化,凸现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实效的一种良好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展探究学习的。一、合理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