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打开探究之门当电流通过用电器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效应,比如:电灯能够发光,收音机能够发声,电饭锅能够产生热,电风扇能够转动等等.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电流的大小,进一步调节用电器工作时所带来的效应.如:调光灯可以通过按钮来切换强光和弱光,或通过旋钮来连续改变光的强度;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可以调节声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合理地选择科学探究点对于探究教学非常重要。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正是引导全体学生在科学情趣的引领下,成为进入科学探究的主角,真正做到见物思理。  相似文献   

3.
1.电感 电感对恒定电流没有影响,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来表示.线圈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导体的电阻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导体电阻规律的内容;(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3)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2.过程与方法 (1)熟悉科学探究的环节:问题-猜想-探究-结论;(2)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R与L、S以及材料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一道物理试题出发,讨论了非细直线型导体的电阻的分析方法,不能只看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要看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场的分布情况,也就是说R=ρ L/S这个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电阻一节中,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由三个演示实验来完成的。原实验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演示时所用镍铬合金丝需教师口头交代,但由于学生并不熟悉这些材料,对它们的了解不多,因而增加了实验的难度;第二,由于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是很大,学生的观察距离又比较远,所以对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学生往往观察不到。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十八章第三节中 ,有一个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图 1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 ,把电感线圈 L 和白炽灯泡串联在电路里 ,利用双刀双掷开关 S可以分别把这个电路接到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 .实验中取直流电压跟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灯泡接直流电源时比接交流电源时更亮一些 ,从而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 ,接直流电源跟接交流电源相比 ,电流大小有一定差异 ,但差异不是很大 .如果实验是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数据差异清晰可见 .而用白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教学为例,从教材和学情分析出发,探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落实。如在实验探究环节实施解决问题、探究能力素养的培养,用比值定义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率,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10.
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这是《课程标准》对电功率的教学要求之一。人教版新课标《物理》教材第38页中写道: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中,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电炉丝通过导线接到电路里,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的电流相同,但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  相似文献   

11.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弄清“阻碍”词 义,剖析“阻碍”过程,研究“阻碍”方式,突出“阻碍”特征,紧扣 “阻碍作用”进行解题练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借鉴郭玉英团队的科学概念理解的发展层级模型和科学教学设计,对“导体的电阻”进行教学设计。从阶的角度组织教学,以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师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张学斌 《物理教学》2010,(3):30-30,63
当通电导体与磁场方向垂直放置在磁场中时,它受到磁场力的大小F与电流的大小I成正比、与通电导体长度L成正比、还与磁场的强弱——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为了能通过探究手段得出上述规律,本人自制了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探究仪,通过本人与同校物理教师的多次使用,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就把该探究仪向大家介绍一下,望各位同行予以指正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历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课本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15.
刘征  陈谦 《物理教学探讨》2023,(1):61-63+66
传统“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论证过程的严谨性有待商榷。突出了对电阻变量进行操作定义,把论证过程拆解成归纳推理过程和演绎推理过程,最后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电阻率的含义出发总结出计算线性导体电阻的基本方法,弥补了许多教科书上关于电阻计算方法的不足,同时说明了教科书上所给公式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透彻理解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是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检测装置,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自来水也是导体.  相似文献   

20.
以“导体的电阻”相关内容为例,进行初高中物理“同课异构”教学比较,从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材编排等方面总结出异同点;针对异同点,提出促进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