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建立新的学校发展观,实现每一所学校成功;促进每所学校创新发展,不看或消灭排行榜;培育和激发教师发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实现学校开放发展,超越传统制度化学校;创造新时代教育生态,消除不恰当的教育焦虑。系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办学实践;将以德为先的理念转化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将育人方式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载体;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将教学改进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新常态;将自主创新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师发展是以认识论为取向的。这种取向,主要以客观能力为目标、工具理性为内容、外部培训为路径,容易忽视教师作为独立、完整、丰富的主体生命存在的事实与意义。生存论取向,则与之不同,它真正将教师看作一个独立而真实的生命个体,将发展当作教师生命存在与人生过程,关注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与境况,置发展于生存智慧、人文关怀、自我更新之中。从认识论到生存论,教师发展的目标、内容、路径(包括场域),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高职数学课程要“面向学生、服务专业“,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为核心,介绍在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如何将“素质“与“能力“结合、将“知识“与“应用“结合、将“方法“与“工具“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心智的发展“融入“知识的获取“之中。  相似文献   

4.
平项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隶属于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作为学校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观念上将学校自身命运与企业发展紧紧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煤炭行业特色鲜明的“校矿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将企业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与教学体系、专业建设与煤矿发展、专业教师与技术师傅、实训基地与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职业、专业、事业是教师工作的三种状态和三重境界。教师发展是以教师职业为依托,以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内涵,并将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之中,获得教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当代实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从新的历史高度上,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将发展价值论由重物推向重人,将发展目标论由社会推进到人的全面发展、将发展方式论由线式与对立式思维推进到互进式和明式,将发展理论提升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首创“实事求是”原则,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从而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酝酿、萌芽、形成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实践将“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也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和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将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因此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路线的发展与指导思想的创新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人类发展史上继以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科技为关键;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高科技人才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灵魂;以高等教育为依托。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斜将是:知识与智力;科技与人才;创新与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属性将更加显露;智力与人才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以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地方高校怎样将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文化和技术支持,成为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文章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探索地方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将社会实践视为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动力,将人的全面自由自觉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理论支点、内在要求、必然趋势与最高目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人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唯有将物质生产实践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作为考察人的生存、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学问题的支点,才能为当代中国人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提供正确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以斯坦福为代表的美国知名大学率先将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提升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在实施发展项目时,立足于青年教师的"安居乐业"、联合发展,将教师的发展需求与学校特色和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完善的专业发展机制、全面覆盖的资源平台、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教师发展计划和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教学与专业、组织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将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大的教育空间和更好的教育环境,为高职院校赢得更为广阔的教育市场和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将为行业企业不断更新、提升职工适应企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企业对职工越来越高的学历学识和职业能力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是培养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需求。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发展为当前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英语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英语课程进行有效的延伸。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同时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一直以来是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融合及创新的探究热点,也是不断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应以[2013]22号文件为纲领性文件,探索梯次培养模式与实践,将大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科学、系统、有效分成一般积极分子、重点积极分子、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个梯次培养模式与实践,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元载体与平台,将党员的发展融育人全过程,在推进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的同时,提升人才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合作化、区域化。文章在现有理论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将区域化定位为省域,将合作化定位在师范院校联盟化发展,并以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合作联盟为实践基础,探讨教师教育省域合作及其联盟化发展的实践动因、政策依据、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就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范云霞 《成才之路》2011,(18):18-I0013
一、物理教育应融合人文教育“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 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将其归纳为这样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那时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出计算机网络的雏形。第二阶段是60年代末美国的AP-pAnet,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协议与实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7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8.
职业·专业·事业--教师发展的自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教育研究》2005,(3):68-69
职业、专业、事业是教师工作的三种状态和三重境界.教师发展是以教师职业为依托,以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内涵,并将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之中,获得教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是以科技为纽带将高校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研究苏北地区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的合作,将打破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生产、科技、市场疏离的孤立发展格局,使艺术设计教育参与生产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样,知识创新、知识传递就与生产力的现实转化之间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实现校企分享艺术设计的后续增殖,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应与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相适应。发展职业技术型本科教育,使本科教育从单一的理论性本科扩展到职业性本科,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实现本科教育的多样化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职业技术型本科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点主要是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学生是否充分的职业生涯准备及将知识转化为职业发展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