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知识含量非常高的学科,绝不只是认字和阅读这么简单。随着现代化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一个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精通很多"门外知识",比如书法、绘画、体育、地理等,且对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炉火纯青地运用祖国的文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如何能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语文内在的美,唤起学生美的情趣,让学生受到教育和陶冶,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促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的漫步,美的情感的激荡,美的思想的熏陶,美的人格力量的感召,美的事理的鉴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遨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懂得善于启发想象、引领思考、引导观察,让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在美的感知和体悟中得到升华。因此,要创设美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完成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新教材加强了文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应该致力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自觉审美的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面对生活条件、学习环境都还相当落后的山区农村学生,应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美的熏陶呢?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要发生改变,要从"教师如何教好语文教学内容"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转变,而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评价。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实施语文课堂评价。一.语文课堂评价要生动在课堂中,我们要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生动、巧妙的评价,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更有效、更认真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让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一个无痕的境界。比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世界,虽然是一个美的世界,但是语文老师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不能让语文的美放射出光彩,而且会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并且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挖掘美育内容,让学生在感悟、品味中得到美的陶冶,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美育具有强化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功能。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洋溢审美情趣,通过设计导入语,挖掘美的内容,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板书等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让我们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的事物、美的形象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我认为要从以下两点做到: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思想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选自出于名家之手的文学作品,所以字里行间美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形势的发展,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向审美化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教师无论在备课时,还是在讲课中,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  相似文献   

13.
赵晓庆 《甘肃教育》2021,(3):122-123
阅读教学不仅要围绕语文课本展开,也要进行书本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因此,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课内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将“阅读目标”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订丁见,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审美内容,需要我们善于挖掘出它的审美因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用教材",实现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善用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在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新疆教育》2012,(17):64-6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教育外,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和语文教学目的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独特性。语文教师除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要以美的教学基本功贯穿于授课活动中。通过美的教学形式,把教学关系变为师生之间平等的互相交流的关系,以调动学生丰富的记忆和内在情感,使学生在和谐协调的气氛中得到愉悦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多种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本大多为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优美。每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这一美的窗口,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课堂上凸现诗意的美丽!一.赏文会意,感知绚丽多姿的自然之美语文教材中不乏赞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在共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遨游广袤的太空,欣赏雄伟壮丽的名山大  相似文献   

19.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