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五十年代末,“卡夫卡热”在西方兴起至整个六十年代,历久不衰。时至今日,卡夫卡享誉文坛。世界上研究卡夫卡的出版物已超过一万种,对卡夫卡的主题思想即“卡夫卡说了些什么?”的探讨远远多于对他的审美形式即“卡夫卡怎么说”的探讨。本文试从卡夫卡的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开启门户紧闭的卡夫卡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以卡夫卡作品的图像性为切入点,讨论构成卡夫卡图像世界的三个要素:内心世界的投射、象征和叙而不议的手法,指出图像性造成了卡夫卡作品的叙事空缺。进一步了解卡夫卡图像世界的内涵,有助于明白卡夫卡创作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对卡夫卡其人其作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意在以卡夫卡的生平身世、民族情感和个性品质三个方面为出发点,捕捉其作品三大情结的深层含义,充分认知卡夫卡对荒诞悖谬的西方世界的深切体会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4.
田继云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86-87,10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5.
作品<城堡>是卡夫卡晚年的代表作,是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长篇小说,体现了卡夫卡对世界的认识和艺术的追求.该作品体现了表现主义的特征,就从表现主义中的荒诞与真实两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7.
他们的眼睛     
卡夫卡的眼睛:恐惧世界上最能抓住读者眼睛的眼睛,无疑是卡夫卡的眼睛。卡夫卡的眼睛充分宣示了他内心的柔弱和恐惧。也许你  相似文献   

8.
张克 《天中学刊》2004,19(3):78-82
米兰·昆德拉对人们对于卡夫卡小说的美学价值的误解有着强烈的不满.他认为卡夫卡已经开始实现"梦与现实的融合".卡夫卡的小说既是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凝视,同时又伴随着最无拘束的想象,代表着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拥有许多儿童读者,他的小说被改编成各种儿童读本、插图本、绘图本、动漫片,广为流传.卡夫卡一直对儿童充满关爱,善于运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保持一种近似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同时他也受到德国文化中特有的“艺术童话”思维的影响.卡夫卡以童心的纯净,面向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描绘这个世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一种鲜明的童话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在小说中以怪诞的笔法为人们展开了一个离奇诡异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对现代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本文从其文本出发探讨了卡夫卡小说世界中各种形态的人的异化,通过危机蹲伏的生存、物质对人的异化、社会对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异化等方面的分析对卡夫卡笔下的异化主题做出较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来自边界的眼光--卡夫卡文学观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卡夫卡的生命形式,他基本上以文学的眼光在看待世界、处理人事。由于其生存状态的“边界性”,心性特征、思雏模式的极端个性化等原因,导致了他看待人事的方式与—般作家非常不一样。这样,也就生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文学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西方现代社会人们身处自笛卡尔始的理性主义时代却生存在一个非理性世界中,从而普遍产生的对世界的荒诞感出发.阐述卡夫卡这位诗人小说中体现出的绝望主义哲学,对摆脱人生痛苦虚无与荒诞的绝望,对宗教的绝望,时理性的绝望,以及对人性的绝望,对人类重建信仰的绝望和对人生的绝望和对幸福的绝望。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会真的完全像理性所设计的那般存在.同时也因为他自身的理性而不能不怀疑和拒斥他本人仍有眷恋的宗教信仰而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和被迫处于一种荒诞而绝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人生体验,睿智而锋利的笔触,把读者深藏心底的感觉挑到意识的表层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到处充满着现代人的困惑与危机的世界。同时,卡夫卡以一种执着的信念,同他所感受到的慢化世界中的恐惧作着抗争,并且把人的异化这样一个关系到人类本质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激起人们对现在社会合理性的怀疑和对人性彻底解放的强烈愿望。表现主义小说因为有了卡夫卡,而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原罪”观主要是来自于犹太文化传统。犹太教的“原罪”论与基督教的不同,体现了两个宗教信仰体系之间的差异。卡夫卡主要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犹太化的情感心理结构。对于人的本质、人的历史和世界图像的理解,两个宗教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卡夫卡对于自身的犹太文化底蕴的自觉有一个逐渐明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透视他与众不同的民族情结。卡夫卡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甚至他对自己的犹太民族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在小说中,他一方面极力回避“犹太人”的字样,另一方面又对犹太民族的生存境遇表现出深切的关注。犹太情结,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的卡夫卡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特殊标记。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与尼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卡夫卡虽然是一位弱者,但在他身上常常透露出强者的气息和精神;尼采是一位强者,但他病弱的身体却承受不了强力的重压。尼采是一位爱好用格言或寓言写作的哲学家,这对卡夫卡的创作也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卡夫卡是一个总在怀疑的祈祷者,尼采则是一位“重估一切价值”的狂人。卡夫卡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在推崇和接受尼采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原创思想和个人品格。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无家可归的异乡人”的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一生是短暂而不幸的,疾病折磨着他,追寻与放弃的痛苦时时纠缠着他;但卡夫卡的一生又是深刻而遗彻的,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向这个荒诞而不合理的现存世界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深刻地展现了现代人痛苦、困惑与无家可归的生存情状,给广大阅读接受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思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运用他浩瀚无边,缜密理性的反习惯思维提出一些非常人能触及的问题,语惊四海,其影响超越了文学和思想界.他的一个著名命题问到:卡夫卡及其先驱者到底谁创造了谁?爱思考者遇到此问题便会不自觉反省:先驱者影响后来者虽是一般人的认识习惯,但对后来者的发现会使后来者群改变了对"先驱者"的阅读习惯,从而"发现"了先驱者.博尔赫斯结论到:"事实是每一位作家创造了他自己的先驱者."用此观点考察绘画史,研究我们视觉观念的形成,筛选甄别视觉观念的真伪,不啻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19.
《圣经》中的伊甸神话对犹太作家卡夫卡有着深刻影响.其小说即是对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因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可从人物的违禁、罪感及受到的驱逐、死亡等惩罚中得到印证。上帝与人的关系是卡夫卡思考的重心。在二者间存有鸿沟的情况下,他推崇信仰方式的个性化,即走向上帝的救赎之路。卡夫卡有着较强的宗教意识。不从宗教角度出发我们将难以读懂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