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课程     
什么是课程?这似乎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许多人能立即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课程即跑道.课程即有组织的学习经验等。这是一些有着广泛影响的定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程的内涵。根据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把课程简单地理解为学校为学生设定的学习路径.甚至可以把其范围扩展到学生在这些路径上的学习过程及所获得的学习结果。于是课程改革就成了重新挑选课程内容、编写教材的活动.或是如何实施新课程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所谓课程观,也就是人们的课程理念或课程的价值取向,它往往可以从人们对于课程的定义中透射出来.关于课程的定义,从狭义的“某门学科”到广义的“学生获得的经验”,实是观点殊异,看法纷纭.职教课程专家结合职教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这一概念亦有独到见解.美国职教课程专家芬奇(C.R.Finch)和克伦基尔顿(J.R.Crunkilton,1984)把课程定义为:“某个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与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可以看出,该定义强调:1.课程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即认为课程是学程而不是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课程的焦点集中在学校层面,则可以把“课程”定义为依据个人、方案或学校等层面而策划,帮助安排调整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活动及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课程发展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内容、活动及安排的调整以达到教与学的最大效能。因此,鼓励课程及教学自主的机制,对激活学校专业自我管理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西宁教研》2002,(1):1-1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新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实践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课程学习资源信息观和技术观 ,在对 AECT有关定义的分析基础上 ,提出应从活动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学习资源 ,课程学习资源是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学习活动有关要素的统整 ,是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定资源。  相似文献   

6.
质量保障是线上教学的难点。高校教师用师范专业认证的"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通过对课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用科学精准可测的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保障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把"教"为中心转为学生的"学"为中心,给学生提供优质而充沛的线上学习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互动,把教学变为课前引导、课上交流指导、课后随时呼应答疑反馈的全天候活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保障学习质量的有效路径和必要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的特点与优势,随时进行课程平台数据的观测分析,并据此不断改进教学,是逐渐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活动的观点对课程学习资源进行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京曦 《学科教育》2003,(6):18-20,F003
本文针对实践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课程学习资源信息观和技术观,在对AECT有关定义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应从活动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是在课程实施层面上对学习活动有关要素的统整,是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定资源。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重中心课程理论断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论则认为课程是"对话".尽管目前关于课程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定义,但课程这个概念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广泛地使用着,人们一致理解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虽然有人强调是学程,有人强调是教程,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意义上使用课程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虽然关于天才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工作者已有许多纯理论的研究,但却很少实验的研究来证实或反驳这些理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估计天才学生和普通学生选择学习类型的差异,并进一步找出那些可能影响选择学习类型的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查学习的类型。这些学习类型可以定义为“当学生接触到特别课程时最可能选择的教学方法。”(Renzulli & Smith 1978)检阅文献史密斯(Smith 1976)把学习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在认识过程,另一种是实际操作,但在这两种类型的方法中有相当数量的重叠方法。维特金(Whitkin 1965)认为了  相似文献   

10.
龚皓 《考试周刊》2007,(45):137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化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青少年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实验技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课前体验、资料搜集、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验、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去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就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异步会议系统/论坛用途非常广泛,在提高远程教育教与学的质量方面有很大潜能。研究者认为这种潜能体现在能把对话、交流和社交临场融入在线学习中。然而并非使用这种异步技术就能自然而然实现对话、交流和社交临场这些有助于在线学习的优势。学生参与度低,论坛帖子质量参差不齐,至少有一些学生和辅导教师不满意异步交互活动——这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阐述英国开放大学如何通过鼓励课程组更加注重论坛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从而克服上述弊端。我们可根据学习目标判断学生是否必须使用论坛才能够达成某一学习目标。因为必须通过考核才能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所以课程考核设计也必须涵盖论坛活动表现。但如果某门课程不需要学生参加论坛活动便可有效达成学习目标,那么课程组既可以决定完全不使用论坛也可以把论坛设计成为向自愿使用论坛的学生提供有效学习支持的途径。本文以一门课程为例,讨论如何非常有效地使用论坛达成一项关键学习目标。必须指出,要确保论坛有高参与度,就必须对学生的论坛表现做出具体说明,而且论坛活动是课程资源和考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参加小组论坛交互活动之前常常得有所准备、完成一些个人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一次把中国传统教育与教育现代化最前沿的MOOCs相结合的尝试。我们研究发现,孔夫子式的独立教师模式非常适合利用MOOCs来改造今天的学校。今天的微课程本质上与MOOCs无关,但可以以MOOCs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名义来获得社会的热烈响应。这次技术和创新驱动的教育变革,碰巧是从MOOCs开始,人们开始用技术和创新来重新审视教育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出现必然导致主流教育市场出现课程市场,大规模地蚕食现有学校课程供给的地位和能力。可汗学院的微课程创新提供了中国先知先觉者又一个撬动体制对课程市场封闭的武器。微课程是一个可以打入目前教育体制这个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行者。未来千千万万的微课程可以组合成成千上百门完全的网络课程,即基础教育的MOOCs。未来,教师运用MOOCs 教书,不是讲课而是成为学生的学习“保姆”,提供学习过程指导,对学生学习监督,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应用指导。教师、家长经常“见面”,讨论学生成长。这就是现代孔夫子。于是,今天意义上的学校没有了,孔夫子又回来了。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习导师,或者叫“学习保姆”。这个“学习保姆”陪伴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生所修学科类课程都是MOOCs。国家实行“现代孔夫子”认证制度。“现代孔夫子”首先必须按照国家的利益要求来筛选,在办学过程中还要常规性地接受国家的检查监督。未来的学校教育活动都分散在“学习保姆”即“现代孔夫子”和学生们、家庭教育“董事会”以及各种社会化的教育服务机构的活动中。这些人员和机构都可称为微观的教育当事人。这些当事人在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活动,经常性的活动也受当地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这个格局就是未来的教育治理。“校中校“提供了从现代学校模式走向未来学校模式的便捷通道。这是目前就可以实验的。随着中国越来越富裕,教育私人产品本性日益爆发,人民会更多地要求教育的选择权。从MOOCs视角来看,未来学校完全可以做到极大地满足个人对教育的充分选择,国家也可以通过依法治教和依法教育行政来保证教育公共效用的极大化。国家将依法治教,法律规定国家教育行政机构的作用是:制定课程和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标准;规定若干意识形态上的规范;保证没有一个学生被抛在达标的教育过程之外;制定课程结构方面的规定;认证“现代孔夫子”。如果中国在教育开放上顺应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富裕对教育日益提高的要求,那么中国教育培育的人将是:有独立思想,有创新精神,有多样化知识和训练。这样的人会帮助实现中国梦,把中国推向世界的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3.
学习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有兴趣的活动,因为人可以通过了解未知世界、增长技能而获得快感。使学习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本质上说,其实数理化都不枯燥。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带领学生深入到知识构架之中去探寻辉煌。把貌似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是教学的成功;把原本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学生沉重的包袱,是教学的失败。当前应试教育的恶果,就是几乎把每一门课程都变成了学生的桎梏,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毫无乐趣的煎熬,连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也无法幸免这种心态。教育应该是开拓民智的事业,但是搞得不好,它也可能加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断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论则认为课程是“对话”。尽管目前关于课程还没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定义,但课程这个概念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广泛地使用着,人们一致理解课程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虽然有人强调是学程,有人强调是教程,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课  相似文献   

15.
一、项目化课程概述 项目化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成为中小学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同时期项目课程作为一门“新型”课程被列入了德国许多学校的课表中。项目化教学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重新设计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中的若干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简单地把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获得这些基本知识,可以为今后适应现代化生活、学习相关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从而具有与现代化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基本的物理文化修养。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作为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点呢?要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愿学、  相似文献   

17.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收集了大量的公共关系的故事以及经典的案例,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讲解,可以向学生阐述公共关系的重要概念。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对这门课程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具体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课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这三个方面做一浅析,旨在发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活动课程”概念最早用于普教领域,源于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是作为与学科课程相对的课程形态提出的。它最早被定义为“依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形式”(《教育研究》,1996,2。《活动课的理论与实践》,高峡),现在国内学术界给定的涵义在表述上虽有差异,但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如下共同要素:(1)综合性的学习内容;(2)以学生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30以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锻练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欢迎,收到实效。事实上,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同时,体育新课程改革至今,体育课堂也需要更鲜活的教学资源,需要更有乐趣且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自上世纪60年代起,英、美等国学校的教师就开始在主题内涵丰富的大规模长期课程之外开发“微型课程”。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