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清人赵翼说:"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呤长恨曲,胡儿独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中,唐代诗人自居易的叙事诗,可以说是这些珍品中的极品。“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这两句诗正好说明,《长恨歌》和《琵琶行》一样在当时就是一首深人人心的杰作。  相似文献   

5.
王翼 《语文知识》2015,(4):32-34
《琵琶行》是中唐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与《长恨歌》齐名,被誉为他的艺术双璧。千百年来,《琵琶行》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空中,为世人瞩目,为世人痴迷,为世人膜拜。人们吟诵,人们深思,人们玩味,它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就连唐宣宗李忱都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褒奖,清代张维屏也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的感叹。可见,它有极强的艺术生命  相似文献   

6.
毛戈  朱彦群 《天中学刊》1998,13(6):54-56,72
仅局限于用“爱情”或“讽计谕”采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片面的。把《长恨歌》同《长恨歌传》《琵琶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创作和修改此诗的过程,了解其寄寓《长恨歌》“讽刺”抑或“同情”之上的美人迟暮式的感伤和忧郁美丽的倾诉。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国内小学语文课本和初、高中语文课本都选了他的诗作,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等等。这篇短文,以浅显生动的文字,介绍了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最著名的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有益于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9.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历代文人对白居易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长恨歌》突破了《琵琶行》伤痕情感的故事高度,把一代帝王唐明皇与绝色宫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通过“人性”的底片冲洗出来,使人品读了“其情悠悠,其意切切”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最丰的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自辑诗文集的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虽然,《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创作旨归不同,但其讽劝倾向与白居易《新乐府》之《李夫人》相同,并且《长恨歌》之感伤与白居易《寄湘灵》诸诗之情爱自伤一致。由于《长恨歌》产生于"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之时,所以,笔者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是古今帝妃婚恋与个人情爱自伤的产物,亦即古今三重婚恋悲情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长恨歌》与《琵琶行》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两首。不久前还有一位华裔作家在巴黎以两诗为词谱写了“东方咏叹调”。这两首诗虽可同入“咏叹调”,但一则咏史事,一则抒心曲,作者自处是很不样一的。写作《长恨歌》时的白居易处于“十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这首长诗与他的另一部名作《长恨歌》齐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诗  相似文献   

13.
试释《琵琶行》中的“阿姨”李来涛《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壁,前者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此诗不仅以描写音乐见长,尤其在抒情方面,达到“主宾俱化,专一而专一,感慨复加感慨。”然而“诗中疑滞之字句,不易解释,或莫知适从者”(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相似文献   

14.
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与白居易《长恨歌》同题材而创作的传奇小说,与诗歌一样,这篇传奇落笔在"长恨"上,然而陈鸿对李、杨之"长恨"是有所区别的。对唐玄宗,是充满憾恨;对杨贵妃,则是从怨恨到缅怀。对李杨的不同态度,体现了《长恨歌传》对李杨题材尤其是明皇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作于自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唐元和十一年)。唐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杀,自居易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它自问世以来,就传遍神州,与《长恨歌》一起成了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3,18(4):52-54
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天宝末期至元和年间的叙事诗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风华绝代的作品,其结构模式和文本体式选择以及叙事手段的运用,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代表着中国古典叙事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都是白居易的长篇名作。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当时流传甚广,市井街巷无不书,稚童妪叟无不道。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还写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留下的诗还有近三千来首。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之衡在上  相似文献   

18.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的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与《长恨歌》并称的传世名篇。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真切、深刻、丰富,结构严谨、缜密、工巧,充分显示了诗人驾驭诗歌艺术的非凡才能,集中表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高超艺术技巧。《琵琶行》记叙了诗人和琵琶女两个“天涯沦落人”偶然相遇的经过,把怜人与怜己,同情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与抒发自己的郁愤感情,熔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给人以深沉的艺术美享受。《琵琶行》的美主要体现于悲剧美、人情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 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 现存近3000首,数量当 推为唐代诗人之冠。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等名篇代表了他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作于唐宪 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 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 岁,任江州司马。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 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  相似文献   

20.
一写人物诗不自白居易开始,但白居易写了很多人物诗,其内容之丰富,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这里不准备谈他有名的《琵琶行》、《长恨歌》叙事抒情的人物诗,也不准备谈新颖别致的《有木诗八章》、《李都尉古剑》等托物寄情的讽人诗;只是摘取其塑造老人形象的《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不致乐仕》、《江南遇天宝乐叟》等篇来谈谈其人物的典型性。并借以讨论所谓“白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