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浩瀚无垠的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71%,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21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列为重要课题;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世界都在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海洋问题被作为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而提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我国围填海工程中的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尤其是近岸海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海洋可为我们提供生物、化学、海底矿产、能源和空间等方面的资源,其中海洋空间资源的多用途性对人类尤为重要,如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休闲旅游、海洋渔业、航运、港口、围填海等都与海洋空间密切相关。海洋的这些用途来自于人类对其生态系统(即生态环境)的各种不同服务功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富饶而又神秘的宝库,在当今全球资源严重短缺的环境下,海洋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成为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探索目标之一,因此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水下世界的探测和研究,发展海洋工程技术已经成为既紧迫又长远的问题。二十世纪末以来,水下作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对水下目标的探测技术引起了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关注,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都设立了专门的水下目标探测研究机构或者在国内高校设立了专门的课题实验室对该技术进行研究,为水下目标探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临着人口剧增、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等诸多问题,沿海国家为缓解不断增加的生存压力,开始向海洋进军.如何高效、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海洋蕴藏丰富资源和多种能源,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随着海洋研究领域向南北极拓展,这两块极寒区域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地区。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到南北极的开发探索事务中,而关键设备的短板成了这一过程中的最大掣肘。针对这个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冰区工程关键技术团队带头人周利将目光投向我国极地海洋装备的研发升级,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宝库在人类发展的陆、海、空、天四大战略空间中,海洋是第三大空间,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金属资源的战略性开发基地,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巨大的支撑作用,是最现实,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是世界各国交通的主渠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O多公里,有600O多个岛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起到越来越重要。丰富的生物、港口、矿产、旅游等资源,有利的地理位置,显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性。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海洋运输、旅游、海上油气开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繁、领土争议等困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①实施以淘汰高污染产业、发展清洁及环保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②加强包括宣传、规划、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在内的综合管理;③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生物和海洋探测等技术,走“科技兴海”之路;④大力发展海洋油气、旅游、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物资源的宝库。全世界海洋中约有生物20多万种,其中, 已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和其他工业原材料。海洋每年可提供30多亿吨的水产品,目前全世界海洋渔业每年生产量1亿吨左会,初级价值已达450亿美元,开发潜力巨大。在很多国家,海洋生物资源是国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甚至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与人类生活和发展休戚相关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其可为人类永续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任务,人类必须保护好关系到其自身生存与未来发展的主要食物宝库。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指出:“海洋经济是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的形势下,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许多沿海国家都加大了海洋开发的力度,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拥有  相似文献   

11.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和空间,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沿岸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休养生息场所。然而,你是否知道,富饶的海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拥有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是人类生存之源。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拓展国家粮食来源战略空间,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过容易受到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真正实现如此大面积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绝非易事。"我们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和调查还十分有限,而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受限于船载调查方法的局限性。"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阳说。30年来,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洋调查提供了可能,而刘阳的研究就是结合多学科交叉,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GPS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研究海洋渔业资源变动和补充机理,为推动海洋渔业资源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而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高度善待海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我国管辖的辽阔海域,是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资源开发的战略基地和国防安全的战略前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善待海洋,研究制定管好用好海洋的方略大计,切实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立法和海洋管理,在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建设成海洋强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并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资源趋减、生态与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也日趋扩大.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科技必须着眼于海洋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推动海洋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汹涌的波涛之下,海洋蕴藏着无数生命元素,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缘起于此,亿万年沉积动荡的过程也给予了其储量巨大的珍贵资源。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的资源,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宋树友 《金秋科苑》2013,(24):7-10,F0002
21世纪是全面进入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时代,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己成为解决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的重要举措。世界许多沿海国家己把海洋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而海洋农业,在海洋开发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发展海洋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占全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逐渐进入了人类的视野。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所提供的生物生存空间比陆地大上百倍。特别是深海及洋壳  相似文献   

18.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着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种种因素的困扰,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科学家把未来生存的目标瞄向了太空,试图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颗星球。此外,科学家还打算把一部分人类移居海洋,把神秘的海洋变成我们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立  武夷山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27-28,34
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诸如资源、环境及和平安全等重大课题。人类所面临的这些复杂课题都需要通过交叉学科研究才能够得到解决。本文主要对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促进交叉学科研究》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观点(如出版物对交叉学科的影响)进行介绍,并就促进我国交叉学科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占全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逐渐进入了人类的视野。海洋.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所提供的生物生存空间比陆地大上百倍。特别是深海及洋壳以下的广阔区域里.蕴藏着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资源和巨大遗传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