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出版家岑桑的编辑实践活动出发,探讨其如何用独特而自成一体的编辑思想,为广东出版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杰出贡献,旨在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而有了跨越性的发展,到宋代时,出版业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及至明清,已堪称繁盛。编辑活动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出现的。之所以叫做"编辑活动"而不是"编辑",是因为"编辑"  相似文献   

3.
刘晋苏 《出版参考》2023,(7):37-40+43
元宇宙浪潮扑面而来,出版业积极展开“元宇宙+出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编辑是出版活动的重要主体,本文在综述出版业整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立足编辑个体发展角度,对元宇宙视域下编辑职业的演变图景进行探讨。为抓住职业发展新契机,编辑可将内容为王、技术赋能、用户思维三条发展路径有机结合,打造“内容+技术+用户”综合技能矩阵,从而转型为元宇宙时代的文化产品经理。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的今天,我国的出版业全面转企改制步伐加快,每个出版单位都须脱离"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旧体制,转轨为一个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纯企业.市场竞争奉行"消费者就是上帝"的生存法则,对于出版者而言,这个上帝就是读者.因而,要真正实现出版业的顺利转型,促进适应市场经济的出版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出版就必须实现从与作者"合谋"到与读者"共谋"发展思想理念的转变,并落实到出版的实践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受众意识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辑的读者意识,有诸多文章论及.有的提出要"强化图书编辑的读者意识";有的提出编辑要做到"心中有读者 ,眼中有市场"; 有的专门分析"读者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内涵";有的干脆提出了"创造读者"的观点.其实,影响图书销售和出版业发展的不仅仅是读者,更重要的是受众.编辑要有读者意识,更要有受众意识,甚至有编辑提出了"受众第一"的原则.因为,编辑活动追求的是出版物的最佳传播效果,其标志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受众.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越高,传播效果越好,获得的受众就越多,相应地,出版社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受众应该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编辑活动论     
编辑活动,即指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进行编辑"制作"传播的实践行动.毫无疑问,它是编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多年来,学界对"编辑活动"的概念、内涵、与人类文明之关系、在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等问题上,却一直语焉不详,缺乏较为透彻的研究.本文谨以一孔之见予以简括探讨之,并以之就教于师友同仁.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编辑被称为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它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是出版物艺术创意和质量把关的先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编辑人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出版物能否全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止消极影响.因此,编辑的媒介素养问题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重视.本文主要从报刊出版业中的编辑人员如何正确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推动报刊的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员应把提高出版物质量作为神圣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舒 《出版广角》2021,(7):55-5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和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是出版业的主体,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编辑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出版方向是否正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编辑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文章从编辑的政治素养角度出发,探讨编辑政治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编辑政治素养的必要性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跨入新时代的传统出版业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危机.作为体现出版业核心价值的编辑,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抓住机遇、突破困境,是一个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编辑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若干途径,以期能为编辑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版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出版社把"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作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两大"抓手",这本是情理中事.但是,有些出版单位却忽略了出版物的编辑加工工作,甚至把编辑加工环节边缘化,进而使图书出版周期缩短义缩短.客观地讲,出版物编辑加工工作的失位,是造成当前图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质量,是当前出版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许玲 《记者摇篮》2014,(8):27-28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的关键环节,是出版业整个经营活动的龙头。一份杂志能否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素质的高低。而学术期刊编辑人员不仅要承担着政治思想、社会效益、传播导向、桥梁纽带等重要职责,还要成为专业文章的"把关人"和"控制者",稿件的"加工者"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非常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究竟应该具有哪些素质和角色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编辑学会在编辑人才培养与成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十大优秀出版编辑"评选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了我国出版业新编辑的风采,进一步激励了广大编辑队伍,培养出了更多专家型编辑、学者型编辑,也形成了编辑队伍中见贤思齐、见德思齐的良好风尚.从中国编辑学会评选出的"十大编辑"身上,笔者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编辑和编辑家成长的主观要素,至少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年代,出版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编辑活动越来越广泛,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种不同媒体编辑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突出,人们文化消费日益求新求异,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对于现代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基础理论研究、编辑活动基本规则及编辑工作分片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积累、传播、发展和创新人类文明的理论动力,推进现代出版业持续拓展的主导思想,是贯串于整个出版产业、出版文化中的一种价值理想和理性观念。切实活跃、与时俱进的编辑学理念,以人为主体和中心,以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为目标,促进出版业获得发展和出新的可能性。编辑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合格编辑是这样打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我国的出版业不可谓不发达,仅仅涉及书报刊画的编辑从业者就数以万计.可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对于编辑从业人员尚未有规范的职业培训,挂名"编辑学"的高等院校似乎很多,可真正能够培养合格编辑的则很少,因而在现实的编辑实践中,事业的延续仍然只能是一种师徒相承的工匠式传承.问题是,年老的编辑"师傅们"本身也有许多说不清楚的理论问题,因而后来的编辑实践也就只能是摸摸索索,随着形势变、"跟着感觉走",待到自觉入门、"悟出真谛"时,往往已是桑榆既晚、黄昏将近了.  相似文献   

16.
以当前我国出版业"转制"为背景,论述了转制前后编辑职能的不同及其原因、编辑具体工作内容的转换和"转制"中编辑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三方面问题,探讨了出版社编辑职能的全方位角色转换,并指明出版业市场化进程中编辑职能的转换与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图书"双效"原则并不矛盾,相反,它可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国外的管理学家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套用到出版业,"做正确的事"是指确定方向、理清思路、制订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策划"、"决策";而"正确地做事"则是指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执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化时代,出版业强化策划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实践不断证明,在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参与全程策划是一种实用的、有效的经营思想和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18.
责任编辑的动议权、修改权与转型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编辑最直接打交道的是作者,即所谓著作权人.然而作为文化产业最为重要一翼的图书出版业的第一生产力的责任编辑自己,却从来不被称为编辑权人(至今我们也未见有关于"编辑权法"的行将制定的迹象).那么,责任编辑的职责范围与权限是什么?它的用武之地与工作价值在哪里?它是否仅有"为他人"即著作权人"做嫁衣"的"福分"?事实上,有职必有权.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影响力、盈利能力整体下滑亟待转型.作为出版大军中的个体,编辑也同样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本文基于RAYS系统,详细介绍了"现代纸媒"的系统支撑、创新培训、案例实践及基金支持,以期达到培养传统编辑互联网思维、读者思维、产品思维和资本管理思维的良好效果,促进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的转型,从而推动整个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章建 《东南传播》2015,(8):164-165
朱光潜从多年的编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思想和理念。他认为期刊编辑要坚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他在具体编辑工作中一直坚持"宽大自由而严肃"的编辑方针,而"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仅是文艺活动的自然本性,也应该成为编辑工作中的基本态度。在他多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一直认为,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卑微媒介人,肩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编辑生涯的考察,探索了朱光潜编辑思想与理念对当前的期刊出版行业、尤其是高校出版业创新与改革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