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人植物     
本文从多种植物所表现出的不同拟人现象以及产生拟人现象的原因来阐述拟人植物。  相似文献   

2.
童话拟人有别于修辞学的拟人。童话拟人源于人类先民为征服自然而采用的“人格化”手段。童话拟人不仅伴随人类“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而产生,同时伴随原始人和儿童“物我不分”的观念而产生。童话拟人是把童话描写的自然物转化为作品形象的必备媒介。童话拟人应遵循人性与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拟人是一种借助丰富的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常见修辞方法。拟人往往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  相似文献   

4.
拟人修辞格在现代英语中,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极为常见,极有表现力。本文着力于对这一修辞格表现方式的探讨并结合《大学英语》教材上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大学英语》的课文及阅读文章,更好地欣赏原作,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以求进一步与作者达到感性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拟人修辞(Personification)在英语中运用较广,尤其是在学作品中。本探讨了拟人修辞的定义、类别、修辞特点及其修辞效果,并就英语拟人修辞的翻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教拟人句     
我教拟人句○邹水根(新干县麦斜乡中心小学)一、判别拟人句拟人句学生很容易误为比喻句。我首先举例将比喻句与拟人句对比着讲,指出容易混淆的地方,讲清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要求学生:面对一个句子,先要通读几遍,不放过句中的每个词,关键看是否有把物当人来写的词...  相似文献   

7.
拟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拟人隐喻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对英汉拟人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英汉语中的拟人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对拟人隐喻的英汉互译也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比喻和拟人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既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也是非文学写作所常常使用的,它们对创造审美的艺术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审美创造中,比喻和拟人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作者创作心态的某种反映,然后才是作为具体的修辞方法出现的,因此这里有着深厚的心理学的内容。本文拟从比喻和拟人修辞主体的角度,结合人类思维整体发展和个体发生的情况,来探讨其心理基础。我们知道,人类意识是一个由原始意识到现实意识再到审美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淀是最基本的方式。原始思维是原始意识的主要内容。这种思维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拟人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拟人机制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拟人的特殊构造手段进行分析后发现,拟人机制在于激活一些本属于人的品质、行为、情感等特征,以突显被拟物的某些特点或特质。  相似文献   

10.
复杂的拟人     
<正>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在简单拟人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其他修辞手法。现在,我们来谈谈——一拟人加排比第一步,寻找排比句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走向现代性,在现代文学里体现为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即真与善。真是巴金文艺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艺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凡是善被遮蔽的时候,真的追求就特别突出,凡是善正常体现的时候,他的这种真的追求就失去了那种斗争的焦灼感、冲动感。与茅盾、郭沫若比较,巴金的真实观是感受真实观,巴金文艺思想的历程,也侧写了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清启蒙文学的领军人物,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1898年9月(即戊戌政变)以前,晚清救亡图存的现实之需,促使梁启超开始从国民精神层面来考虑民族振兴之路,这在其思想文化观念上有具体表现,并由此引发了他利用文学来启蒙国民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隋代前期继承了北朝重视经学的文化传统,文学思想强调以实用为主;唯颜之推能以较客观的眼光审视文学,代表了一部分兼容南北文化的文人思想。隋代后期由于文化路线的改变,文学思想有所变化:刘善经和杨广基本上从文学本体论出发,强调内容的同时能够兼及形式;王通论文依然强调经世致用,但也不完全忽视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艺术思维是复合混融的立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是外延比艺术思维大得多的概念,与艺术思维是两个不同级别并具有本质区别的范畴,形象思维具有认知和审美两大功能,其思维的结果有的是学艺术作品,有的是理论形态的作品,有的是一般社会意识,艺术思维不是过去学理论教材中所说的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满足人们认知的需要,思维过程也不是遵循形象的逻辑运动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思维的结果也不是一般性意识形态,而是要经历从一般生活形象到艺术审美形象的转变,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形象,其中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审美、情感与想象、灵感与感知、现实与梦幻等多种思维方式复合混融的立体辩证性思维,其思维结果是为了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形象或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苏雪林女士的创作谈、读书札记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鲜明地表现了好的文艺思想:强调文学要有促进社会进步、激励人向上的宣传鼓动作用;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要求文贵独创;关注文学的民族性。苏雪林文学批评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宽容精神、公正态度和耐读受看的美学品位。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一生撰写了大量杂文、文学作品和政治策略性文论(包括拟订语言文字拼音草案等)。其实,这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瞿秋白以写作参与革命行动的政治行为,从而展现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瞿秋白文艺探索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政治,文艺是其立足点,而文化则是原点与迷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操守和对科学有独特贡献的知识分子,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练后,胡先辅逐渐地闪耀出他应有的历史价值。然而当人们而对他那复杂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观念时,不少人却轻易地给予了他文化保守甚至新文化反对者的帽子。观察胡先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进行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倡导,我们发现,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观念其实具有更多的务实和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19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由带着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思想接近马克思主义的鲁迅与在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思想和文学观念中成长的党员知识分子共同展开的.从二者之间的联合与矛盾看左联时期鲁迅的思想文化形态,则可概括为:阶级理论视野和文化启蒙立场并行,“真的知识阶级”和无产阶级大众二元平等,“个人的无治主义”和左翼阵营意识的消长共存.与左联党团领导人的新旧对立、非此即彼的典型思维相比,鲁迅的思想呈地质层般的“多层累”形态,是一种非政治实践的批判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0.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点,寄寓哲思,超越语言,具有建构哲思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