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彦 《军事记者》2005,(8):12-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凡是违背实事或与事实有出入的报道,都可以称之为虚假新闻。它大体可分以下几类:无中生有,事件主体原本不存在,完全凭想象杜撰、编造、臆测;颠倒黑白,“挂着羊头卖狗肉”,把正的说成负的、好的说成坏的;夸大其辞,“扯大旗当虎皮”。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注水”、放大、拔高,把芝麻说成西瓜;过饰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2.
于都 《军事记者》2005,(8):11-11
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广大新闻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真实生动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也感动了受众、感动了社会。但也有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它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如果受众总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层出不穷的虚假新闻报道,如同病变的癌细胞,颇为顽固。对此,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表示,要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重拳打击各类虚假新闻。去年以来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整治虚假新闻作为教育重点之一。各媒体也纷纷制定措施,拟定规章,反假治虚。顽症还需猛药医,治理虚假新闻重在强根固本,我们要坚持用法规制度保障新闻的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4.
虚假新闻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在我们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也出现在我们的不同媒体上。这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当前,新闻界正通过“三项学习教育“这股东风,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是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容易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5,(8):1-1
近年来,我省广大新闻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全面地反映我省改革开放和“三个明”建设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个别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刊发虚假不实报道,给新闻工作造成了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7.
佘家金 《传媒》2002,(10):34-34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客观真实地对受众者所关心的事件进行报道是一个记者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记者的良心所在。但是,近年来,新闻界自己制造的一些假新闻频频出现,不仅欺骗群众,也极大地损害了新闻界的声誉,影响了我党的新闻宣传事业。 笔者分析假新闻出台大致有三种原因。 一是不深入采访,只道听途说。2001年11月,国内某著名媒体刊登了一条题为《中国19岁的女学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心中十分清楚的必须遵循的首要职业道德准则。然而,在与受众天天见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虚假新闻、不实广告等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新闻打假,迫在眉睫。《新华日报》2005年11月10日的B1版上刊登一条以《海门建立公务员退出制度》为标题的新闻消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海门市公务员退出机制已经出台,打破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根据该市规定,凡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和年龄较大的公务员,符合退休条件并愿意提前退休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一旦离开了真实性,那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闻必须真实.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实属常识,属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规定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包东喜  何静 《新闻前哨》2005,(10):48-50
当前,随着中国新闻市场的成熟与活跃,新闻报道有了很大改观,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来源趋于多元化、新闻的传播渠道日渐增多、新闻传播主体复杂化以及高新技术的介入带来的新闻操作模式、运行规则上的收变。应该说,这些变化适应了信息时代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多层面、多向度的需求,跟随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新闻传播的实效性、丰富性、深度性上给予了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4.
吴哲  张楠 《青年记者》2012,(8):34-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发生虚假或失实的报道,从全国来看,虽系少数,但其影响恶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虚假和失实的报道非但毫无新闻价值,还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甚至造谣惑众,极大地破坏了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威信.无论它是“蓄意造假”,还是“主观无意”,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如不杜绝将会摧毁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增强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好舆论阵地前沿的哨兵.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与虚假新闻——新闻失实的社会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盛芳 《新闻界》2006,(2):74-74
虚假新闻报道可说是世界性的顽症,坚持新闻真实性、探讨新闻失实成因及相关的防范措施一直是新闻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就在国内新闻界对2005年“十大假新闻”进行盘点时,又一条假新闻新鲜出炉,说的是央视名嘴王小丫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结婚一事,此文吸引人们的眼球,毕竟名人隐私比纯属虚构的故事要来得过瘾、刺激得多。本文试从传媒生态学角度,将虚假新闻的屡禁不绝置于消费文化的社会语境下予以分析,探讨当前新闻失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陈琳 《当代传播》2002,(1):84-84
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媒体,越来越离不开它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消遣娱乐。并常常以这种从新闻媒体获知的信恩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因此,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也更为突出。然而尽管新闻业发展至此,已趋向成熟,但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好像就没有停止过与虚假报道的斗争。虚假报道就像灭不了根的顽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是寻机探出丑陋的脑袋,令人厌恶。 近年来,媒介上的娱乐新闻大量增加,实属情理中的事,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瑕时间增多,自然对消遣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娱乐新…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客观、全面、公正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是对编辑、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保证新闻真实性的根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谭丽莎 《新闻界》2004,(2):80-80
什么是“运作新闻”?顾名思义,即是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像正常的新闻那样,是记者从社会生活中所发现和采写的;而是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专门策划、制作出来的。“运作新闻”经常出现在激烈的商战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某些公关公司收取了企业的钱,然后制作出赞美、吹捧该企业的新闻;或者是攻击、打压其竞争对手的新闻,拿到媒体上去公开发表,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力量.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假新闻是各种弄虚作假中最恶劣的一种,因为它往往出自覆盖面广大又具有相当权威的大众传媒,欺骗性最大,流毒最广,影响最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