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全球的概念正式提出的来,"全球化"问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但从总体而言,谈论经济全球化的人多,谈论文化全球化的人少.文化全球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现象.文化全球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和"西化",而是包含着单一化和多样化、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辨证统一体.我们应从"和而不同"的文化选择观和方法论来对待文化全球化,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沟通和融合的同时,更加凸显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使得世界文化"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自然万物型构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学以自然万物为研究对象。人贵为万物之首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以区别于其他万物,人以文化去识别物、利用物,于是物被赋予文化特性,使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物型构自然,人在认识物的前提下创造文化,在文化的作用下又不断加深对物的认识和利用,构成"物—人—文化"的循环体系。民族学"物"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将是民族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手段认识和改造自然,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而自然对人的异化,集中表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我们该何去何从?从学理角度来谈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是人所特有的本质力量,即超越自然有限性,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文化软实力源于人的实践,具有鲜明的"属人"性,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对世界进行能动认识的能力、从事实践创造的能力、建构价值世界的能力、规范社会秩序的能力、丰富和发展自我的能力等。在国家战略层面,文化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力量在于改变世界,它改变着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它使人类的生活富足而富有尊严。科学也改变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使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迁移,使人类的理性更加清澈,科学已在社会文化建构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科学是一种文化"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共识。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科学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是我们传统文化所缺乏的,漫长的封建历史使我们的民族个性趋于保守,畏惧权威,缺乏张扬,而科学文化中理性、求是、求实等精神元素将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强大的活力从而使她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有关日本古典文化的书籍和影片纷纷出版、上映,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日本和日本的古典文化.与日本相比,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更加深厚.让中国深厚的古典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承与发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日本对古典文化成功推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综合文化范畴的中西本义,可将它合理地界定为主体改变客体的自然存在方式,使自然世界转变成为主体而存在的价值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两个基本方面。文化是为实践与认识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实践与认识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历史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是标志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的程度和状态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32):I0005-I0005
第三十二讲关于钱学森院士的思维科学思想研究初探(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影响力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包括钱学森院士创立的现代思维科学,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这个"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科学思维的精气神,这就是开展思维科学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自然也是钱学森院士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唯一延续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化,具有相当的早熟性,它强调万物和谐,重视人的修养,强调以义导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历史的洪流中,东西方文明是在激烈的碰撞、冲突之后,逐步走向沟通、融合的.中国的"入世"必将使得中国的文化以更加强劲的态势融入世界大家庭,并最终促使世界文明向着更加有利于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皆有其形象,这种形象本质上由人来体现,其核心是思想。安徽文化具备"包容性"形象已成为学者的共识,但整体的安徽文化及其三大区域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的"包容性"内涵之差异性还没有被充分揭示,将这种差异性及其形成的原因辨析清楚,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安徽文化,把握其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且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因此需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才能促进中外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一、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播放水墨风格的视频:周杰伦的《青花瓷》,学生和教师边欣赏边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也正因为古代中国瓷器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瓷器的英文也可以叫china。而中国的瓷都是景德镇,作为一个江西人,学生会说:"我骄傲"!  相似文献   

13.
印第安女作家红衫德尔菲娜独树一帜地用本民族语言拉科塔语记录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记录了在白人世界和印第安世界冲突中无奈又顽强的拉科塔人的生活,映现出民族的优美。拉科塔人的祖辈们铭记古老的拉科塔语、传承瑰丽悠久的拉科塔民族文化传统、坚持不懈地维护拉科塔民族领土的完整,其中拉科塔女性起到了紧密联系伟大神明的纽带作用。古老的拉科塔民族在一个红白杂糅的世界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14.
正高速发展的社会却显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活得糊涂的人竟比清醒的人更加幸福。然而,这种"糊涂"只是一种逃避,"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自然是快乐的,但我们应该崇尚的是"清醒的烦恼"而并非是"糊涂的幸福"。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看待世界,并由此作出改变,最终"烦恼"也会变为"幸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让中国更加自觉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是人改造外部世界,满足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实践。"劳动崇拜论""劳动决定论""劳动终结论"和"劳动起源论"批判和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劳动教育的论争揭示了,文化是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教育研究需要文化研究。"劳动""文化"和"教育"在词源上有共通之处。劳动教育,作为文化实践,是通过物质、能量转换改造自然的"化育"和通过信息、符号改造社会的"教化"的统一,蕴含价值-规范、行为-作用、语言-符号、知识-技术等不同的文化层级和实践综合。劳动教育有文化唯物性,也就是具有物质生产性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大众文化性。劳动教育有文化启蒙价值,它是解放所有人的文化启蒙,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知识文化启蒙。总之,劳动教育的文化本质和实践充分呈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以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是劳动的"教育性"与教育的"劳动性"、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化育与教化、精英与大众、理论与实践之间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人性美和地域文化美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内核,她的笔建构起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充盈着爱和美的自然世界;她用她纯熟的叙事,温情地笔调和灵动的语言告诉人们人性的美犹如丝丝细雨,滋润着人类干枯、坚硬、冷漠的心灵;她用心去展现东北地域文化那份厚重博大、狂放自由和饱经沧桑的美。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天"对人的规范有益于人体全面健康,民族振兴和世界和平;应虚心学习,以继承古籍为基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方面实力的发展,中国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未来"的代名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但是我们作为汉语传播者,应该敏锐的觉察到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源自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所以。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教学对汉语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语言要素的学习,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以及消除文化差异的负面性都有积极的,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随着学习的深入,文化的地位将更加的凸显出来。为了能不断的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好的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我们必须认真重视文化教学,把它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的位置,真正的意识到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孙凡 《文教资料》2012,(5):63-64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文化和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世界上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于中国听众来说,要领会西方音乐的内涵自然存在很大的难度,毕竟我们生活在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和音乐生活氛围中,对西方音乐的体验和领悟还存在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