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不断推进,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满对学生人性化关怀的赏识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起到了明显的功效。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对赏识教育不能正确理解,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出现了“唯赏识”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赏识教育也只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不是教育的全部。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作为赏识教育的精品范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然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四块糖果的给予过程,便不难发现先生不仅仅是赏识,他是融惩戒于赏识,以赏识促惩戒。当陶先生发现男生用砖头砸别人时…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就包含赏识教育,它是我国周弘老师借鉴自身对自己的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成功教育心得总结出来的,它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具有人性化、人文化的一种素质教育。最近几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案例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采用这种赏识教育方法。但是因为处于“探索阶段”,就会衍生出许多问题。赏识教育的核心是什么?作为一名赏识教育的“实践者”,对这些问题向其他的“探索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心得。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洪英 《文教资料》2007,(16):185-186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并普遍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不过,现实的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也存在着教师缺乏赏识能力、忽视赏识教育的副作用、忽视学生差异、赏识不持之以恒等“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玉华 《家庭教育》2013,(12):10-11
时下,翻开一些教育类的报纸杂志,发现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赏识教育”,一些教育专家也常常把“赏识教育”挂在嘴边,提出“教育必赏识”“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等口号。有些父母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赏识”从字面上解释,为“欣赏”、“重视”,即认识到别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时尚引进家庭以后,家长们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明确赏识教育的原则。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教育”。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确,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赏识教育的实施中,部分教育者误解、滥用赏识教育,致使赏识教育走入了“误区”。本文试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刻的实践反思,以期帮助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赏识教育,从而正确地实施赏识教育,达到赏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门艺术,是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钥匙。学校开展“赏识你的学生”实践活动,以“表扬、鼓励”为契机,赏识学生,帮助他们自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深化“赏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的教育。爱学生、赏识学生,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从爱出发,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的赏识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世界因赏识而美丽,人生因赏识而健康,生命因赏识而鲜活,教育因赏识而光彩!”  相似文献   

1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赏识教育的创始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哑学校校长周弘更是认定:“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品德等给予肯定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前,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确,相对于我们过去的“挑错”教育来说,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现实的赏识教育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赞美等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赏识教育”正在一些省市热炒热作。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并把“赏识教育”与德国的神童之父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相比拟,甚至说比卡尔·威特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人说:“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对赏识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我们一直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观念下,赏识教育为学校教育吹进了一股清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学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本文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赏识教育,以期准确地认识和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其效用。一、现象与本质: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都有其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是爱的教育.我们应该把赏识教育融入教学中,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那么,我们如何把赏识教育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8.
《思想·理论·教育》杂志2003年第11期刊载一篇题为《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的署名文章。我国现今在“××教育”公式中套出越来越多不通的词语,所谓“赏识教育”,属其中之一。稍有汉语构词常识的人或许以为它是针对“瞧不起教育的现象”而发,其实它无意赏识“教育”,而意在赏识“学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早也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这就要求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运用“赏识教育”,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所谓“赏识教育”,就是通过了解、理解、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