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2.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清人丁治棠笔记《仕隐斋涉笔·先正异闻》中有关王世贞与《金瓶梅》创作的记叙的分析,并钩沉梳理其他有关史料,认为吴晗先生关于王家与《清明上河图》没有关系的结论是武断的,轻易否定《金瓶梅》是王世贞所创作也是不科学的。同时,作者还就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谈·祁禹传》中所提供的情况,参考正史的有关资料,从四个方面对一部艳情小说的作者茅镳的一些情况和所具备的素质作了一些分析归纳,对认识《金瓶梅》成书状况及寻觅《金瓶梅》的作者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清代陈球写作骈体小说《燕山外史》可以视为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从章法看,其使用了许多连词,有利于文章的连贯;以对仗而言,《燕山外史》不仅全篇对仗种类多样,即便是某一章节,作者也精心安排,对仗句型显得多样,全篇三万余言阅读起来没有板滞之感,这是其对仗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明清著名小说人物性格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是一部独树一帜,不同凡响的大书,一部最具现实品格和历史实感的作品,有着超一流的认识价值。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官场里火爆、商场里亨通、情场里得意的西门庆。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的,其一系列活动和经历,种种恶德丑行,都是他那个社会的真实反映。书中以粗鄙、直露、荒淫无耻的情欲来写世情,恰是《金瓶梅》一大奇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万历词话本"与"崇祯绣像本"两个系统。两种系统的版本孰先孰后、孰优孰劣,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强化题旨、结构照应、人物刻画等三个方面,对"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宗教现象的叙事功能作了分析。这些宗教性描写是"词话本"第一回所没有的,从而证明"崇祯本"对"词话本"所作的删补修改,目的在于使小说的主旨更为鲜明、叙事结构更为紧凑、人物形象更为生动。  相似文献   

8.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0.
当下学界都把《林兰香》定位于清初小说,并认为它影响了《红楼梦》。但从两书的相同之处来看,这完全不符合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红楼梦》的风格,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脂砚斋已经指出,但绝口不提《林兰香》。还有《林兰香》的评点中已经出现了"影子说",这其实是源于道光年间涂瀛的说法。总之,《林兰香》晚于《红楼梦》并模仿了《红楼梦》,且晚清已有人持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采用网状结构方法的率先之作。《红楼梦》在结构艺术上借鉴了《金瓶梅》,呈网络状,但更复杂更艰巨,更浑成因而更精妙。我们可以说《金瓶梅》的网状结构是二维的平面的,而《红楼梦》则是三堆的立体的网。二者采用的方法都是时空交错,从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理清纲目,牵起方方面面、经经纬纬的细枝末节,从而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可以说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读《围城》不能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笔者发现《围城》的创作语言是具有陌生化的艺术特征的。整篇小说的创作和语言处理方面无不闪现着陌生化的光芒。本文就试从比喻,夸张和对话设置三个方面来展示《围城》语言中的陌生化体现。  相似文献   

13.
第一奇书《金瓶梅》如同一道犀利的闪电,刺破了笼罩在中国封建社会表面那层温文尔雅堂皇炫目的面纱,深刻揭示了明朝末年官商勾结、贪脏枉法、卖官鬻爵、淫荡靡烂的种种社会丑态,作品因而具有极大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从创作艺术方面看,兰陵笑笑生娴熟地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上自天子太师、下至庶民百姓,无不各具情态,口吻毕肖。本文拟就歇后语的运用,对这部小说的语言艺术作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15.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十足的"京味儿",他的小说被看作"京味儿小说"的源头,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标志和象征。《茶馆》是其"京味小说"的代表作。从老北京话、北京人的闲适格调、老北京人独特的处事哲学人情世态和北京人的幽默等四个方面对《茶馆》进行解读,来具体品味独特的京味儿文化,以期对《茶馆》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公羊的节日》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00年出版的小说。作者以多米尼加共和国独裁者特鲁希略被刺杀事件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采用“结构现实主义”小说的新颖结构,用丰富的语言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本文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公羊的节日》中历史与虚构相结合的叙述手法以及小说中三条结构主线及其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巴尔加斯·略萨和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而又全是作家个人规划、个人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与此前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演出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以历史故事、农民起义、神魔争斗为内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不同.它的出现,标志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云翘传》是明。清初的一部才,佳。小说,在明末清初的人情小说中应有一定的地位。本书故事大意是王翠翘和金重倾心相爱,无奈好事多磨。金重因事离京,而王家则大祸临头,王翠翘为了王家不至于家破人亡,自愿卖身牺牲自己而顾全大局。由此王翠翘踏上了那条漫长的屈辱苦难之路,受尽了磨难吃尽了苦头。像其他的才子佳人小说一样,王翠翘和金重及家人以大团圆的美满幸福的结局结尾。但它与其他同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相异的地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虽然本书也是按照《金瓶梅》、《平山冷艳》、《玉娇梨》等书相同的命名方式,从书中…  相似文献   

20.
唐诗宋词明传奇,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形象最全面最鲜明的写真。以明传奇为例,明朝传播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传奇小说无疑是“三言”和“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称奇》《二刻拍案称奇》,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对当时的女性地位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