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博宇 《科教文汇》2008,(16):157-157
成就的宣传报道,是我国党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国党报在成就报道中不断突破固有模式。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就报道的宣传技巧,本文就以《人民日报》在10月23日到26日的“嫦娥一号”发射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希望对我国党报以后的成就报道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威 《科教文汇》2013,(35):110-111
以McCarthy的语义场为理论基础,采用Sinclair的语料库方法,从主题词图、词块和词块的语义偏好来描述地震报道英语的词汇特征,以期对新闻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对媒介实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负面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无论是从传播的效果,还是从传播的功能以及十七大报告对媒体的要求来看,《人民日报》都应该增加负面报道的数量。并且负面报道在版块、内容分布上也应兼顾多方面以求均衡。  相似文献   

4.
张娅玲 《科教文汇》2008,(32):277-277
汶川地震中的媒介报道形式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是中国大灾难新闻报道的大发展和大突破,对中国灾难新闻报道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媒体农民工报道内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93-193
本文以我国“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为研究课题,对《解放日报》、《湖北日报》,《广州日报》、《四川日报》四家报纸在2004年全年中农民工相关报道的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农民工相关议题的,以及对不同媒体对农民工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思玮 《科教文汇》2007,(6X):207-207
典型报道是我国媒体正面报道的最主要形式,典型人物报道蕴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和时代精神内涵。中央电视台年度特别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创办已经五年,作为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典型人物的报道策略和发展趋向:人物形象从“高大全”向平民化的转变;政治宣传意味的淡化与公众议程意识的觉醒;平面媒体的单枪匹马作战到媒体间的协作和联动。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是我国媒体正面报道的最主要形式,典型人物报道蕴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和时代精神内涵。中央电视台年度特别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创办已经五年,作为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典型人物的报道策略和发展趋向:人物形象从“高大全”向平民化的转变;政治宣传意味的淡化与公众议程意识的觉醒;平面媒体的单枪匹马作战到媒体间的协作和联动。  相似文献   

8.
追踪调查式的电视深度报道,作为对某一新闻事件作纵向拉长延伸的报道,通常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详细深入地剖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新闻调查》就是调查式的电视深度报道,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新闻调查》的选题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典型报道是我国媒体正面报道的最主要形式,典型人物报道蕴含着丰富的媒介信息和时代精神内涵.中央电视台年度特别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创办已经五年,作为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典型人物的报道策略和发展趋向:人物形象从"高大全"向平民化的转变;政治宣传意味的淡化与公众议程意识的觉醒;平面媒体的单枪匹马作战到媒体间的协作和联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选取发表在《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等国外出版物上的13篇关于科技报道研究的论文,对其研究主题、研究媒介、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科技报道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在具体研究中的灵活运用.分析表明,近年来国外科学报道研究仍以近期热点科学事件和纸媒为主;时间跨度的选取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主题有关,并影响到抽样方式;不同论文在研究框架、分析维度和变量选择方面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都是建立在概念和假设的操作化基础上,仍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最后,简要地阐述了科技报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医学期刊要力争缩短报道时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收集近年的有关资料,对医学期刊报道时差过长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结合卫生部2004年3月推出的《中国医药卫生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提出了医学期刊缩短报道时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公开原则的指导下,灾难性新闻报道已突破旧有的制度藩篱,获得极大的自主权。本文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唐山地震报道进行宏观概述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汶川、玉树地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揭示不同媒体信息传播的个性和共性,并推断传播者的关心、态度以及价值等。最后,归纳出媒体地震报道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D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媒体面对的一次重大危机事件.我国媒体在第一时间做出集中报道,随时更新着受灾情况和救灾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通常被看作是特殊的新闻报道样式——一种需要大量时间的积累,并且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媒介特殊行为。它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挑战过程,是一个搜集和整理想法与事实,创建报道模式,分析可选择事实,并在逻辑而非感情上做出决定的过程,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是一个新闻搜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和社会公众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1926年童振藻所著的《云南地震考》是云南历史上首部关于地震研究的专著,书中对云南地震的成因、震史、震灾预防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在云南地震成因、地震诱因、地震区域划分等方面的观点,对当时的地震研究工作来说,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是云南地震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文章从《云南地震考》一书中提取了对地震科学研究的价值,并对该书的科学意义和历史地位作了肯定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技界的最高荣誉。20世纪早期,上海《万国公报》、《科学》和《东方杂志》等报刊先后向国人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情况;分别报道了1903年、1905年、1914年、1920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名单;有的不历年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类统计,并呼吁中国人奋起直追,争取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17.
消息报道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态学学会委托,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5月召开了编辑出版期刊专业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对《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和《生态学报》有关编辑出版专业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务的资格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中国汶川地震的微型语料库,目的在于比较《中国日报》与《路透社》关于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语篇中用词的异同。文章从人称代词,动词和地点名词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媒体的报道在用词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通过分析新闻语篇的用词,读者能够了解新闻的国家属性和所关注的焦点。此项研究可以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语篇阅读理解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彰显电视媒体特色和优势的信息表达方式。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后,全国各大电视台及时推出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本文以芦山地震电视报道为例,试图探讨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雷利 《科学大众》2009,(5):12-18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都认为动物可以预知地震 公元前373年。据历史学家记载.希腊城发生地震的前几天.包括老鼠、蛇、黄鼠狼等一系列的动物都出现了异常的躁动。自人们发现动物可以预感地震以来.便陆续出现鲶鱼躁动、鸡停止产卵和蜜蜂离开蜂巢的报道。无数的宠物主人声称目睹他们的猫、狗在地震之前吠叫、烦躁,或出现了紧张和不安。至于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异常行为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