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古代朝鲜寓言创作历史悠久,仅次于少数文明古国。它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是东西寓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公元7世纪,最早的书面记载的作品是《龟兔之说》与《花王戒》。高丽王朝时代(918—1392年)假传体寓言发达,受中国古文家的虚构传记文学影响很深。李氏朝鲜王朝(1392—1909年)前期寓言创作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林悌。17世纪以后有两类寓言作品,一是用汉文文言写的假传寓言,一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的用朝鲜国语写的寓言小说,最著名的作品首推《兔子传》。  相似文献   

6.
就中国古代寓言小说的产生与类型,中国古代寓言剧的产生、发展与特色及二者的共同性特征,作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其文为“百家之冠”,堪称我国古典文学中“独步的文笔”。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言,表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庄子论文的特征。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寓言,就没有《庄子》。庄子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体文。  相似文献   

8.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9.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庄子寓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不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散文家,而且还是杰出的寓言家。一部《庄子》不仅是哲学著作、美学著作、散文集,而且还是“一部优美的寓言故事集。”(郭沫若语)庄子寓言以它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自然语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和意义生成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概念合成理论对于《庄子》部分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同时,对《庄子》部分寓言进行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示《庄子》部分寓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机制,丰富《庄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3.
文气说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学术界对“文气”理论源流关系的梳理来看,基本认定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是中国文气论的思想渊源,很少提及庄子哲学对文气论的影响。笔者认为,对中国后世文气理论的影响,庄子远较孟子为深刻。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最早以史家身份为庄子立传,使一个闲散模糊的历史人物走上了中国文化史前台。他对庄子的著述数量、风格特点、师承渊源及其影响的考察、评价与定位,是最早对庄子学术的系统研究。同时,他还抽象继承了庄周愤世嫉俗、冷面热心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风神;而在具体的语言风格和词汇方面,《史记》与《庄子》血肉相连,有着共通的经典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寓言一般是为给各自观点及哲学思想做佐注,但就其讽刺现实这一客观效果来看是一致的,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庄子》的批判性寓言讽刺尖锐犀利,严峭峻刻,风格独特,这一点为其他诸子寓言所不及。就其文学性来看,《庄子》寓言构图宏伟奇幻,汪洋恣肆、恢弘诡谲,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寓言","重言"和"卮言"就是所谓的<庄子>"三言"."寓言"有寄托、寄寓的意思;"重言"一般理解为引重之言;"卮言"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述、去论说的话."三言"在<庄子>一书中不是简单地相加构成篇章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言"中那些充满奇特想象的故事是<庄子>一书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超乎寻常的想象,反差强烈的对比使形象与思辩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让读者有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8.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源头,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以身观身”与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等体道方法,都为后世理论家所吸收,并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方法。老庄的这些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审美体验论的理论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海德格尔研究在中国学界备受关注,并已成为一门显学.在这一语境下,研究海德格尔之于中国学、之于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学的意义是大有必要的.老庄思想在研究中势必处于重要地位.文章仅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观和庄子"逍遥游"自由境界的相通入手,深入思考民族思维方式与现象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