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卓吾批评《绣襦记》目前大陆已无藏本。日本东北大学、东洋文库、台湾"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各有一个藏本,三者大致相近。在时间上李评本最早,是其他现存明刊本形成的基础;陈眉公批评本对之修饰甚多,尤其是前二十出;最完善的是明末朱墨套印本。李评本"总论"的出现,使得《绣襦记》由文人就南戏改编而成的推测更接近事实。"薛君受青楼之赂"而作《绣襦记》的传言应属附会,与薛近兖本人无关。  相似文献   

2.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太平钱》《奇福记》两种四色抄本曲本,为清代内府之物,曾经"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递藏。从各层信息判断,两剧原来抄就于雍正朝(或更前),再以四色抄写于乾隆朝,应为两朝内府演出之本。这其中,《奇福记》乃据李渔《奈何天》剧改编而来,剧词仍保留原有的男女情色表演,则其应属帝王私密性演出所用剧本,演出之地当在宫廷或行宫的室内小型戏台。两曲本内存有大量详细的演出指导文字,包括服饰、道具、台步等,可为清代内廷戏曲演出研究提供较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依据。两剧在篇幅、情节、文字方面,与其所依据的明清旧传奇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二剧均在出目之下标明唱腔,显示出雍正朝内府演戏仍以昆、弋两腔为主的特色,而弋腔已略盛一筹。这些信息为探讨清代内府演戏、清初戏曲发展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2002年,英国学者朱利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出版了《21世纪批评述介》(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21st Century)一书,该书的第12章为戴维·庞特撰写的"幽灵批评".看到这个题目使人感到有一种阴森森的诧异:有一种批评理论叫做"幽灵批评"?此前似乎还鲜有所闻.这种"幽灵批评"是一种"幽灵式"的批评,还是对"幽灵"的批评?后一种理论似乎应当属于灵魂学、精神学,或者精神现象学之类,大概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属于文学批评的,大概只能是前者了.那么,什么是幽灵批评呢?  相似文献   

5.
“出版”考     
一、出版与印刷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发明印刷术起源于何时,从汉到北宋有七种不同的说法,经张秀民考证:“中国雕版印刷术大概起源于7世纪初年左右,8世纪市场上出现了印纸,9世纪不但文献记载更多,敦煌发现的实物也不少,成都并已成为全国刻书业的中心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版)。这里所说的出版,指雕板印刷的印本书,而不是手工抄写在纸上的钞本书。现存世界最古的中国印本书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和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剑南成都府樊堂家刻”印本历书。  相似文献   

6.
“灵台”考     
杨玲  马皓斌 《档案》2022,(5):26-30
作为一个名物词,“灵台”在不同典籍中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彼此关联。《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灵台”是表现文王仁德、承载政治意义的一座建筑。《庄子·外篇·达生》和《杂篇·庚桑楚》中的“灵台”指“心灵”。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又用“灵台”命名人体穴位。通过考证可知,“灵台”含义每一次转变都受到《诗经·大雅·灵台》的影响。甘肃省灵台县之得名也与此诗密切相关。于此可见《诗经》在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7.
“兰台”考     
第一次知道古代有个“兰台“,是从李商隐诗中接触到的,记得在大学里听先生讲解李商隐那首哀婉凄绝的&;lt;无题&;gt;诗时,其中有句日:“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舆论监督”这个词使用频率高了起来。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朱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座谈,给了他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新闻工作者是个巨大鼓舞。而后,“舆论监督”这个词组在报刊上、在电视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了起来。笔者也想趁这个热乎劲,将“舆论监督”一词考证一番,将它的来历弄弄清楚。说起“舆论”和“舆论监督”,不能不追溯到梁启超。因为在梁启超之前,尚无“舆论”一词的组合。在中国古汉语里,舆的本意是车厢,因即指车。《老子》:“虽有车舆,无所乘之。…  相似文献   

9.
“双陆”考     
双陆是古代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是糅合波罗塞戏和六博两者特点创制的,大约始于曹魏,南北朝时发展成熟并且兴盛起来.与双陆相关的名称不少,波罗塞戏即握槊,它们是音译和意译的不同.双陆吸收了波罗塞戏的一些特点,源于波罗塞戏而有所发展.双陆与长行则是一类博戏,只是"小在同异之间".双陆这种古老的游戏目前已被电脑商重新开发出来,借助互联网,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智力游戏.  相似文献   

10.
在旧中国,“有闻必录”也许是流传最广的新闻用语了,它不仅成为新闻界的口头禅,而且为社会上很多人所熟知。就是在今天,它还要常常被人们提起。抗战时我在大学里读书,就不止一次地接触到这个词,似懂非懂。解放后从事新  相似文献   

11.
“本事”考     
本事之本义为原来的,固有的,本事最初的意义为原事、旧事、事情的原委,后来在唐代从这个意义引申产生了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所依据的故事的情节或原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操”考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晚清"洋务派"的积极倡导之下,西方体操活动也算做"夷长技"之一种而被引入到中国。随着《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体操"在中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兰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知道古代有个“兰台”,是从李商隐诗中接触到的,记得在大学里听先生讲解李商隐那首哀……  相似文献   

14.
“襜褕”考     
"襜褕"是为数不多的见诸传世历史文献的汉代服饰名词,《说文》:"襜,衣蔽前,从衣,詹声。"《释名·释衣服》:"襜褕,言其襜襜宏裕也。"可见"襜褕"乃依据形制而命名的一种汉代服装,且根据史籍记载有"童容""褣""襜襦"等多种称谓。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不断增多及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汉代衣物疏中也屡见有关"襜褕"的记载,由此可见,"襜褕"在汉代已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服装。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传世与出土文献,并结合出土考古实物与图像资料,全面考察汉代襜褕的命名、形制、材质及色彩、穿着等级及场合等方面问题,系统梳理了这种汉代服装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汉代其他见诸文献的服装称谓探讨有关汉代服装的命名特点,就服饰名物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略作思考。  相似文献   

15.
“操场”考     
"操场"一词是随着洋枪洋炮一起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此时,进步的西方文明和古老的东方文明进行了强烈的撞击。所以,中国军队除了要掌握西洋的重兵器之外,更要改变自古而来的练兵之法。  相似文献   

16.
17.
从报纸、广播和电视里,经常看到和听到一个新口号,叫作“花钱买批评”。乍听起来,挺新鲜,为了纠正不正之风,居然肯花钱买批评,其姿态不  相似文献   

18.
倪平 《新闻记者》2001,(9):61-61
歌 颂真善美 ,抨击假丑恶 ,是新闻舆论单位应尽之职责。报纸、电台、电视台 ,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有表扬 ,也时有批评。好人好事是我们时代的主流 ,故弘扬正气的题材占主导地位 ,这也是情理之中。但社会生活中不能无批评 ,因为事实上确有许多不正之风 ,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产品屡屡出笼 ,甚至也有假文凭 ,股市中有虚假的报表 ,市场上有人欺行霸市 ,坑农事件时有发生。在城市生活中的脏乱差 ,毁坏绿化 ,偷电偷水 ,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官商作风严重 ,所有这些破坏社会主义的市场秩序 ,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此中央电视台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记得以前看报,曾看到一则启示,其内容是一个出版社向社会征求对本版书的批评意见,并要付给一定的报酬。我感到这种花钱买批评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最近又听说,有的出版社,看到报刊上对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合理的批评意见,除登载文章的报刊付给作者稿酬外,这个出版社又给发一份稿酬。这同样也是花钱买批评的精神,也同样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