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金萍 《考试周刊》2010,(47):72-73
数学证明方法可分为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从原命题所给的条件出发,根据已有的公理、定义、法则、公式.通过一系列的推理,一直推导到所要证明的命题的结论.这种证法叫做直接证法。有些命题不易用直接证法去证明,这时可通过证明它的等价命题真,从而断定原命题真,这种证法叫做间接证法。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间接证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3.
若用直接证法证明命题“两内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很多资料上表明问题已被用不同方法得到完全解决,但证题过程较为复杂,寻找简捷的证明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间接证法中最多见的是反证法,读者在阅读、理解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如果选用间接证法中的“同一法”,可使证题过程简化,且便于理解,于是将该证法整理如下,并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谈反证法     
数学的证明是借助于真命题来论述某一命题真实性的推理过程。证明是数学的母机,它直接产生大量的成果,丰富数学的内容。数学的证明按其方式可分为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法。 直接证法是从命题的题设出发,以有关的定义、公理、定理为前提,通过若干次推理得到题断。但是,有些命题推证,采用直接证法时,过于繁难,甚至可利用的已证定  相似文献   

5.
在平面几何证明题中,通常是由题设条件,再利用公理、定理直接推理论证.但有时用这种方法来论证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看似简单的明显型、否定型等命题。往往无法用直接法得出结论.这时不妨采用间接证法,而反证法就是一种间接证法.本文举例说明常见的可用反证法证明的几种典型命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是较为常见的,一般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直接证法就是从原命题所给出的条件出发,结合各种定理、公式或者法则等,通过推理和证明获得需要的结论.而间接证法就是指通过证明与原命题等价的命题来推断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一般适应于原命题不易直接证明的情况.其中反证法就属于间接证法之一.下面结合具体的例题来介绍一下在两直线平行条件下反证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平面的性质一是“平”,二是“无限伸展”。这一属性是通过“公理1、“公理2”、“公理3”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它是以直线的“直”来说明平面的“平”,以直线的“无穷长”来说明平面的“无限伸展”。为了进一步让同学们理解平面的无限伸展性,可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若要从平面的一侧到达另一侧,能否绕过去?”,结论是不可能的。只能穿透平面。  相似文献   

8.
1郾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1,AB与CD平行,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平行于CD”(或“CD平行于AB”).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2)今后遇到射线、线段平行时,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2郾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二者必居其一.3郾平行线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注意:(1)此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若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就与已知直…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 )1 1 可以给学生归总数学证明有哪几类 ?答 :数学中常常是从已知条件或者定义、公理、定理出发 ,通过逻辑推理 ,从而使新的结果获得证明。常用数学证明方法可分为演绎法和数学归纳法两大类。演绎法有下面两种形式 :( 1 )直接证法。它的格式可以写成“因为……所以…… ,于是……从而…… ,这就证明了所需要的结果。”( 2 )间接证法。常用的是反证法。它的格式可以写成“设所需要的结果不成立 ,则……于是……从而……这就导出矛盾 ,因此所需要证明的结果成立”。反证法有时要与穷举法结合起来运用 ,即将所需要的结果的反面的所有情…  相似文献   

10.
1考题呈现及赏析2013年安徽高考理科数学第3题如下: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D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赏析选项支B 、C和D 分别是“立体几何初步”中公理2、1和3的直接“复制”和“粘贴”,选项 A 对应的应该是公理4的类比: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此处把直线“置换”为平面,虽然命题 A 是真命题,但不符合题目“不是公理”的要求,故选 A.  相似文献   

11.
斯坦纳定理的简证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用直接证法证明命题两内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很多资料上表明问题已被用不同方法得到完全解决,但证题过程较为复杂,寻找简捷的证明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间接证法中最多见的是反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第6期刊登了徐纯剐、张琴竽老师的文章“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证明的棵究”中收集了代数法中的三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两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补充了6种新的证明方法,包括代数法中的两种证法、几何法中的三种证法和向量法中的一种证法,在新证法的探究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还存在着其他的证明方法等待着我们的探究与发现.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中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多种证法,本文从高等数学中解析几何关于平面的定义出发,利用集合证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推论1: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析几何中平面的定义:在空间中,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平面.  相似文献   

14.
反证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间接证法。有些命题用直接证法证明起来非常困难,或根本无法给出证明,常可用反证法去证明它。特别是关于数的无理性的证明,常可从以下思路去用反证法证明。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要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线段和角的度量;相交线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命题、定理和证明.重点是线段、角、垂线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一、直线、射线和线段1.在平面几何中,直线是一个不定义的原始概念.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直线有两个性质:(卫〕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公理);(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2.射线在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是无限延伸的.端点不同或者延伸…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教材里,对于一个几何命题,当用直接证法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间接证法,它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推出原命题成立的证法,当我们由已知命题的条件去求证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反证法证题的思路实际是: 公理或定义 或与公理、定义抵触 证明的定理 或与证明的定理不容 题设条件 或与题设条件冲突 否定结论 或与假设相违背,或自相矛盾 因此结论不能否定,所以结论一定成立。 反证法证题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 否定结论ABC(而C不合理)结论成立。 然而,命题结论的相反情况可有一种或多种,据此反证法可分为归谬法和穷举法。下面,就初中课本几何二册七章六节“圆内接四边形”的习题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初中几何的证明从平行线开始.证明是从题设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求证)的过程.证明要严谨,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不能“想当然”.这些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或已经学过的定理.推理论证要做到层次清楚、言简意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首先应熟悉定义、定理,然后才能应用定义、定理会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依据有:回.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必须明确两点:①在同一手而内;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  相似文献   

18.
两个趣题 1.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有名的命题“若三角形的某两角的平分线相等,则此三角形必等腰”。历来,多是采用“反证法”(归谬法)给予证明的,但很少去考虑如何用直接证法来给出它的纯几何证明。  相似文献   

19.
所谓公理,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的、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例如我们在初中平面几何开篇所学的“两点确定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等公理。正是在这些公理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平面几何这门学科。同样,在我们的GMAT改错中,也有一些规律(我们把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暂且称为“公理”),把握好了这些规律——即“公理”——会对我们答题速度和正确度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这些“公理”并不像平面几何的公理那样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是说,在使用它们时,不能保证100%正确。有时它们只能保证95%左右的正确性,剩下的5%左右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来确定最终答案。另外,GMAT改错题是对语言表达的有效性、简洁性、正确性的考核,它带有灵活性,而不像平面几何那样要求有严密的逻辑。下面就谈一下GMAT改错“公理”。  相似文献   

20.
“平行线”是初一几何的重点兼难点。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公理、定理多 ,思路广 ,方法多。正是因为本单元的公理多、定理多 ,于是就为“平行线”的应用提供了多种思路与方法。一、“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例 1.如图 ,已知∠ B ∠ BCD ∠ D=360°,求证 :∠ 1=∠ 2。思路 :要证明∠ 1=∠ 2 ,而∠ 1=∠ 5,所以需证明∠ 5=∠ 2 ,于是“AB∥ DE”是此题证明的关键。下面尝试使用平行线的各种判定方法解决此题。证法 1:(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证明 AB∥DE)过点 C作 CF∥ AB,则∠ B ∠ 3=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 B ∠ 3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