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前沿     
《科学中国人》2023,(4):12-12
镍基超导研究进展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发现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镍基超导)超导电性的关键性元素(氢)和奇异电子态(间隙位s轨道),为镍基超导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在当前基于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铜基超导)研究陷入瓶颈的情况下,对类铜结构的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电性的深入研究,对于揭示高温超导的本征物理机制和新一代超导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此次研究发现,氢元素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限层结构镍基氧化外延单晶薄膜的制备过程中悄悄地起到改变费米面电子结构的作用,并在镍基材料超导电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I0003-I0003
<正>[导读]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3.
科技博览     
科学家研制塑料超导体 塑料具有导电特性,正是这一发现促成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以及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分享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而塑料在特定低温状态下也具有超导特性,则属于历年已经“产出”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所属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报告的一项最新发现。 包括一名华裔科学家在内的贝尔实验室3人研究小组在3月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权威科学周刊《自然》杂志上报道说,塑料超导特性的获得,是在大约摄氏零下270.8度。 超导状态即不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或对电能造成消耗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3-433
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课题组通过氧和铁同位索交换,研究SmFeAsO1-xFx、和Ba1-xKxFe2As2两个体系中超导临界温度(Tc)和自旋密度波转变温度(TSDW)的变化。发现Tc的氧同位素效应非常小,但是铁同位素效应非常大。令人惊奇的是,该体系铁同位素交换对Tc和TSDW具有相同的效应。这表明在该体系中,电一声子相互作用对超导机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简单的电一声子相互作用机理,可能还存在自旋与声子的耦合。该发现表明.探寻晶格与自旋自由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理解高温超导电性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该成果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该研究工作是与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的吴白玉合作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理论化学家哈佛大学的马丁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教授、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莱维特(MichelLevitt)教授.和南加州大学的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I)教授。诺贝尔颁奖公告指出,三位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研究复杂化学体系的多尺度模型”。对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表述。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三位科学家的工作及其重要意义.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提供了两篇介绍性短文.分别面向大众和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本文以这两篇短文涉及的内容为基础.结合理论化学本身的发展趋势,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工作.以及其中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汞、锡到高温氧化物、多元化合物及合金,甚至有机超导材料,从低温技术到高压技术、薄膜技术、极快速冷却以及非晶无序技术,人类对超导电性的探索和认识从未停下过脚步。基于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同位素效应、超导能隙、动量凝聚等概念,BSC理论问世,科学家们开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超导理论,随后开始了对超导技术应用阶段的准备阶段并最终爆发了超导技术开发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Li0.8Fe0.2)OHFe 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并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8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他们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K。该材料是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而高于40K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从而使这类铁基超导体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4,(8):42-44
7月5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4G掌门人”、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等80位科学家获奖。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闻     
<正>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揭示三层铜氧化物超导体高临界温度的电子结构起源自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探讨高温超导机理和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母体是反铁磁Mott绝缘体。高温超导电性是通过向母体掺入适量的载流子得以实现。有研究表明,超导转变温度TC不仅取决于铜氧面CuO2的掺杂浓度,而且依赖于晶胞中CuO2面的层数(n),且在三层体系(n=3)中超导转变温度TC最高。此外,  相似文献   

12.
正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和他的助手费利姆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自此,超导电性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超导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出了5次(这里未计入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该大奖的一部分工作与二维超导直接相关),相继有10人获此殊荣。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不但具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13.
1 三位科学家摘取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 2001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雷兰德·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和保罗·诺斯(Paul Nurse)。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3位科学家在有关调控细胞循环周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生物(包括酵母、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细胞周期(cellcy…  相似文献   

14.
11月10日,澳大利亚干细胞研究的专业团队——干细胞澳大利亚(Stem Cells Australia)正式成立.执行由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提出的“干细胞科学特别研究计划(SPecial Research Initiative in Stem Cell Science)”。该研究团队由世界著名科学家,前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Martin Pera领导,并首次获得了联邦政府2100万澳元的支持.重点进行多发硬化症、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的研究治疗。  相似文献   

15.
"并不是说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只是中国科学家最快做出了反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教授在谈及超导研究中说到.从捕捉信息到成果发表,陈仙辉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他的速度似乎颠覆了人们对于基础研究"十年磨一剑"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军布什尔大学科学家MooreⅢ访问CERN1996年4月2日,美国新军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ofNewHamPshire)地球、海洋和空间研究所所长DerrienMoorel教授和李长生教授访问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中...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以新疆大学与中科院新疆分院生地所为主体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则”项目(“973”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获得批准立项,项目经费3000 万元,研究时间5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新疆大学年轻的博士后潘晓玲教授。在第二批获得资助的45个项目中,除4个待定项目外,中科院、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和中央其它部委申报的项目共39项,占95.1%。地方科委申报的项目只有2项,山东科委和新疆科委。 新疆是经济欠发达、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能在强手林立、…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科联(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2007-2008国际极地年(IPY2007—2008)联合委员会(JC)第一次会议于2005年3月7-9日在巴黎召开。JC由ICSU和WMO于2004年11月联合成立,成员由世界上与极地研究有关的14位知名科学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冰川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作为JC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各国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提交的约900份IPY2007-2008项目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基金》1988,2(3):52-52
高温超导电性问题是一个对基础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1911年超导电现象被发现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第一流学者竞相投入研究。近一年来,液氮转变温度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出现,是超导体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人们盼望已久的高Tc超导体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