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郁作为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内涵,已成为公认的共识。苏轼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苏词的豪放,旷迭的层面,但是在苏词豪放的主体风格之外,还蕴舍着沉郁的风格特色。而杜甫之沉郁与苏轼之沉郁有它们各自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因此本文就两者沉郁风格作简略比较。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治腐败,社稷不稳,国势衰微,民不聊生。759年秋,关辅大饥,杜甫弃官携家至成都,在川主要依靠严武等人的帮助,维持生计。765年,严武卒,杜甫失去依靠,不久便离开成都孤身东下,开始了辗转漂流,衣食危艰的生涯。767年寄寓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此时杜甫已是56岁的老人了,并且身患多种疾病。时年农历初九,即重阳节(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56岁的杜甫,  相似文献   

3.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已成定论。但是沉郁风格所蕴含的深广的诗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仍然有待深入开掘。文章将"沉郁"析而论之,认为其兼有"意"的深邃厚重,"境"的宏阔高远,"情"的沉厚真挚,从而成就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雄博大和艺术构思的深刻婉曲,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此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已成定论。但是沉郁风格所蕴含的深广的诗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仍然有待深入开掘。文章将"沉郁"析而论之,认为其兼有"意"的深邃厚重,"境"的宏阔高远,"情"的沉厚真挚,从而成就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雄博大和艺术构思的深刻婉曲,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此种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最主要特点,杜诗浓烈的批判意识,拉近了与劳苦大众的距离,增强了反映现实的力度和深度,使诗思更加沉郁,也使作者的个性特点愈加突出,人格与诗格统一,顿挫里显精神,沉郁中见风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选入了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该诗是“诗圣”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著名的登楼咏怀诗,曾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诗人与世长辞的前一年,也就是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一年,杜甫携家眷由夔州出峡,沿江经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江湘一带,并在暮冬时节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赋此诗.  相似文献   

7.
李军 《考试周刊》2010,(45):13-14
唐代诗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作家。他的诗歌从不同角度迅捷、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他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极具深刻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8.
"沉郁顿挫"被认为是杜诗的基本风格,然对其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实则是杜甫自夸其赋:"沉郁"意为"精微深奥、知识广博","顿挫"意为"雄壮豪放"。司马相如、扬雄之汉大赋即具此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拟就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的思想、经历、理想及性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两位诗人诗风的“神似”及各自鲜明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杜甫诗歌的价值和魅力,不仅表现为诗歌的内容具有“诗史”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广泛流传的杜甫名诗为例,分析其意境美的具体特点:高度概括,凝练集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力求创新,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中数字不仅是他"诗史"的构建材料,而且是他"诗史"的重要支撑。杜甫的数字入诗,从时空的组合反映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有独特的修辞作用,是其诗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唐人的宏博襟度和美学转型的特征。对现实性美学精神的弘扬、对文学审美性质的重视,构合为杜甫美学思想的两个重要层面,涉及到审美创作、审美鉴赏、审美理想、美学史观等多种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一生经历坎坷,生活困顿。然而,这一切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体现出了浓厚的悲剧美学精神。这种悲剧美学精神源于四个方面,即:政治理想的渐次幻灭、忧国忧民的圣人情怀、人格扭曲的精神痛苦、亲人朋友的生离死别。通过对其诗歌的解读,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颗伟大的心灵、一个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  相似文献   

14.
杜甫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唐人的宏博襟度和美学转型的特征。对现实性美学精神的弘扬、对文学审美性质的重视 ,构合为杜甫美学思想的两个重要层面 ,涉及到审美创作、审美鉴赏、审美理想、美学史观等多种领域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方面探讨陶渊明的沉郁。首先是他的忠义,因为他耻仕二朝,具有豪侠气概。其次是他的悲愤,包括英雄失路的悲情和贫民生活的悲惨。最后是他的热情,包括他对家人的强烈关怀。由此可知,陶渊明并非一味地冲淡平和,而是具备了一定的沉郁风格。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词史上素以大量用典称。对此,前人有褒有贬。笔以为,辛词有典不仅表现了作高妙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且形成了辛词独特的审美特征。本试从雄放美、沉郁美和蕴籍美三个方面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其诗多为颠簸流离之作,饱含生活的艰辛。但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意境美和人情味。本文试图通过几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杜诗来品析杜诗的意境美以及人情味。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题画诗再现和丰富了画面形象,表现出完整的美学思想和诗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9.
无论杜甫自己,还是诗评家,论杜诗之主要风格,无不以“沉郁顿挫”四字概括之。《登高》《蜀相》两诗,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其风格亦可以“沉郁顿挫”一词概括。  相似文献   

20.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和崇高两类。古罗马时期的艺术批评家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揭示了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崇高品质,详细论述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杜甫的诗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本文运用《论崇高》中关于崇高美的基本观点来说明杜甫诗歌如何体现了一种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