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体和主体性概念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理论新的发展,主体性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理论中,主体是指教育活动中的学生,主体性即指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以新的观点看待教育和教学活动。首先,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往的教育理论仅仅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客体,着重“培养”。主体性教育理论则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当代哲学的主潮是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主体这一理念必然会在其中得以彰显。现代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实践领域也应该遵从这一原则,它应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发展。在按照课本扎实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学习知识与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切中时弊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主体性与当代中国教育这一课题无论从理论方面或实践方面来看都是一个难点、热点。讨论、研究这一课题是切中时弊的选择。一、弘扬教育主体性的迫切性与深远意义教育应该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人的主体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主体性是从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强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人格品质。主体性表现为主体精神的弘扬和主体能力的发挥,它是人得以全面、自主、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健康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因此,学校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从外部功能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现代社会对人性发展的要求 ,也是主体性发展的必然。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也必将实现主体间性教育对个人主体性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表现为主体共同体主义 ;教育过程是师生间以教育资料为中介的交往活动 ;课程设置上呈现“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主体性教育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一个人只有作为主体独立支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能是一个独立的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他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的行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9.
一、要准确把握“学生是主体”的理论含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的研讨,由哲学、文学领域发端,进而向教育领域辐射,从而形成了主体性教育理论。“学生主体”是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鲜明特点。围绕主体性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确立相应的教学原则,构建相应的教学操作系统,提高教师的素质,大胆反思教育改革实践,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近十余年来,主体教育论的讨论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教育内外的现实原因和理论依据的。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是主体教育论的核心问题。提出并研究主体教育论,实质上是希图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中的积极的能动作用。这切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蕴含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具有深层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下面从主体教育论的角度简要谈谈我对教育的主体性的理解和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鸿昌 《成人教育》2011,31(8):53-54
成人教育主体性是指作为成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主体承担者在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的总称,表现为成人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确立和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领域更缺乏对主体人的关注,存在着主体性的缺失,应考虑从提高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等方面发展成人教育实践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前世界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 ,我国经济建设也在日益取得新的成就。客观世界的变化对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理论也需要新的变革。主体性教育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新趋势。一、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1.主体性的含义及特征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在认识活动中 ,主体是指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体现者 ,即人 ;客体是指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即客观世界。主体性就是指作为认识活动的主体的人在各种认识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特征。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 ,有四个…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7):215-216
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作为主导时,课堂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资料卡     
教育系统主体教育系统主体指教育在社会发展活动中,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与其他系统发生对象性活动时具有的主体地位。教育主体性指教育作为主体时所具有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教育依据社会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子系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并不等同于教育完全与社会亦步亦趋。教育要是没有其先导性,不保持对社会的理性的批判就不能具有其主体性。(资料来源于王道俊: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几点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1期)教育主体性的另一个含义是指教育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等教育系统学术活动主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主体是一个哲学范畴 ,当教育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性范畴的物质本原原则和主体能动性原则运用于教育研究时 ,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路 ,加深了对教育的阐释和理解。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是多极主体为了共同进行知识的生产和传递而建立起的特殊的社会关系。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和形式 ,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特殊活动。我们认为其主体有五部分组成① ,即教育行政管理者、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和学生。由于高等教育主体成分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不同的主体性 ,使高等教育系…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是高校德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实践中有其积极的意义。明确主体意识,洞析内在需求,着眼选择能力的提高,采用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建立骨干队伍是实践主体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琳 《天津教育》2000,(4):10-11
“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是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教育。主体性,是指在对象性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即主体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使之真正成为活动。学习的主体,进而成为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主体。 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主体的现实活动。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由于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是人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可分为两类--占有与生产.在占有性主体性作用下,学习是占有知识的过程,知识被视为客观静止的对象,学生更多采用机械学习,学习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具有占有与竞争的特点;在生产性主体性作用下,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发展变化的,学生更多采用意义学习,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具有分享与合作的特点.实现从占有性主体性到生产性主体性的转变是解决许多教育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