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缘起]: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含义后,便是两种分法的教学:第一种分法是每几个一份地分,另一种是指定分成的份数,就是平均分成几份,这两种分法里,学生对平均分成几份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比如,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的操作大多是先分给一只小猴4个桃,再分给另一只小猴4个桃,这其实是每只小猴分4个,而不是平均分给2只小猴。学生会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之前学习了16的乘法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师在执教一节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讲桌上摆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4个桃子。老师问学生:"如果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怎么分呢?每只小猴分几个?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谁能帮老师分一下?"顿时,每一个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想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星期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一块来到了动物园,小明带了一块蛋糕,想把这块蛋糕分给4只小猴,你能告诉他,应该怎样分吗?(板书:平均分)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分得这块蛋糕的1/4。  相似文献   

4.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学生在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会有两个认知障碍:首先,不习惯把一些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其次,教材中的例题是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个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建构,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新旧矛盾冲突——在困惑中引发学习心向请看"认识分数"的导入案例:师:花果山上住着许多猴子,其中有这样三家。第一家2只小猴,第二家3只小猴,第三家4只小猴。这一天,第1家的猴妈妈下山买了3个同样大的饼,自己家留1个,另外两家各送1个。师:第一家的猴妈妈怎样分这个饼才合适呢?  相似文献   

6.
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任选一组写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几幅连贯的图写。从前,有一只小猴,特别喜欢画画,到哪他都想画。一天,天气非常好。小猴一早就爬了起来,拿着自己心爱的画笔,出门玩去了。走着走着,小猴来到了一个小公园。公园里树木葱茏,几只小鸟正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小草绿绿的,一阵清风吹来,小草们摇摆着身子,跳起了舞。大树也笑着欢快地打起了拍子。“啊,真美!”小猴情不自禁地发有这样的爱好,所以容易发生下面的故事。小猴这个爱好是小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看图作文一定要根据图画,尽量“无中生有”地想象。这一段把想象中的…  相似文献   

7.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写一篇作文时,只写了二百多个字,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但是文章的构思较为新颖。按惯例,这样的作文打60分已经够多了。可是,老师却给他打了这样一个分数:“95-20-15”,并在每一个分数下面分别作了解释:95分——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8.
实例一 在一堂"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课上,有如下一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猴妈妈拿出了一盘桃子(共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用哪一个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9.
小猴病了,太阳快要下山了,小猴捧着一个大西瓜,从姥姥家回来了。(此处是否可以重新分段?)因为天气闷热,走到一半,小猴中暑了(最好写几句小猴此时的样子)。正在这时,树林里走出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狐狸。小狐狸眼尖,定睛一瞧:“哈哈,那里放着一个大西瓜!”小狐狸心想:“今天运气真好,捡到一个西瓜”!它跑了过去,将西瓜搬了起  相似文献   

10.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片断一故事导入:猴妈妈买了三个同样大的饼分给3只小猴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给了第一只小猴其中的1块。第二只小猴看到了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第二只小猴其中的2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吃,非要吃4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第三只小猴其中的4块。师:故事听到这儿,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三只小猴中,谁分到的饼最多呢?生1:第一只小猴多。生2:第二只小猴多。生3:三只小猴分到的饼一样多。师:到底谁分到的饼最多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学具去寻找答案。(学生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谈谈“探究性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开启自主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和积极自主探究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编了一个故事:孙悟空不在花果山,猪八戒带领30只小猴摘了100个桃子,猪八戒分给每只小猴3个桃子,告诉众猴子100÷30=10÷3=3……1,他只得了一个并不多占,猴子们都觉得猪八戒不贪吃,恰好孙悟空回来了,知道了这件…  相似文献   

12.
方案一:同学们,今天是猴王的生日,它给小猴们带来了最好吃的仙桃。请你们帮帮猴王,把它平均分给4只小猴。仙桃就在桌上的信封里,请大家一起分分。学生操作,汇报。生:我们把4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猴子分到1只桃子。师:那你知道这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吗?生:……(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桃是分散的,没有整体的感觉。)师:我们把这盘桃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多媒体显示。)生:每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师:我们把4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还有哪个小组来汇报?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有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桃(课件显示主题图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正在讲解知识时,往往会遭遇思维活跃的学生出乎我们意料的质疑:例1: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安排了复习二分之一的环节,讲到"两只小猴平均分一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我分过桃,一个桃没法平均分,中间的桃核根本就分不下来。"老师无言以对,赶忙打圆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平均分'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提出参加了几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陡然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绚丽多姿”了,极具观赏性。但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在“绚丽多姿”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无效或者低效。【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在学生理解了12的含义后,教师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纸)折出一些分数,于是,生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师:(课件出示小猴1子)分子是几?生:(齐)分子是1。师:分母呢?生:(齐)分母是小猴子。(听课教师中爆发出一阵笑声。)师:我们学过小猴子分之一吗?……【分析】这样的活动究竟是为谁而设计?听课教师的笑声是喝彩,还是喝倒彩…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要求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构,创造新事物,其特点是推陈出新,力戒墨守成规。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激趣引思,启发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精心创设最能激趣置疑引思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况。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用“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猴王把6个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嫌少了,于是猴王就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  相似文献   

17.
正一、采用变式练习把技巧训练提升为思维训练1.变式练习可以凸显知识的本质特征。不同的变式情境,在不改变知识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变换其非本质的特征,能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深化对变化中不变数量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动物(认识倍)"一课时,我出示问题:(1)小猴3只,小鸭6只,请学生画图表示: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学生初识"倍"的概念后,我提出了如下的变式问题:(2)小猴3只,小鸭12只,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3)小猴2只,小鸭12只,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相似文献   

18.
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其巧妙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其中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思索。[教学片段一]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小狗、小猫、老虎、树袋熊……孩子们可高兴了,纷纷抢着说自己心中最喜爱的动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师课件出示2只大猴子、5只小猴子图片)看看大猴只数、小猴只数,你会提什么数学问题?生1:小猴比大猴多几只?师:可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5-2=3(只)。师: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谁还会提?生2:小猴是大猴的几倍?(3倍、6倍……学生有了争议)师:除了这两个问题,还能提什么问题?怎么解…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要求:围绕分数的意义这一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让学生看到分数是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能够对具体的分数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为系统学习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