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单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习惯,目标明确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书香中觅得一方乐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 ,加强学生的精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朗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朗读训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严格训练让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泛读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泛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实际上,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基本技能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其中阅读历来就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高考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所以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教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笔者以自己获得南通市高中英语优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学设计案例为例,分析如何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有效地提高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7.
谢燕 《学苑教育》2020,(6):47-47
变式训练是数学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运用变式训练时,应立足实际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专项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优选数学思维切入点,提高变式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阅读教学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注意把学生的精读训练和教师的讲读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精读训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学生精读训练,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设计阅读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英语这一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方式之一,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演绎能力,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将通过阅读分析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所以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制约着一个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给予充分重视,教给学生方法,对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系列化、序列化阅读训练,以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分析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现状,提出将元认知策略训练融入到日常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分三个阶段来进行阅读策略训练,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阅读速度,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辩证统一,便是阅读训练.“三主学导型”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是构建“三主学导型”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红翠 《考试周刊》2011,(3):156-156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首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能够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中学素质教育。下面我对课堂教学中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阅读材料来进行阅读技能的渗透,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阅读技能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通过对学生实验进行变式训练,克服机械模仿与照搬的习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及创新精神.下面对学生实验"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变换方式作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江平 《考试周刊》2010,(3):170-171
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比较注重讲和练,而忽视阅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负担沉重、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培养与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就显得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教材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文。目的是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教给他们阅读知识与方法 ,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扩大知识面 ,发展语言和思维 ,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现仅就精读课文教学谈点认识。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所以 ,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训练层次、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 ,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的主体意识 ,对所学课文达到熟读精思、充分理解、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还要认真落实在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充分发挥精读课作用 ,取得“精读带略读 ,课内带课外 ;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扩展”的实效。精读课文教学要遵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 ,以整体性训练为主 ,分解性训练为辅 ;用整体带动部分 ,以部分促进整体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整体〕———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理清思路导入新课后 ,师生同解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窗口 ,也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通过文...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阅读能力对学生智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本人多年来对中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规定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也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阅读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将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前者是指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汇和语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它是从句子水平教学提高到语篇水平教学的质的变化。那么如何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呢?笔者把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划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