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中,异性在公众场合获取他所中意对象的性信息非常之少,相应的信息传达也相对困难,因此就不得不增加叙述篇幅,进而导致节奏缓慢。换言之,《银汉双星》1中拖沓的情节发展、非常缓慢地释放性信息的节奏,只适合于传统社会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现实环境,更与传统社会和传统审美趣味合拍。从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开始,旧市民电影积极尝试将新观念和新意识带入到电影制作当中,电影语言在逐渐成熟,它从原来纯粹的旧文艺或者旧文学的电子影像版开始向发展出自己的表现风格和话语系统努力。这个逐渐建立、完善的过程贯穿整个20年代并在3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从这个意义上说,旧市民电影不仅是先后出现于1932年的左翼电影和1933年新市民电影的孕育母体,而且还是30年代中国电影走向高峰进而与世界文艺同步接轨的一个积累期和准备期。  相似文献   

2.
在1932年新电影出现之前的中国早期电影,都属于旧市民电影形态。因此,1931年出品的无声片《恋爱与义务》既是旧市民电影晚期的代表,又是即将到来的新电影的雏形。以《恋爱与义务》为例可以看出,一方面,影片的模式化表达范式与伦理的世俗化图解,合乎旧市民电影的传统性、伦理性、教化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另一方面,这些特征又为以后的新的电影形态如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尤其是新民族主义电影的出现奠定了法理、道德和艺术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侠客的世俗意义在于,无论黑恶势力在社会上怎样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江湖上永远都有一股正义的力量对其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制约。因为只有如此,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的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到得彰显和实现。而大量的情色元素,与旧文艺和旧文学的艺术范式一同,构成着旧市民电影的主体特征。2012年才在小范围内公映的《红侠》就是一个新的例证,只不过,《红侠》中的情色元素配置的比例相当之大,似乎更应该被视为情色片而不是简单划入武侠片范畴了事。  相似文献   

4.
作为1930年代国产电影新派导演之一的代表孙瑜,他作品的"新"除了着力表述时代最强音之一的左翼精神之外,所启用的演员也体现出新时代的审美标准和特色。因此,在强调《体育皇后》①左翼性质的同时,影片又始终是从新知识分子的审美角度出发,进而表现出左翼电影借助市民电影表现手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进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可称之为新中国电影模式的胚胎。影片所表现的阶级性的四个层次及其暴力性的内涵,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就此完成了从旧市民电影的个体暴力向集体、阶级暴力的过渡转换。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色元素和对情感个体性的侧重,以及知识分子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又呈现出与后来新中国电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记》和现在公众可以看到的联华影业公司在同一年出品的另外两部影片《银汉双星》、《一剪梅》一样,都具有旧市民电影没落、行将向新市民电影转化时期新旧杂陈的特点;而《桃花泣血记》固有的旧市民电影的暴力意识,多少与一年之后出现的左翼电影中的阶级暴力在艺术表现上有衔接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1932年中国左翼电影兴起之前,先进的文艺思想和社会理念并没有进入中国电影,具体地讲就是还没有进入1920年代的旧市民电影。因此,旧市民电影在1920年代传播的依然是传统观念指导下的旧思想、旧观念,但是却拥有数量巨大的观众群体;以《情海重吻》为代表的旧市民电影,是传统的、通俗的、大众的旧文学的电子影像版,因为整个故事浅显易懂,有着强烈的道德说教意味,为底层民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8.
2001年,电影《钢的琴》不仅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而且也获得海内外多个奖项和比较理想的票房.从表面上看,影片对下岗(失业)工人生活的题材选择和批判性表达,是对1949年后大陆电影艺术真实功能缺失的修复,但如果观照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就会发现,影片具有1990年代后兴起的第六代导演代表作品即新左翼电影的基本属性.笔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新左翼电影特征,即现实主义的题材选择、创作态度和社会批判立场,实际上源自对1930年代左翼电影精神的继承.本文以《钢的琴》为例,在讨论二者间承接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早期左翼电影和新左翼电影在反主流表述层面相互叠加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满建 《出版发行研究》2016,(10):109-111
具有左翼色彩的文学刊物《太白》将市场意识贯穿在办刊始终.它经过精心筹划,在创刊伊始就引起读书市场的轰动.在办刊过程中,它专注批判社会现实、制造文坛热点;明确受众范围,开创名栏;精心编排,努力经营,在重重政治压力下,成功地传播了左翼革命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小娟 《出版广角》2017,(21):72-74
2017年,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之际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燃爆暑期档,从票房到口碑都取得了现象级成功.这标志着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逐步成熟,也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鲶鱼效应,在提供借鉴与思考的同时,带动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以电影《战狼2》为例,从其叙事模式、内容创作、制作技术和商业逻辑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作为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转型中的做法,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未来走向乃至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变革提供借鉴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年轰动一时的惊悚影片和中国有声电影史上的第三部高票房影片,无论它具有怎样的恐怖特色,也不论它曾获得怎样的历史评价,在我看来,《夜半歌声》既不属于左翼电影,也不具备国防电影的属性,它只是一部新市民电影:将极具市场卖点的歌舞场景与惊悚元素结合在一个传统的三角模式当中,引领着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时代,党刊无疑是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媒体融合时代,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党刊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融入新媒体的传播舞台是大势所趋,也是新形势下提高自身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刊《奋斗》杂志的办刊实际,深入剖析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增强党刊影响力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刘莎莎 《新闻世界》2013,(8):108-109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一脉,内地电影产业在最近10年迎来“黄金发展期”,对比演出产业、音乐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发展的势头尤为迅猛。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影产业为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粮食”,另一方面,高速增长伴随泥沙聚下也滋生出一些精神“垃圾”。以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为己任的党报,面对新形势,应该如何报道电影新闻?本文拟以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为例,从党报的责任、丈风以及报道形式、板块分类等几方面入手,并对比历史上著名报刊及都市报的电影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作为切入点,对我国早期声乐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主要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声乐教育出现的新特点、新现象,包括声乐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铺开、声乐教育与师范教育的结合以及声乐教育开始走向专业化的开始等。  相似文献   

15.
钟怡  李杰 《兰台世界》2015,(5):36-37
本文以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作为切入点,对我国早期声乐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主要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声乐教育出现的新特点、新现象,包括声乐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铺开、声乐教育与师范教育的结合以及声乐教育开始走向专业化的开始等。  相似文献   

16.
薛洁 《新闻世界》2010,(12):172-173
进入2l世纪,全球化时代进一步来临。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跨文化传播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台湾导演李安和他的一系列电影蜚声国际影坛,被认为是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之一《卧虎藏龙》的分析,来说明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潘文倩 《视听》2021,(3):116-118
电影《攀登者》是一部典型的主旋律影片.从传播方法上看,该片关注登山队里的每一个小人物,以小见大,家国同构,力求真实还原,为观众搭建通往历史的桥梁.从文化表达上看,《攀登者》从勇攀自我高峰、传承、集体主义、以人为本四个角度诠释了攀登精神的文化内涵.当然,作为登山题材电影,这部影片也存在专业性欠缺、感情线过多、炫技夸张等问...  相似文献   

18.
何竞平 《视听界》2014,(5):85-88
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增添了新的机遇。本文以2014年贺岁档电影中票房成绩令人瞩目的《爸爸去哪儿》为例,借鉴营销的4C理论,分别从消费者需求、成本、便利、沟通四个方面探讨电影的市场营销策略。新媒体时代,电影营销宜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给电影营销带来的机遇,明确并分析目标消费群体,采取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电影消费特点和信息接触习惯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周丽娟 《新闻世界》2010,(12):166-167
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近年来,电影已经成为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的传播手段。电影《艺妓回忆录》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国际化编码,充分利用跨文化传播策略,集艺术、思想、文化于一身,这正是该影片在受到观众青睐的同时又成功进军奥斯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古代女子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数十年的故事自南北朝便代代相传.1997年迪士尼公司以此素材拍摄电影,美国版花木兰从此走向国际.2009年香港导演携手著名演员赵薇还原一部更符合史实的花木兰,同样口碑甚好.本文将从二者的对比分析中得出美国电影借助他国故事传播自己文化的结论,采用对比研究方法,进一步指出中国电影该如何有效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