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媒介技术使微博成为自由表达的有效工具,微博的"微"字特点便于公众实现表达自由,微博使每个公民成为言论的自由表达者、新闻传播者以及出版者。本文认为,微博实现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边界的消解与融合,形成了涵盖三大自由的"表达自由"。微博等自媒体宣告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终结,各国公民依据本国宪法,追求的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微博监管部门也应当针对这种新型的、全面的表达自由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对于范围更加广泛的信息传播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确保公民依据法律法规运用微博行使表达自由和舆论监督的权利与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边区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为巩固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4.
炎萍 《现代出版》2015,(3):73-76
《启蒙与出版:苏格兰作家和18世纪英国、爱尔兰、美国的出版商》一书聚焦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书籍出版历史,对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独特性与在此期间出版人的文化角色进行细微观察,并对由此折射出的出版史与思想史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弥尔顿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弥尔顿也成为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史上的先驱和奠基人。我们在承认其巨大的积极历史意义时,也要批判地看待其观点中的片面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6.
出版自由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伟 《新闻记者》2001,11(6):33-35
出版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出版自由 ,即公民依法享有的通过出版物表述思想见解的自由 ,是言论自由的重要表现形式。所谓出版物 ,我国1997年2月1日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第2条第2款作了如下界定 :“本条例所称出版物 ,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马克思指出 ,“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 ,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 ,①“没有出版自由 ,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 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基础和中心 ,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述思想的地方 ,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7.
高文苗 《中国出版》2012,(20):65-67
网络出版行为作为现实的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演进的产物,具有特定的社会性。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行为,是人类实现自由的一种行为方式,但仍无法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是一定自由限度下的自由行为。它作为与网络言论行为有密切关联的传播行为,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有必要对网络出版行为的内涵与性质、主体与客体、自由限度等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辛香兰 《新闻传播》2009,(12):94-94
韩国最重要的一部新闻法为《关于保证新闻自由和功能的相关法律》简称《新闻法》。它的前身为韩国1980年12月公布的《言论基本法》。这部法律于1987年11月28日废止,为《定期发行物登记等相关法律》所代替。《定期发行物登记等相关法律}2005年1月27日修订后,更名为《关于保证新闻自由和功能的相关法律》同年7月28日施行。2008年6月5日再次修订颁行。  相似文献   

9.
张养志 《科技与出版》2021,(7):前插1,5-18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出版事业中的客观反映和体现,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观察世界、处理出版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对出版现象和出版活动的总的看法及规律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植根实践、服务人民,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自创...  相似文献   

10.
所谓“出版”,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精神产品面向社会公开发市的过程,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伴随机械复制技术应用、精神产品进入商品流通而发展起来,与版权相联系的信息传播行为。网络出版是电子出版的高级形态。广义的电子出版包括以电影、广播电视和电脑媒体为依托的出版,狭义的电子出版则专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存储器为依托的出版。后者又区分为两种类型,即单行出版与网络出版。网络出版集中地体现了电子出版的特征,即著述队伍扩大化、接受范围全民化、相互交往便捷化、信息存储多维化、选题内容个性化、产品形态网页化…  相似文献   

11.
出版自由     
《现代出版》2013,(3):40-40
根据中国学界对出版自由的理解,出版自由是指公民(包括政府机构)既可以依法设立和管理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著作自由,即公民有权自由地在出版物上发表作品;二是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与管理媒体机构,即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社的设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自助出版、自媒体等新型出版形态正在"野蛮"生长,冲击以特许机构为中心的出版形态。出版活动正在突破载体、机构的限制,从"大规模复制"转向"个性化定制"。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出版的本质,思考出版的形态。从人类精神交往需求出发,未来出版的形态将是个性化出版,成为一个个人之间,基于个性化作品或特定主题的一席席"对话",一次次"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13.
《历史档案》2005,(3):18-18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广东省档案馆郑泽隆研究馆员撰著的《军人从政——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一书,做为《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近日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新闻传播》2010,(4):126-126
言论与出版自由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①"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权力、繁荣文化、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出版自由的争取和获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其中,强制性的法律管制手段的失效,知识税的征收以及后来的被废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传播政治经济学者通过对英国历史上激进主义报刊兴衰的解读,却发现19世纪英国社会最终所获得的完全的出版自由,是以代表工人阶级的激进报业的衰亡为代价的,这种以"自由"为名而实施的控制力量远大于政府的强制性管制措施;而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广播电视行业"解除管制"的呼声和发生的大规模媒体并购浪潮已经极大地侵蚀了传媒公共领域的存在,从而使现代出版自由本身也面临着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6.
17.
个人形象权赋予个人对其形象信息的控制权,而出版自由却要求自由使用他人的形象信息,由此两者产生冲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例外、转化性标准、主要目的标准、实际恶意标准、合理使用标准"。本文将在批判以上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标准",即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目的是非商业性,还是商业性;是否会使公众产生混淆;转化性程度;是否会损害其市场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
张昆 《当代传播》2000,(4):24-26
在世界新闻史上 ,约翰·弥尔顿的名字与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一般把他看成是争取出版自由的英勇斗士。正是他在350年前 ,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维护人类天赋权利的出版自由观念。这种观念为后世报人、学者所继承 ,并被发展成为自由主义报业理论。而这一理论 ,又是18至20世纪200多年间近代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的思想基础。人们都知道这一重要客观事实 ,可是在追溯历史时 ,却没有给予弥尔顿出版自由观念以足够的注意。作者打算就此问题 ,从以下六个方面略作分析。一、弥尔顿生平及著作.弥尔顿是英…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产业工人奔赴延安。边区工业不断发展、工会组织建设、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与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同步,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实践体现了国家政治体制与经济结构的耦合。而这一点恰恰是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最为独特的气质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